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6篇 |
免费 | 212篇 |
国内免费 | 3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08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306篇 |
综合类 | 1091篇 |
基础理论 | 223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129篇 |
评价与监测 | 77篇 |
社会与环境 | 219篇 |
灾害及防治 | 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110篇 |
2016年 | 111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178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37篇 |
2009年 | 163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56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行动是“全国一盘棋”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项.考虑到中国各省的差异性,研究基于碳排放空间分配测算各省达峰压力,进而从达峰压力、减排现状、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和资源禀赋这5个维度构建省域碳达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以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进行碳达峰能力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将各省划分为5个梯队.结果表明:①海南和北京等18地的碳排放空间呈现盈余,河北和山东等8地碳排放空间呈现赤字,另有浙江、安徽、河南和湖北这4地分配所得的碳排放空间与各自实际排放量相当;②发达地区碳达峰能力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其中北京和上海等地碳达峰能力尤为突出,江西和贵州等地碳达峰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最后,针对不同达峰梯队的省份,因地制宜地提出差异化达峰目标和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922.
This paper explores peoples' indigenous survival strategies and assesses variations in people's ability to cope with floods in two flood‐prone villages in Bangladesh. It reveals that people continuously battle against flood vulner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level of exposure and abilities, with varied strategies employed at different geophysical locations. The paper reports that people in an area with low flooding and with better socioeconomic circumstances are more likely to cope with impacts compared to people in areas with high and sudden flooding. Similarly, households' ability to cope varies depending on people's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such as education, income and occupation. Although floods in Bangladesh generate socioeconomic misery and caus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health and infrastructure, people's indigenous coping strategies have helped them to reduce significantly their vulnerability. Such flood‐mitigat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well recognised and emphasised further via proper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through an early‐warning system and subsequently external assistance. 相似文献
923.
924.
森林经营主体的碳汇供给潜力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论文基于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农户和林场的调研数据,以杉木为案例树种,引用生长模型、修正的Faustmann 模型碳密度和价格数据,对单一和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的杉木最佳轮伐期和林地期望值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比较了不同森林经营主体碳汇供给潜力的差异,同时模拟了不同营林成本和利率水平下对森林经营主体碳汇供给差异造成的影响。可以发现,在可能的碳汇林经营模式下,基于目前杉木市场价格远高于碳价格的现实,森林经营主体的经营采伐决策并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在大范围的碳价格变动下碳汇的供给也没有显著增加,这也说明木材收益和碳收益的两个不同经营目标是协调的;林场凭借着规模、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禀赋优势将成为今后碳汇林的适宜经营和供给主体;从影响因素来看,目前市场利率处于低位徘徊的前提下,即碳汇林地的潜在投资价值巨大,尤其对劣等土地的投资效果明显;理论上营林成本会提升继而导致碳汇供给增加,这反而对于森林固碳有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25.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承载力反思:概念、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基础和约束条件。通过梳理承载力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发展,指出其在研究应用中存在概念边界模糊、评价偏向于指标计算、承载力传导机制研究不足等问题。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以及新时代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变革对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支撑空间规划编制的承载力评价应进一步明确承载力的概念内涵、明晰承载力内在机制、构建承载力评价体系;在实践应用中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新变化新需求,支撑空间规划的新目标、切合空间治理的新模式、顺应空间治理的新手段,为确定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的主要指标、战略部署,以及指标约束传递与地域功能传导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6.
927.
在高职高专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日益边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语文重不重要这一问题,原则性的答案和事实上的回答截然对立。2004年3月,内地及港澳台学者在“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达成共识,他们认为:“只要不把大学办成技校,只要大学还是大学,大学语文的作用就不容忽视。”因而,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论证大学语文多么重要,而是要研究教学效果的达成。本文将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论证大学语文对高职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28.
洛阳石化总厂五联合装置对含硫污水汽提装置的技术改造,不改变塔体,仅采用新型梯型立体喷射塔盘就能使其处理能力扩大70%-100%,运行效果较好,对国内炼厂同类环保装置的扩改及推行清洁生产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29.
黄河内蒙古段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环境容量是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基础,研究自治区重要流域水环境容量,是科学地实施以总量控制为目标,制定自治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划的依据。本研究将在河流断面不同水期水质常年监测的基础上,经过实施确定不同流域的水质模型参数,最终确定出流域内水环境质量,提出各区域水环境总量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930.
冯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
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适度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不退化.为达到这一目标,在环境管理中就必须以生态承载力为标准判断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这是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关键所在.环境法应当把生态承载力控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要求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预防应当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确保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不得超过环境容量,并保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能超过生态环境在一定时期内的供给能力.这是对执法者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中所享有的过大的自由裁量权的必要制约.然而,生态承载力控制原则的实施难度较大,除了需要立法的明文规定外,还应当注重研究、建立生态承载力的核算方法体系;此外,还应当对现行环境执法体制进行改革,促使地方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中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不当干涉,并积极加强公众参与,通过公众监督杜绝突破生态承载力的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