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1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8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37篇 |
综合类 | 356篇 |
基础理论 | 76篇 |
污染及防治 | 58篇 |
评价与监测 | 18篇 |
社会与环境 | 16篇 |
灾害及防治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582.
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硝酸盐氮输出通量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土槽模型渗流试验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结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耕层土壤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结构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农田〔50.23kg/(hm2.a)〕>沙荒地〔12.77kg/(hm2.a)〕>林地〔8.68 kg/(hm2.a)〕>草地〔4.17 kg/(hm2.a)〕,农田和沙荒地对NO3--N输出起源作用,林地和草地起汇作用;西辽河流域沙土区耕层土壤NO3--N输出总量为13.86×104 t/a,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NO3--N输出比例为农田(95.31%)>沙荒地(4.69%),农田是西辽河流域氮素营养管理的重点结构;NO3--N输出量夏季(65%)>秋季(25%)>春季(8%)>冬季(2%),夏季是流域氮素营养管理的重点时段;NO3--N淋溶输出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83.
太湖西岸湖滨带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采集了太湖西岸湖滨带的表层沉积物,研究了沉积物中氮、磷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氮、磷和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增的趋势,各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平均含量7 124.00 mg.kg-1,介于2 261.78~11 963.10 mg.kg-1;总氮平均含量819.20 mg.kg-1,介于343.20~1 390.12 mg.kg-1;总磷平均含量379.39 mg.kg-1,介于197.46~570.85 mg.kg-1.沉积物中C/N值为9.5.沉积物中有机质及营养盐来源于湖中藻类和水生高等植物.采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太湖西岸湖滨带沉积物的环境质量,有机指数平均为0.037,有机氮为0.044%,总体上属于尚清洁范畴.远岸端点位沉积物有机指数及有机氮含量均较高,存在转为有机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84.
基于RS和GIS技术的区域农田灌溉量预报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尺度上开展农田灌溉量预报需要考虑土壤、作物和大气的空间差异性。论文针对农田灌溉现状分别建立了需水量灌溉预报模型和土壤湿润层灌溉预报模型,并在预报模型中引入RS和GIS技术来考虑预报参数的空间差异性,初步实现了区域尺度上250 m分辨率网格化的农田灌溉量预报,并在北京地区冬小麦灌溉量预报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10年冬小麦6月灌浆期间和11月下旬越冬前冻水的预报灌溉量分别为375 m3/hm2和600 m3/hm2,均较现行农业生产中建议的灌溉量明显偏少,具有节水经济效益潜力。这些结果显示了RS和GIS技术在区域尺度上农田灌溉预报中的良好应用潜力,且预报结论和应用效果能达到较好统一。 相似文献
585.
催化铁与生物耦合在污水处理中有独特技术优势,处理过程中催化铁表面易形成附着层,对界面反应影响较大.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铁表面附着物的微观形态、元素组成、物质构成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不同工艺条件下,铁、碳、氧均为催化铁表面附着层的主要元素,纯曝气氧化条件下附着层相对疏松,主要为羟基氧化铁等铁氧化物;耦合生物除磷工艺条件下主要为非晶态物,较密实且易附着微生物;耦合生物脱氮工艺条件下附着物微观结构呈颗粒或絮状,含有复杂铁矿物. 对比发现:微生物的参与促进附着层的非晶化,增强催化铁表面结合有机物的能力;曝气可加速铁表面更新,厌氧条件利于微生物附着. 相似文献
586.
587.
北京及华北平原边界层大气中污染物的汇聚系统--边界层输送汇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由地面、3个大气压风带(1000,925,850hPa)、气压场、温湿廓线、能见度、暖湿平流以及激光雷达,航测分析,提出太行山山前、燕山山前输送汇。输送汇及其摆动常造成华北平原及北京地区区域大气污染物汇聚,是形成重污染区的主要形式。输送汇配置各类风向风带区,冬秋季节多为区域性短而浅的边界层输送风带,夏季多为天气尺度型的、远而厚的边界层输送风带。弱气压场或均压场背景下地方性山风及山前串状城市热岛群形成的热力性、动力性低压环流,是输送汇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8.
589.
590.
层状氢氧化镁铝对直接冻黄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摩尔比不同的磷酸二氢根型层状氢氧化镁铝,考察了层状氢氧化镁铝及其焙烧产物对直接冻黄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镁铝摩尔比为3制得的层状氢氧化镁铝对直接冻黄溶液的脱色效果最好;在最佳处理条件下,层状氢氧化镁铝及其焙烧产物的脱色率可分别达到99.68%和99.87%;处理直接冻黄染料模拟废水时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二者均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焙烧态的层状氢氧化镁铝在脱色时用量更少,脱色反应更迅速,脱色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