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蜂窝陶瓷表面预处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溶胶-凝胶技术对蜂窝陶瓷载体进行涂层,以CO氧化作反应模型,考察了浸渍次数、分散剂及La,Ce,Zr,Y,Co等组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La2O3对催化剂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两次浸渍的催化剂活性较高,浸渍原液中加入分散剂提高了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使最低完全转化温度降低了13℃左右.在La,Ce,Zr,Y,Co等组分中,Ce是最有效的活性助剂,当CeO2含量占Al2O3涂层的18%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而La和Zr的加入对催化剂活性无明显作用,Y和CO的加入则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在700℃下7h的热老化实验表明:La2O3的加入对催化剂热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但是,1050℃温度下24h热老化后的活性评价表明:La2O3的加入对催化剂热稳定性作用显著,与未加La2O3的催化剂相比,最低完全转化温度降低了15℃左右.  相似文献   
42.
根据电厂循环水的特点,开发出的阻垢缓蚀剂以聚天门冬氨酸为主剂,复配膦羧酸以及多元分散剂等.以地下水为试验用水,进行旋转挂片腐蚀试验、静态阻垢试验、动态模拟试验,评价药剂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以长钢集团磁选厂外排污水治理项目为例,阐述了磁选厂外排废水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治理,应尽量采用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努力提高重复用水率;应尽量利用企业现有设施,因地制宜地确定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4.
以甲基丙烯酸和丙烯磺酸钠为单体、过硫酸铵溶液为引发剂合成聚合物分散剂(PMS)。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总质量为60g,甲基丙烯酸和丙烯磺酸钠的摩尔比为3.0,过硫酸铵溶液加入量为12g,亚硫酸氢钠加入最为1g,反应温度为75℃。对最佳条件下制得的PMS进行应用实验,当100g陶瓷氧化铝粉末中PMS加入量为0.5g时,浆料的黏度较小,分散效果良好。PMS属于非品态聚合物,热稳定性良好,相对分子质量为2127。  相似文献   
45.
分散剂对海洋微生物的毒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化的Microtox技术对油分散剂X-81作了毒性检测,EC50=7000mg/L95%的置信区间为5600-8500mg/L。毒性分级属微毒。  相似文献   
46.
张鸿升  张毅  步德新  邹志国 《环境工程》2001,19(2):36-36,39
采用分散剂和胶蜡物消除剂 ,使废物回用产生的生化污泥与短纤维得到分离 ,短纤维回收率大于 5 0 % ,实现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7.
孙林枫 《环境化学》1990,9(2):46-50
本文报导利用藻类恒化连续培养污染研究方法,研究胜利原油、渤海原油和油分散剂Corexit 9527慢性和急性污染对藻类胞内外有机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慢性污染实验中,三角褐指藻的DOP减小,POP随原油不同而增大或减小,社氏盐藻的DOP和POP均减小;二种藻的DOP/POP的比值增大.在急性污染实验中,三角褐指藻的DOP和POP均减小,杜氏盐藻的DOP减小,POP增大;二种藻的DOP/POP的比值减小.原油中加人油分散剂后原油的影响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48.
选择海洋模式生物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为受试生物,在分子遗传水平上研究了120号船用燃料油经消油剂处理前后对海胆基因突变的诱导效应。在污染暴露时间分别设定为7、14、21 d,油水配比浓度分别设定为0.28、0.56、1.13、2.25和4.5 g/L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SCP),检测CyⅡa和SP-runt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突变位点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消油剂处理前后CyⅡa基因均未出现基因突变;消油剂处理前SP-Runt基因未出现突变,而消油剂处理后突变与暴露天数和浓度呈正相关,该基因编码区的第986位上胸腺嘧啶(T)突变成胞嘧啶(C),导致缬氨酸转变成丙氨酸。实验证明使用消油剂分散120号船用燃料油产生的复合毒性效应使海胆SP-Runt基因突变几率增加,原因可能是消油剂将120号燃料油分散为水中细小油滴增加了生物接触石油烃的概率,而且具有亲脂性的消油剂对石油烃,特别是有毒多环芳烃(PAHs)具有显著增溶作用,增加了有毒污染物的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49.
以2种原油和3种溢油分散剂(简称分散剂)的6种原油和分散剂混合物样品为对象,利用方差分析法研究分散剂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对油指纹(烷烃诊断比)的影响。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单样本非参数K-S检验和Cochran最大方差检验,然后排除掉不适合做方差分析的诊断比值,最后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研究发现,有些诊断比不论什么分散剂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有一些诊断比,随着分散剂种类的不同,有时影响显著有时影响不显著。这表明本研究中的诊断比都受分散剂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溢油指纹鉴定需考虑分散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同时采用藻类一次培养和连续培养方法研究了胜利原油、渤海原油和油分散剂(Corexit9527)对四种藻的形态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油或原油中加入油分散剂存在时,三角褐指藻,角毛藻和杜氏盐藻的藻体变大,小球藻有聚集现象。在一次培养中四种藻都表现较强的抗油性,但原油中加入油分散剂后,原油对藻生长的影响发生变化,小球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连续培养中除三角褐指藻在胜利原油慢性污染实验中其生长得到促进外,三角褐指藻和杜氏盐藻在其它慢性和急性污染实验中其生长都受到抑制。对藻类连续培养和一次培养二种方法进行比较,认为连续培养是一种实验室研究污染物质对藻类影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