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5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705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321篇
环保管理   158篇
综合类   1416篇
基础理论   172篇
污染及防治   525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甲苯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代表,其治理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的概况及其处理甲苯的机理,重点概述了单独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甲苯的放电形式、放电参数以及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处理甲苯的工艺、催化剂种类和放电模式,并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工业废气中甲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工业废气中甲苯的处理效率高,但选择性较差,通过协同催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2.
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催化剂La_(0.9)Ce_(0.1)NiO_3,用于净化柴油车尾气中的碳烟颗粒、氮氧化物、CO和烃类物质,利用XRD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从催化剂活性评价、碳烟颗粒催化转化效率和催化剂对硫的耐久性三方面考察了催化剂对柴油车尾气的四效催化活性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存在明显的钙钛矿结构,且NO最大转化率为25.03%,碳烟起燃温度为235℃C_3H_6的完全转化温度为418℃,并且对硫有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933.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成熟最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原理就是在含有NOx的尾气中喷入氨或者其它含氮化合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其中的NOx还原成N2和水。随着大批脱硝项目的投产,发现在一些项目中,脱硝催化剂在靠近中前部烟道处磨损严重,部分已坍塌。  相似文献   
934.
楼狄明  张允华  谭丕强  胡志远 《环境科学》2016,37(12):4545-4551
基于OBS-2200车载排放检测系统,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DOC+CDPF)及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20(生物柴油体积占比20%)对国Ⅲ柴油公交车瞬态工况和稳态工况下气态物道路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B0(纯柴油),B20的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平均排放率偏低,其中,稳态工况下降幅分别为26.43%、10.44%,瞬态工况下降幅分别为22.78%、4.95%;二氧化碳(CO_2)和氮氧化物(NO_x)平均排放率偏高,其中,稳态工况下分别上升8.41%和8.26%,瞬态工况下分别上升7.15%、9.13%.相较于B0,DOC+CDPF对B20的CO和THC净化效果更为显著,其中,稳态工况下降幅分别达60.58%和79.92%,瞬态工况下,降幅分别达63.67%和82.57%.DOC+CDPF使用后,CO_2和NO_x的排放率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935.
基于零价铁的双金属体系对六氯苯还原脱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Ag、Pb和Cu作为催化金属与微米级铁粉制成不同的双金属体系还原脱氯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HCB),探讨不同催化金属种类、不同双金属添加量以及不同离子强度3种因素对HCB脱氯效率的影响,并剖析双金属催化条件下HCB的脱氯规律.结果表明,微米级铁粉对HCB几乎无还原脱氯效果,添加Ag、Pb和Cu对HCB均具有良好的催化脱氯能力,当Ag/Fe、Pb/Fe和Cu/Fe的最佳比例分别为0.2%、0.5%和1%时,反应2 h后HCB的脱氯率分别达到93.5%、88.5%和49.6%;同时,由于催化金属均匀附着在零价铁表面可以形成更多的微型原电池,故增加双金属投加量可有效提高HCB脱氯速率,0.1 g Pb/Fe对HCB脱氯率为38.3%,而0.8 g Pb/Fe对HCB脱氯率可达到88.6%;另外,离子强度增大对HCB的脱氯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在Na2SO4浓度分别为0、0.05和0.5 mol·L-1的3个反应器中,反应2 h后HCB脱氯率分别达到93.5%、98.0%和98.9%.  相似文献   
936.
酸活化赤泥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水中硝基苯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康雅凝  李华楠  徐冰冰  齐飞  赵伦 《环境科学》2013,34(5):1790-1796
以铝工业废物赤泥为原料,采用酸化的方法活化赤泥,提高其在多相催化臭氧氧化除污染体系中的催化活性,并对其催化臭氧除污染效能及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和赤泥原矿相比,酸化赤泥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催化能力;酸化赤泥(RM6.0)催化臭氧氧化硝基苯的去除率随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臭氧浓度由0.4 mg.L-1增加至1.7 mg.L-1时,硝基苯的去除率由45%提高到92%.溶液pH对RM6.0催化体系利用臭氧能力的影响与其催化臭氧氧化降解NB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结果.初始pH变化所带来的RM6.0催化活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体系中氢氧根浓度的变化,导致臭氧分解形成羟基自由基所致;过高pH值导致的羟基自由基的猝灭显促使RM6.0催化臭氧氧化NB活性的降低.通过RM6.0对臭氧的利用能力及羟基自由基抑制实验结果发现,RM6.0催化臭氧降解NB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催化剂表面吸附臭氧,实现臭氧在催化剂表面的富集,进而实现对NB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在这个过程中羟基自由基是存在的,主要是在臭氧与硝基苯在界面氧化过程中分解而成,并进一步氧化NB.  相似文献   
937.
三维电极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二维电极面体比小、电流效率低、能耗高等不足而制约了其降解废水的实际应用。三维电极相对于二维电极来说,具有面体比大、离子间距小、传质效果好等优势,因而在降解废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三维电极的分类、制备方法和载体种类,并对三维电极电催化废水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阐述了三维电极在处理废水中的电化学催化机理,同时对三维电极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38.
蔡屹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37(11):57-58,61
酸雾及氮氧化物是冶金行业中混酸酸洗机组的主要污染物.根据国家法规,对此类污染物必须进行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以某工程实践为依托,详细介绍了全部采用自主技术、国内设计、国产设备的混酸及氮氧化物净化系统.该系统节能、高效、运行方便、安全性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39.
冯英  宋永吉  任晓光  李翠清  王虹 《环境化学》2011,30(6):1157-116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以LaMnAl11O19-δ为基础的不同金属元素掺杂的六铝酸盐催化剂LaMnMAl10O19-δ(其中M分别为Fe、Co、Ni、Cu、Zn、Y、Ag、Ce),对样品进行了XRD、H2-TPR和BET表征,在CH4存在下,考察了催化剂对NO的还原反应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以(NH4)2CO3作沉淀剂制备的...  相似文献   
940.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法(CWPO)是一种有效处理难降解废水的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均相催化、非均相催化及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法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了各种因素对CWPO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对CWPO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