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安全科学   270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403篇
基础理论   6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城市街道汽车污染扩散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如何简单而准确地模拟城市街区污染的扩散规律,对于城市汽车污染控制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大量实测数据,分析了风速风向等影响街道峡谷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采用丹麦开发的街道峡谷模式OSPM,对汽车污染扩散规律进行模拟研究。与北京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式较好地模拟昼间风速风向对街道峡保内汽车污染扩散的影响,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峡保中流场的主要特征,以及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规律,污染物浓度与风速的倒数摈心  相似文献   
162.
为提高腐蚀管道失效压力的预测精度并简化其计算过程,提出基于粗糙集(RS)和粒子群算法(PSO)融合极限学习机(ELM)的腐蚀管道失效压力预测模型。通过属性约简提取影响失效压力的关键因素,选用PSO优化ELM的输入权值和隐含层偏差,将归一化的核心指标数据代入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基本一致,与单一ELM模型相比,预测结果的均方差(MSE)降至0.255;与其他蚀管道失效压力评价模型相比,该模型预测结果的绝对误差平均值降至0.32。  相似文献   
163.
风力发电--中国重要的后续能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中国目前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介绍了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及风力发电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在中国凤能资源丰富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目前,风力发电是除水力发电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是解决中国能源和环保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4.
浙江省沿海地区农村房屋抗风情况调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江省沿海地区的农村房屋抗风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了被破坏房屋的主要结构特点。在对现有房屋的统计中发现相对不富裕地区高达60%以上的房屋属于抗风能力差和较差的,而一些比较富裕且受过台风袭击有过惨痛教训地区的房屋抗风能力差和较差的仅在20%以下。进一步研究发现抗风能力较好的房屋大都是建造年代不久,多为混凝土现浇板屋盖,上部多为框架或砖混结构,而抗风能力较差和差的大都为建造年代已久,多为小青瓦屋面,上部结构多为砖木结构或构造措施较差的砖混结构。同时对当地村民传统的"砖头压瓦"防护措施进行理论验算,得出当风速超过台风界限风速时,屋面上的砖头将会飞起,该措施应该避免。  相似文献   
165.
结构下部空旷,上部挡风墙承担的风荷载对结构下部产生较大作用。我国规范没有对该类结构及其顶部透气性A型架的风参数作具体规定。为解决工程设计中风参数取值问题,进行了刚性模型风洞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挡风墙、A型架、管柱的体型系数及挡风墙的阵风系数,分析了风机、周围建筑物、风向角对相关风参数的影响,给出了相关参数的建议值。并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6.
总结了海洋风电场建设中水下噪声的主要类型与声学特性,基于国内外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海洋风电场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尤其是近岸海域海洋风电施工期冲击式打桩噪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参考《海上风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海洋风电场水下噪声测量与评估方法,以及控制与降低噪声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7.
本文介绍了高原风力场电器设备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其解决措施。为高原环境用风力发电电器设备标准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8.
环境风会改变排烟窗附近的烟气流向和速度,影响建筑内烟气流动,进而导致建筑自然排烟效率受到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排烟窗开启角度和环境风对上、下悬窗阻风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开窗角度下,悬窗进风量和进风区域随开窗角度和风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下悬窗相对进风量与开窗角度均成指数关系,但上悬窗阻风能力弱于下悬窗,上悬窗开窗角度大于45°后即失去阻风能力,而下悬窗开窗角度大于75°后才逐渐失去阻风能力,且开窗角度小于30°时,下悬窗至少能比上悬窗多减少50%空气进入室内。上悬窗开窗角度小于56°时,主要进风区域为近窗下侧水平区域;下悬窗开窗角度小于30°时,主要进风区域为窗体两侧及远窗下侧竖直区域,随着开窗角度增大,上、下悬窗主要进风区域均过渡到远窗下侧竖直区域。窗体用于日常通风时建议优选上悬窗。若要用于排烟,则应首选下悬窗,开窗角度15°即可满足阻风要求,若选用上悬窗,开窗角度不宜大于45°。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研究自然界降雨量与汽车环境风洞模拟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中国气象条件的雨量设定经验公式,为汽车环境风洞模拟降雨量的设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理论分析自然界气象降雨和汽车环境风洞模拟降雨的特点和差异,研究影响汽车环境风洞模拟降雨量的因素。结果 在无风条件下,影响汽车环境风洞降雨量的因素有气象降雨量、前挡风玻璃倾角、雨滴直径和车速等。按照车速将降雨分为汽车停止和汽车行驶2种模式,提出结合中国气象条件的汽车环境风洞模拟降雨量的经验公式。结论 在相同降雨等级下,汽车停止状态下的汽车环境风洞降雨量一般大于车辆行驶状态。在气象降雨量等级为短时中雨时,行驶汽车的雨量设定值与车速呈指数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170.
ABSTRACT

Innovative climate governance in small-to-medium-sized structurally disadvantaged cities (SDCs) are assessed. Considering their deeply ingrained sever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it would be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SDCs act primarily as climate laggards or at best as followers. However, novel empirical findings show that SDCs are capable of acting as climate pioneers. Different types and styles of climate leadership and pioneership and how they operate within multi-level and polycentric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identified and assessed. SDCs seem relatively readily willing to adopt transformational climate pioneership styles to create ‘green’ jobs, for example, in the offshore wind energy sector and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ir poor external image. However, in order to sustain transformational climate pioneership they often have to rely on support from ‘higher’ levels of governance. For SDCs, there is a tension between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s best practice and fierce economic competition in climate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