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308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548篇
综合类   1090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1.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公众参与的定义、发展入手 ,就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现状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12.
关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形式公众参与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今后有效开展公众参与的建议,旨在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中国应如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313.
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利益,各利益主体之间必然会有冲突,同时各主体内部也存在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冲突,本文通过对于冲突问题的理论分析与思考,提出在环境规划中通过引入冲突解决机制,信息公开化和公众参与策略是解决环境冲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14.
区域性战略环评的公众参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环境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实践过程,初步研究了区域性战略环境评价公众参与模式,并以期在未来的区域性战略环境评价中得到应用和修正。  相似文献   
315.
防洪工程作为人类抵御洪灾的首选手段,为人们提供了保障,但人们对其风险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从公众层面入手,在我国历史上洪灾最严重的两大流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别选取岳阳沿洞庭湖区和开封沿黄河地区为研究区,调查公众对当地防洪工程的信赖状况和水灾风险认知情况,回收有效样本831份。据此分析影响防洪工程信赖的因素和工程信赖对公众风险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防洪工程的信赖度较高,区域趋同性明显;公众对工程信赖的程度,因居住地与风险源的距离、性别、年龄和家庭劳动力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对防洪工程的过于信赖,会降低公众对洪灾的恐惧心理和警惕性,并使得公众产生消极和积极并存的应对灾害的行为倾向。洪灾多发地区应建立大型洪灾、巨灾的风险防范和洪水保险机制,完善我国的再保险制度;政府在高风险区的分区域管理过程中,应以大局为重;构建"文化自觉"的科学防灾文化观,正确引导公众认识到工程措施能力的限度,扭转在工程信赖基础上的风险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316.
安全门又称太平门,当前的一些管理规定或规范中称安全出口、疏散出口,是公众聚集场所发生意外情况时,迅速疏散人群专用的。国家的有关安全法规对安全门在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都有明确的硬性规定。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不得施工,已建成的建筑物不得验收使用。  相似文献   
317.
本文通过对公众聚集场所潜在的火灾隐患因素的具体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人群疏散设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18.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识别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保护范围界定过窄,资源利用主导思维干扰了野生动物保护,缺乏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安全的足够重视。(2)由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执法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交易市场长期混乱,甚至成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洗白工具"。(3)社会公众群体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意识淡薄,全民参与和监督举报机制不健全。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实施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平等、文明、和谐相处,建议:(1)树立尊重野生动物物种生存权、人与野生动物文明和谐相处的理念,摒弃野生动物资源利用观,重构人与野生动物平等共存关系。(2)清晰界定野生动物法律定义,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围绕捕猎、繁育、运输、储存、转让、食用等环节,全面、科学、精准地构建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3)立足于全面保护野生动物,严格禁止滥食滥用野生动物和过度商业化利用,实行野生动物保护利用特许制度,并大幅提高标准严格控制交易和利用,建立职责清晰的执法监管和惩治体系。(4)建立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公众参与和司法治理体系,实施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猎杀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引导公众建立爱护保护野生动物、不食不用野生动物的文明行为,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野生动物的文明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19.
厘清公平感知、社会信任与公众流域生态补偿参与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流域生态补偿提质增效,推进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山东省大汶河流域的979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将制度信任、人际信任同时纳入分析框架,构建起并行中介模型,探究公平感知、社会信任与流域生态补偿的公众参与行为间的内在机理,并引入调节变量(收入水平)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表明:(1)公平感知对公众流域生态补偿参与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公众的公平感知主要受结果公平与人际公平的影响。(2)社会信任在公平感知与流域生态补偿的公众参与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公平感知能够显著增强公众的制度信任与人际信任,公众的制度信任与人际信任对其参与流域生态补偿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对比两条并行中介路径的效应强度发现,制度信任的中介作用高于人际信任,表明制度信任是驱动公众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关键变量。(3)拥有较高政策认知度的公众更易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参与行为。(4)多群组分析显示,公平感知、制度信任在驱动低收入与高收入群体参与流域生态补偿上作用显著,人际信任则更能驱动中等收入群体参与流域生态补偿。该研究的政...  相似文献   
320.
<正>笔者认为,应从内容形式多样化、联系工作实际、监督指导三方面入手,使班组安全活动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图为某企业以安全为主题的书法展班组安全活动。(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组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安全程度的高低息息相关。开展好班组安全活动,是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对企业的安全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存在的流于形式、组织不力、内容死板、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