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安全科学   270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403篇
基础理论   6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2000~2015年香港地区的臭氧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香港的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对臭氧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港地区臭氧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秋季春季冬季夏季,臭氧超标日集中在夏季和秋季,超标日发生在冬季和春季的情形极少.(2)2000~2015年香港臭氧日最大8h平均浓度(MDA8)年均浓度呈增长趋势,平均增长速率为0.77μg·(m3·a)-1,臭氧MDA8第90百分位数浓度同样呈增长趋势,增长速率为1.49μg·(m3·a)-1.(3)较高的气温是香港地区臭氧污染发生的必要条件,气温越高越容易导致更高浓度的臭氧污染.(4)绝大多数情况下,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对湿度越高,香港地区的臭氧MDA8平均浓度及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会降低.(5)当香港发生臭氧污染时,盛行风往往从偏北风或偏东风转为偏西风.随着风速的增大,臭氧平均浓度变化不大,但是臭氧第90百分位数浓度会明显降低.(6)降水和云量是影响臭氧浓度的重要因素,连续多日的无雨或少雨天气是臭氧污染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随着云量的增加,臭氧平均浓度和第90百分位数浓度会持续降低.(7)在太阳总辐射量≤20 MJ·m-2或日照时长≤10 h的情况下,臭氧浓度与太阳辐射及日照时长呈正相关关系.然而,在太阳辐射强烈的情况下(太阳总辐射量 20 MJ·m-2或日照时长 10 h),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或日照时长的增加地面臭氧浓度反而降低,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强烈的情况常出现在雨后天晴的背景下,并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使得臭氧污染不易形成.(8)香港臭氧超标日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气象条件的共同改变,包括晴天少雨、辐射增强、边界层高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风速变小以及气温升高等气象特征,污染结束则伴随着相反的气象变化.  相似文献   
122.
针对2017年1月上旬广州地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时间长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基于地面观测资料、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数据,从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2个方面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形成和维持的原因.结果表明:(1)本次污染过程期间,广州地区地面风速基本为小于2m/s的偏北风,在300m高度以下普遍存在平均水平风速低于2.6m/s的小风层;污染前期640m高度内的各层回流指数廓线小于0.6,100m高度小于0.4,污染缓解后回流指数高于0.7.(2)地面PM2.5浓度与逆温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42,过程平均逆温厚度167m,平均逆温强度为1.08℃/100m;(3)PM2.5浓度与边界层高度的相关系数为-0.56,清洁时段的平均边界层高度(876m)约为污染时段(620m)的1.4倍,过程最低边界层高度为267m;PM2.5浓度与边界层通风量的相关系数为-0.61,清洁时段的平均边界层通风量(2538m2/s)约为污染时段(1136m2/s)的2.2倍,使用边界层通风量能更好表征大气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3.
蓄水、调水、发电,扼制生态环境恶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蓄水是根本,调水是手段,发电是关键。植树造林和拦河筑坝建设水库电站以及沟渠塘蓄水,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能浪费;调水可以解决横向和纵向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带来的问题;发电可以解决调水所需动力和全国缺电的问题。其经济效益约合2000亿元,而且还能扼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减少每年46.6×104hm2土地的损失,缓解荆江大堤和黄河下游大堤越筑越高之危。  相似文献   
124.
结构风灾经济损失模型在GIS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抗风防灾研究中,采用GIS技术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但现有结构风灾经济损失模型参数多,不易采集,造成建立GIS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简化模型,降低数据采集难度的工作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样本计算,制成表格供查询使用,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使参数由12个减为2个,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和GIS数据库建立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5.
王养培  张玉麟 《灾害学》1992,7(1):29-33
本文对陕西省蓝田县王家坡滑坡近三年来的形变资料经过预处理后,进行了模糊分析,指出了王家坡坡体各部位蠕动变形水平及特征,并对整个坡体的蠕动变形趋势和降水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得出了坡体变形与降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6.
通风空调工程中,等效温度是衡量气候舒适程度的主要指标.传统的查图法求解等效温度不仅繁琐,而且不准确.本文以等效温度为基础,在等效温度图中取值,运用Matlab拟合数据,并进行坐标变换,求解出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及风速之间的规律,推导出等效温度的数值求解方法.经实例计算和误差分析证明,此数值解法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7.
2003年夏秋季大气环流异常对西北地区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林纾  赵建华  瞿汶 《灾害学》2004,19(3):62-67
根据2003年6~10月西北地区118站逐日降水资料,对该地区、该时段的大气环流及其对该地区降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8.
针对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评价方法中的赋权争议问题,基于偏序集理论提出偏序集评价模型。首先阐明评价指标并确定其分级标准;然后应用偏序集评价模型得到Hasse图,并通过图展现的层集信息判别采空区塌陷危险程度;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大宝山矿11个采空区的塌陷程度进行判别,评价结果准确合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避免了以往研究中的赋权争议问题,克服了样本量不足致使模型无法应用的问题,而且能够应用更多的赋权方法识别排序的稳定程度,体现出样本间的分层信息。  相似文献   
129.
脉动风速功率谱与随机Fourier幅值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功率谱密度函数是随机过程在频域内的重要特征量,但由于其本质上是平稳过程的频域数值特征,致使其很难全面反映原始随机过程的概率信息,这就需要从更本源的意义上考察随机过程。本文试图从Fourier随机函数的角度反映随机过程,将经典的功率谱密度函数中具有物理意义的可测变量看作随机变量,利用功率谱与Fourier幅值谱的关系,定义了随机Fourier幅值谱;以Davenport谱为例,证实当地面粗糙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10m高度基本风速服从极值Ⅰ型分布时,可通过功率谱构造具有物理意义的随机Fourier幅值谱。通过实测风速Fourier谱与随机Fourier幅值谱的比较,证明随机Fourier幅值谱的概念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0.
为度量和监控地下工程塌方风险态势,提出一种基于集对模型的地下工程塌方风险分析方法。通过归纳地下工程塌方灾害因素,建立地下工程塌方风险的层次化结构,应用变异系数法确定风险指标的权重值;以集对分析(SPA)的同异反联系度和距离测度为基础,构建地下工程塌方风险态势监控机制及分析模型。给出地下工程塌方风险态势度量工作步骤,确定地下工程塌方灾害风险集对势、贴近度和次序关系。最后,通过对塌方风险分析样本的集对计算,为有效防范塌方灾害由潜伏性向灾变性转化提供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