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40篇
安全科学   162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633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218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以红薯浸泡液为碳源的生物反硝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梅翔  占晶  沙昊  谢玥  朱瑾 《环境工程学报》2010,4(5):1032-1036
为选择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中合适的碳源,以搅拌罐浸泡淀粉类物质释放碳源,在确定利用红薯浸泡液为碳源后,以浸没式生物滤池为反应器进行生物反硝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0 g红薯置于2 L自来水中,采用250 r/m in的搅拌速度,搅拌频率为每搅拌3 h停1 h,2 d后得到的浸泡液COD浓度平均为5 921 mg/L,最高可超过7 000 mg/L;将此红薯浸泡液和污水以1∶50的流量比例,采用分别投加的方式进入反应器,污水中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91.6%、88.2%和54.8%,出水COD平均在30 mg/L以下;在红薯浸泡液COD浓度为5 700 mg/L左右时,进水中亚硝酸盐氮浓度与硝酸盐氮浓度比为3∶2时总氮去除率为95.3%,当该比例为2∶3时总氮去除率为88.2%。研究表明,红薯浸泡液是一种经济合适的碳源,采用红薯浸泡液作为低碳氮比污水生物处理中反硝化的碳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2.
两阶段曝气生物滤池的硝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少、投资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现已被应用于许多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深度处理以及污水的回用。实验以陶粒为填料,自行设计了升流式两阶段BAFs(UBAFs)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反应器运行条件对COD与氨氮去除影响,并探讨了UBAFs反应器内氮流失及同步硝化反硝化情况。结果表明,UBAFs对生活污水处理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进水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为200~363 mg/L和16.8~31.3 mg/L条件下,UBAFs处理出水水质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标准,能够满足回用要求。通过采用氮平衡分析方法和借助电子扫描电镜技术,初步认为UBAFs反应器脱氮方式是由于在UBAFs第一阶段局部厌氧环境中以传统方式进行硝化反硝化脱氮,第二阶段是在好氧条件下,异养好氧硝化菌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  相似文献   
83.
联合运用聚铁混凝-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对晚期垃圾场的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在废水进水COD=601mg/L,色度=400倍时,提出最佳工艺条件:聚铁0.6 mL/L,臭氧用量144 mg/L,BAF停留时间7 h。研究表明,聚铁去除大部分悬浮性有机物,臭氧降解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BAF进一步降解有机物,最终出水COD为75 mg/L,深度处理成本仅为5.5元/t。  相似文献   
84.
诺氟沙星作为一种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并大量进入水体环境,给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安全带来隐患。研究了由3种不同填料组成的水平流和复合垂直流生物活性滤床对诺氟沙星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1m^3/(m^2·d)、进水诺氟沙星浓度为392.11—686.17μg/L(平均浓度为500.97μg/L)条件下,复合垂直流滤床对诺氟沙星去除效果普遍好于水平潜流滤床,以沸石为填料的复合垂直流生物活性滤床对诺氟沙星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为80.61%,说明选择合适填料和合适类型的生物活性滤床可以作为去除诺氟沙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
为降低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中的排气噪声,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声学特性模型,分析得到了其消声特性和传递损失曲线,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结构参数对消声特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具有降噪能力,且对高频噪声消声效果明显好于低频噪声,平均消声量为20 dB左右;直径比和扩张管锥角是影响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消声特性的2个主要因素,适当选用小的直径比和扩张管锥角,有利于提高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的消声性能。  相似文献   
86.
在以焦炭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对挥发性脂肪酸臭气的处理研究中考察了空床停留时间、臭气浓度、体积负荷以及进气温度等参数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床停留时间较长时对臭气降解有利。在停留时间超过97 s时,能实现完全降解;此外,净化率随臭气浓度和体积负荷的不断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臭气浓度为24.29 mg/m3即臭气的体积负荷为3 g/(m3·h)时,去除率约为96%;当臭气浓度增至1 345.74 mg/m3即体积负荷增至18 g/(m3·h),去除率达100%;然而,当臭气浓度增至4 934.38 mg/m3即体积负荷增至66 g/(m3·h)时,去除率降至73.1%。另外,进气温度对净化率也有一定程度影响。当进气温度较低时,净化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7.
臭氧-BAF组合工艺对石化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实验。探讨了臭氧投加量、进水水质冲击负荷等因素对该组合工艺出水COD、NH4+-N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在该水质条件下,臭氧最佳投加量为20~25 mg/L;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低于40 mg/L,NH4+-N低于5 mg/L,达到中水回用设计标准;该组合工艺能够经受一定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88.
固定化微生物法去除模拟渗滤液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技术成功处理了模拟垃圾渗滤液,探讨了pH和溶解氧(DO)对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反应系统启动迅速,运行稳定,可以有效去除模拟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其去除率分别达到97.1%和99.9%。在pH为7.5~8.5之间,DO 4.0 mg/L左右的条件下对模拟垃圾渗滤液中氮的去除最为有利,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以及总氮去除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96.2%和94.3%。这主要是由于I-BAF系统中大孔载体提供了厌氧-兼氧-好氧的微环境,使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发生,共同作用实现模拟垃圾渗滤液中总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89.
文中介绍了一种炉窑烟气调质、烟气除尘、烟气脱硫在一个单体结构中的一体化装置和在烟气除尘脱硫技术上的应用,并对该脱硫除尘装置与传统的半干法烟气脱硫除尘装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0.
This study examined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in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filter (CACF) dust from a new office building in Shenzhen, China. Human exposure to PBDE via dust inhalation and ingestion were also estimated. PBDEs level in CACF dust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Approximately 0.671 pg/kg bw/day PM2.5 (Particulate Matter up to 2.5 μm in size) bounded Σ15PBDEs can be inhaled deep into the lungs and 4.123 pg/kg bw/day PM10 (Particulate Matter up to 10 μm in size) bounded Σ15PBDEs tend to be deposited in the upper part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The average total intake of Σ15PBDEs via dust inhalation and ingestion for adults reached ∼141 pg/kg bw/day in this building. This value was far below the reference dose (RfD) recommended by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uman exposure to PBDEs via dust inhalation and ingestion in the new building is less than the old 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