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实现大宗固废粉煤灰的资源化处置,以粉煤灰为原材料,以水玻璃为碱激发剂制备地聚合物。重点考察了水玻璃模数、碱灰比、偏高领掺比对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其最佳实验参数为:M=1,w_(水玻璃∶灰)=4/6,wMK=50%。XRD、IR、SEM分析表明粉煤灰在反应过程中石英和莫来石结构遭到破坏,有利于粉煤灰活性的增加;粉煤灰基地聚合物7 d抗压强度达到45.75 MPa,其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其纯度高(仅含少量石英杂质)、结构致密、且Si-O-Si(Al)聚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2.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排放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碳减排成为控制气候变暖的基本措施。选取2002-2014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及能源价格、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13种主要影响因子的数据,通过构建偏最小二乘法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研究表明,在负相关指标中,能源价格、能源效率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显著,贡献度分别为0.377和1.065;在正相关指标中,人均消费能源、生活能源消费、人口增长对碳排放总量的解释作用最为明显,贡献度分别为1.152、1.144、1.129,科研水平对抑制碳排放贡献度较弱。通过上述研究结果,为相关部门找到控制碳排放的政策着力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3.
文章基于WRF-CMAQ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石家庄地区未来3 d逐小时SO_2、NO_2、CO、O_3、PM_(10)和PM_(2.5)6种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报,选取2014年5-11月市区7个国控点的监测数据对模式预报能力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CMAQ模式预报系统对CO的日均浓度预报准确率较高,而对其他污染物浓度的预报均有不同程度高估,其中PM10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好,对SO_2、NO_2和PM_(2.5)这3种污染物浓度的预报值均明显大于观测值,O_3的预报效果最差。这与石家庄市排放源清单的不确定性及污染物日浓度变化幅度较大有关。为提高模式预报的准确性,采用非线性自适应偏最小二乘回归滚动法建立订正模型对逐小时污染物浓度预报值进行订正,结果明显改善了CMAQ模式预报值,对县市级的精细化预报有一定指导意义。订正结果对首要污染物PM_(10)和PM_(2.5)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表征较好,日变化曲线及波峰波谷值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订正后的污染物浓度能反映出其在石家庄的区域分布特征,有利于预报分析不同天气背景下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输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4.
波形电晕线排列形态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波形电晕极的放电特性以指导工程设计与应用,在线-板式电除尘器中,实验研究了波形电晕极排列方式对电除尘器伏安特性的影响.试验中主要考虑了2个因素对波形电晕线放电性能的影响,即波形电晕线的偏转角和波形电晕极间距.其波形电晕极的具体布置方式分为:①波形电晕线偏转角分别为0°、45°、90°;②波形电晕极间距分别为14...  相似文献   
115.
籽粒苋苹果酸酶(NAD-ME)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遗传密码子是生命信息的基本遗传单位,每种氨基酸对应1~6个同义密码子.特定物种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适应自身基因组环境的密码子使用偏性.运用CHIPS、CUSP和CodonW程序分析自主克隆的籽粒苋NAD-ME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并与马铃薯等7种植物的ME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进行比较,以期为该基因在作物遗传改良中选择合适的受体植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籽粒苋NAD-ME基因偏好于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其它几种被比较作物的ME基因也有同样的趋势,但双子叶植物的偏好性更强.基于NAD-ME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系统聚类分析表明,籽粒苋与马铃薯、拟南芥、葡萄、蓖麻、毛果杨等双子叶植物聚为1类,玉米和高粱这2个单子叶植物聚为1类,预示籽粒苋NAD-ME基因更适合导入马铃薯等双子叶植物.对籽粒苋NAD-ME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与大肠杆菌和酵母的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比较,发现均存在差异,与大肠杆菌的差异高于酵母,表明酵母表达系统要优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若要进一步提高籽粒苋NAD-ME基因在大肠杆菌或酵母中的表达水平,尚需对其密码子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6.
随着汽车进入家庭,车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亟需建立一种车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测定方法以满足日常监测需要。将中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车内空气中苯系物的方法。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分析预测模型,并对光谱预处理方法、主因子数进行了优化。最佳校正模型对苯、甲苯、二甲苯浓度的校正均方差、预测均方差和交叉验证均方差分别为0.0089、0.0200和0.1115,0.0116、0.0011 和0.1398以及0.0137、0.0037和0.1390。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好的适用性,用于测定车内空气中苯系物的浓度是可行的,并能大大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监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7.
一些景观树对灾害天气事件的非对称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斐  张继权 《灾害学》2011,26(2):5-10,30
2004-2008年日本山口市的气候呈现出明显变化和波动的特点,突出表现在2004、2006和2007年。夏季极端高温和强台风伴随着无雨和持续的干旱等类似的灾害天气事件诱发了许多乔灌木景观树明显的可视被害症状。用压力室法对北美枫香树叶的观测表明,迎风面和被风面之间叶水势的差异来自于迎风面的叶、枝和树干对被风面的遮挡作用。因为台风或其他灾害天气事件持续地单向袭击树冠的一侧,山口市的一些景观树种迎风面和被风面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叶面积、树冠面积和SPAD值的差别。灾害天气事件袭击期间的自我遮挡和灾后恢复期间的不平衡生长成为山口市景观树木偏冠的两个主要起因。许多木本植物从末端到基部的脱水特性似乎是它们响应灾害天气事件的一种重要的机制。修枝可以人为地削减蒸腾表面积以维持植株水分平衡,这使它成为一种修复被害树木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8.
根据陕西省气候特征及地形,将陕西省分为关中、陕南和陕北3个子区,并定义了区域性霾日及持续性区域性霾事件.基于气象、环保及遥感资料,分析了陕西省区域性霾日及相应的气溶胶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冬季各子区区域性霾日有显著差异,关中地区区域性霾日最多,平均每年冬季大于21 d,陕南地区为6 d,陕北地区大于1 d.关中每年冬季均会出现持续性区域性霾事件.关中区域性霾日区域平均风速普遍小于5 m·s-1,陕南区域性霾日区域平均风速普遍小于4 m·s-1.区域性霾日出现时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明显增大,部分地区大于0.9,关中、陕南和陕北出现区域性霾日时,区域平均空气质量指数(AQI)几乎均大于100.根据激光雷达探测数据,近地层500 m以下区域性霾日的平均消光系数是冬季平均值的2~3倍.关中出现区域性霾日的背景环流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正异常中心,乌拉尔山东部位势高度负异常和东亚地区正异常所组成的正位相斯堪的纳维亚环流型为主要特征,近地面存在东南风异常.相比2017年,2018年冬季偏强的东南风异常为陕西省区域性霾日增多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19.
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产生极大威胁.选取杭州湾滨海湿地为研究区,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互花米草入侵下滨海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合冗余分析(RDA)、增强回归树(BRT)和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进一步探讨滨海湿地环境因子与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驱动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入侵后,湿地土壤全氮和氮磷比(N∶P)显著增加;随入侵时间增加,土壤全氮和N∶P显著降低,有机碳、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显著增加.(2) RDA分析表明,冬季影响表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子表现为有机碳>电导率>全氮,夏季为有机碳>容重>全氮.(3) BRT分析表明,互花米草入侵下,全氮是影响土壤C∶N和N∶P的关键因子,而有机碳对C∶P影响最强.(4) PLS-SEM分析表明,互花米草入侵下,黏粒和含水率直接影响有机碳,进而影响C∶N和C∶P;黏粒和电导率直接影响全磷,进而影响N∶P和C∶P;电导率直接影响全氮,进而影响C∶N和N∶P.综上,互花米草入侵对研究区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显著,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  相似文献   
120.
为了研究磁性纤维对钢铁行业细颗粒物的控制效果,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离散相模型(CFD-DPM)对高梯度磁场中含尘气流方向与背景磁场方向夹角(偏转角)分别为0°、15°、30°、45°、60°、75°、90°时磁性单纤维捕集Fe基细颗粒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高梯度磁场作用下颗粒粒径、入口风速、磁场强度对颗粒运动轨迹和捕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梯度磁场中偏转角影响磁性纤维捕集区域的位置,当角度为0°时,在纤维正对含尘气流方向区域形成颗粒捕集区,背风侧形成较大空腔;当角度为90°时,在沿气流方向纤维两侧形成面积相等的捕集区域.偏转角对小颗粒捕集效率的影响较小,当角度为0°时,对于0.5μm的颗粒捕集效率为4.1%,当角度为90°时捕集效率为3.9%.随着粒径的增大,捕集效率的增长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对于不同粒径的颗粒,当角度为0°时捕集效率最高.当风速在0.02~0.04m/s范围时,随着角度从0°增加到90°,捕集效率先降低,在45°附近达到最小值,然后升高.磁场强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捕集效率,但不同角度时的增长速率有所不同.当偏转角为0°和60°时,背景磁场强度为0.1~0.3T范围时增长速率明显大于0.3~0.9T范围内,而当偏转角为30°和90°时,背景磁场强度为0.1~0.5T范围时增长速率高于0.5~0.9T时的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