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12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572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21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氮、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且又较难去除的一类物质。实验采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沸石和不同温度改性沸石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氮、磷静态吸附去除率分别达71%和91%。随着改性温度的升高,350℃改性沸石振荡吸附氮、磷效果最好,较之天然沸石提高了18%,改性温度继续上升则呈下降趋势。不同沸石对氮、磷的吸附特征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其中350℃改性沸石对氮、磷的吸附特征在不同的固液比情况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2.
松树锯末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松树锯末以及改性松树锯末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为50 mg/L、pH为6、锯末投加量为1 g/L时,改性前后的锯末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29.9 mg/g和60.6 mg/g。同时,对改性前后的锯末做了吸附等温线拟合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均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3.
通过催化裂解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利用不同化学试剂对多壁碳纳米管改性,研究了不同化学改性对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和Cr3+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孔隙均匀,外径为30~50 nm,长度为0.5~2μm,经过不同化学改性表面有效地引入了含氧基团。未改性、H2SO4、HNO3、H2SO4-HNO3改性碳纳米管对Cr3+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Langergren模型;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温度和pH升高均有利于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对Cr3+的吸附。  相似文献   
7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Ti负载体系,并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模拟废水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TiO2/Ti的最佳负载条件为镀膜层数8层、pH值为3、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2 h,掺杂Fe3+、Ag+、La3+、Pt4+4种金属离子均可有效提高TiO2/Ti对PEG-2000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在Ag+掺杂量为0.3%、焙烧温度800℃时,2.5h反应后的COD去除率达到了79.5%。XRD分析表明,金属离子的加入抑制了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化。GC-MS分析表明,PEG-2000的光催化是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然后被矿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5.
采用加拿大一枝黄花茎杆为原料提取蚁酸木质素,通过氧化或接枝复合的方法对蚁酸木质素进行改性,对改性产物进行了FTIR和S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复合改性产物中存在-CONH的接枝复合链,氧化改性产物基本保持了蚁酸木质素原来的吸收峰;采用接枝复合改性产物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亚甲基蓝废水,在废水pH 7、吸附时间4 h、改性产物加入量22 mg/mL的条件下,亚甲基蓝去除率为90.94%;采用氧化改性产物处理相同亚甲基蓝废水,在废水pH 10、吸附时间12 h、改性产物加入量22 mg/mL的条件下,亚甲基蓝去除率为81.93%。  相似文献   
76.
分别采用沸水浸泡、酸浸、碱浸和加热的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利用FTIR仪和XRD仪对改性粉煤灰的成分和官能团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改性粉煤灰对模拟刚果红废水进行脱色。实验结果表明:碱改性粉煤灰中含有大量官能团,以及NaPl型沸石类物质,能够明显提高粉煤灰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与活性炭相比,碱改性粉煤灰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在初始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0mg/L、碱改性粉煤灰加入量为50g/L的条件下,废水的脱色率可达87.52%;碱改性粉煤灰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式和Freund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77.
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沸石负载由缩水甘油基三乙基氯化铵交联的壳聚糖,制得了性能良好的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研究了该吸附剂应用性能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该吸附剂的吸附性、沉降性和重复使用性,利用FTIR仪和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该吸附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的交联度为0.93、交联壳聚糖与沸石的质量比为0.045时,制得的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去除率可达81.4%,吸附量为4.07mg/g;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较沸石有显著提高,沉降时间较交联壳聚糖明显缩短;经二次洗脱后腐殖酸去除率仍可达80.2%,腐殖酸吸附量为4.01mg/g。  相似文献   
78.
制备了改性SiO2气凝胶,考察了经不同类型、不同配比的改性剂改性的SiO2气凝胶对模拟含Fe3+废水的吸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性SiO2气凝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三甲基氯硅烷(TMCS)作改性剂,V(TMCS)#x02236;V(正己烷)=1#x02236;5;当改性SiO2气凝胶加入量为75g/L、吸附时间为4h、Fe3+质量浓度为10mg/L时,模拟含Fe3+废水的Fe3+去除率为98.32%,剩余Fe3+质量浓度为0.168mg/L;采用改性SiO2气凝胶动态吸附处理流量为420mL/h、Fe3+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模拟含Fe3+废水,吸附后废水中剩余Fe3+质量浓度仅为0.196mg/L。  相似文献   
79.
实验研究了NaCl改性沸石去除水中铅的效果,比较了沸石改性前后对铅的静态平衡吸附量变化,着重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竞争离子以及有机物对去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改性沸石吸附铅速度快,对铅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衡吸附量由改性前的28.57mg/g提高到了32.26mg/g。pH值对NaCl改性沸石去除水中铅的效果有较大影响,在pH=6~7时,去除效果最佳。水中竞争阳离子和有机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铅的去除效果;随干扰物质浓度的升高,NaCl改性沸石对铅去除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当干扰物质和水样中铅浓度相当时,NaCl改性沸石可对铅保持很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80.
通过静态实验研究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改性沸石和天然沸石对废水中Hg^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和吸附热力学机制。研究表明: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描述2种沸石对Hg^2+的吸附,CPB改性沸石对Hg^2+的吸附率得到显著提高。实验条件下,改性沸石对Hg^2+的吸附率从67.5%提高到98.9%,吸附容量从0.521mg/g提高到3.07mg/g。利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假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和Elovich方程分别对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发现2种沸石对Hg^2+的吸附均满足假二级动力学方程,且离子的颗粒内扩散对整个吸附过程有影响。动力学拟合、D-R方程拟合和热力学研究综合表明:2种沸石对Hg^2+的吸附既存在化学吸附又存在物理吸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G^0)、焓变(△H^0)、熵变(△S^0)均小于0,反应为自发的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