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卤代烷烃是一类很普遍的环境污染物 ,在工业生产中常伴随着废气废物释放出来 ,严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并且严重破坏臭氧层 .在此类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土壤中分离出一些细菌 ,它们能以卤代烷烃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 ,且将这些有毒废物分解成无毒的化合物 .我们曾经将细菌卤代烷烃脱卤酶基因克隆到拟南芥中并得到高效表达[1] .Methylobacterium和Hy phomicrobium属的细菌能利用二氯甲烷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5] ,其代谢过程如图 1.其中参与反应的关键酶是二氯甲烷脱氯酶 ,此酶属于谷胱甘肽转移酶类 ,在脱CI时 ,先…  相似文献   
32.
代谢产物积累对二氯甲烷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代谢调节产物(NaCl)浓度积累对生物法降解二氯甲烷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一定浓度的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GD11)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摇瓶试验中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的抑制浓度为35.1g/L;当空塔气速91.7m/h、二氯甲烷进口浓度2.02g/m3、温度28.5℃、循环液流量0.06m3/h、pH值6.5~7.5时,生物滴滤塔中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的抑制浓度为23.4g/L,两者相比有一定差异。NaCl浓度对生物膜的厚度有一定影响,这从侧面反映了NaCl浓度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潘维龙  於建明  成卓韦  蔡文吉 《环境科学》2013,34(12):4675-4683
分别以营养型缓释填料的生物过滤塔(BF)和聚氨酯小球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BTF)去除二氯甲烷(DCM)模拟废气.结果表明,采用"专属菌+综合菌"挂膜方式,BTF和BF分别在25 d和22 d内完成快速挂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BF填料表面的菌落结构较为疏松、生物膜较薄,BTF填料表面的菌落结构致密、生物膜较厚.在DCM进口浓度100~1 500 mg·m-3、停留时间25~85 s条件下,BTF和BF对DCM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22.61 g·(m3·h)-1和29.05g·(m3·h)-1.滤塔中CO2生产量与DCM降解量呈线性关系,经拟合得出BTF和BF的矿化率分别为70.4%和66.8%,且BTF矿化程度好于BF,表明滤塔内减少的DCM主要是被微生物利用降解.滤塔内DCM的降解动力学行为符合Michaelis-Menten模型,BTF和BF单位体积最大降解速率r max分别为22.779 0 g·(m3·h)-1和28.571 4 g·(m3·h)-1,气相饱和常数K s分别为0.141 2 g·m-3和0.148 6 g·m-3.  相似文献   
34.
生物滴滤塔净化氯代烃混合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生物滴滤塔进行了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混合废气净化的研究,使用制药厂活性污泥挂膜,35 d后挂膜完成,对二者的去除率可分别维持在80%和75%以上.对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的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13 g·(m3·h)-1和10g·(m3·h)-1.CO2的产生负荷与混合废气的去除负荷呈线性关系,生物滴滤塔对混合废气的矿化率维持在61.2%.对混合废气中二氯甲烷和二氯乙烷相互作用考察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考察了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5.
A strain Pandoraea pnomenusa LX-1 that uses dichloromethane(DCM) as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has been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in our laboratory. The optimum 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DCM in batch culture was evaluat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Maximum biodegradation(5.35 mg/(L·hr)) was achieved under cultivation at 32.8°C, pH 7.3, and 0.66% NaCl. The growth and biodegradation processes were well fitted by Haldane's kinetic model, yielding maximum specific growth and degradation rates of 0.133 hr-1and 0.856 hr-1, respectively. The microorganism efficiently degraded a mixture of DCM and coexisting components(benzene, toluene and chlorobenzene). The carbon recovery(52.80%–94.59%) indicated that the targets were predominantly mineraliz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cell materials. Electron acceptors increased the DCM biodegradation rate in the following order: mixed oxygen iron sulfate nitrate. The highest dechlorination rate was 0.365 mg Cl-/(hr·mg biomass), obtained in the presence of mixed electron acceptors.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a continuous biotrickling filter at 56%–85% efficiency, with a mineralization rate of 75.2%.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revealed the predominant strain as P. pnomenusa LX-1. These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train LX-1 in treating DCM-containing industrial effluents. As such, the strain is a strong candidate for remediation of DCM coexisting with other organ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36.
利用活性炭纤维有机废气吸附回收装置治理二氯甲烷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一种化工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二氯甲烷废气的治理装置———活性炭纤维有机废气吸附回收装置和治理工艺。由于采用了优越的吸附材料和先进的工艺设计 ,使吸附回收率达 97%以上 ,收到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活性炭为复合载体、自行筛选的高效降解菌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 H13为目标菌制备固定化小球,用于去除二氯甲烷,同时优化了固定化小球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浓度为8%,海藻酸钠浓度为5%,CaCl2浓度为2%,活性炭浓度为1%,包菌量为0.6 g,钙化时间为8 h时,复合固定化细胞对DCM的降解速率达到最高为18.2 mg·L-1·h-1,同时活性炭的添加对小球的机械强度也有显著提升.与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与pH稳定性,并且固定化细胞的重复利用性较好,连续处理9批底物后,DCM降解速率仍保持在13.4 mg·L-1·h-1以上.吸附动力学与等温线拟合结果显示,在固定化载体中加入1%活性炭后,小球对DCM的吸附量明显提高,而且吸附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复合载体对DCM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模型(R2>0.99).  相似文献   
38.
二氯甲烷和二氯乙烷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吴石金  俞翔  吴尔苗  陈建孟 《环境科学》2010,31(6):1655-1661
研究了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和生化指标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有影响.随着2种毒物浓度的增大,其对藻生长的抑制越明显,藻细胞密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96 h-EC50分别为550.1 mg/L和276.0 mg/L,1,2-二氯乙烷的毒性要稍强于二氯甲烷.2种毒物联合作用时基本表现为拮抗作用.叶绿素a含量随毒物浓度增加而迅速下降,SOD和CAT的活性随毒物浓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钟形曲线".MDA的含量随毒物浓度升高而急剧上升,膜脂过氧化加剧.表明毒物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引起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可能是其对蛋白核小球藻产生毒性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二次活化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二氯甲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活性炭纤维对二氯甲烷气体的吸附回收性能,我们通过二次活化的方法制备出一系列的活化后样品,并表征其基本性质。二次活化样品对二氯甲烷的静态吸附实验表明,800℃活化60 min所得样品的吸附容量最高;之后又采用自制的溶剂回收吸附装置对其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在100%含水率条件下,其动态吸附量比原ACF提高了40%。这表明了二次活化能够大幅提升ACF对二氯甲烷的吸附性能。为了探究吸附性能提升的原因,又通过氮吸附的方法对二次活化样品和原样品进行孔径分析,结果显示,800℃活化60 min所得样品的BET比表面积提升了47.1%,对吸附二氯甲烷起主要作用的微孔孔容提高了77.6%。  相似文献   
40.
萃取-乙基化结合GC-CVAFS法测定沉积物及土壤中的甲基汞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采用硝酸和硫酸铜溶液浸提,CH2Cl2萃取并结合水相乙基化GC CVAFS的方法测定沉积物及土壤中的甲基汞。该方法平均回收率97.8%,相对标准偏差≤10.2%,方法检出限为0.6pg/g,具有所需试剂少,不用连续萃取,简捷易行,回收率高以及精密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