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85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环境工作通讯》2012,(10):63-64
镇海区是浙江省宁波市6个中心城区之一,素有“浙东门户”、“院士之乡”等美誉。作为宁波市重要的石化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镇海区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全社会实现生产总值(GDP)560.39亿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镇海区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努力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2.
陈建智 《劳动保护》2010,(12):24-26
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第一大中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沈阳拥有约30万个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43.
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安防制造企业的竞争格局,淘汰了多余的竞争力不强的生产力。然而,规模普遍偏小、低价竞争、经营粗放等现象仍然是当前中国安防制造业的特点。摆脱低价竞争的盈利模式,推进企业精、专、实的精益化进程,成为我国安防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4.
俞珊  韩玉花  牟洁  张双  张增杰 《环境科学》2024,45(4):1917-1925
基于北京市2013~2020年制造业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数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制造业排放变化特征,采用协同效应系数评估了制造业减污降碳的协同效果,并利用LMDI模型量化分析了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耗强度、能源结构和排放强度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CO2排放以及二者综合的驱动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北京市制造业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2020年,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了79.2%~92.5%,CO2排放减少了60.3%,各项排放在“清空五年”和“蓝天三年”时期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减污降碳协同效果来看,各项大气污染物和CO2的协同效应系数均在0~1之间,对于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作用大于CO2.从各驱动因素影响来看,能耗强度降低和能源结构优化对于排放的负向拉动作用较大,排放强度降低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从协同减排综合驱动影响来看,能耗强度降低的协同效果最为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在“蓝天三年”时期的协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5.
结合广州市汽车制造业排污许可证申领的情况,梳理汽车制造业排污许可证申领和证后管理程序,并对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排污许可证申领和证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汽车制造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提供参考,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期环境违法风险,助推汽车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6.
中国化工报消息美国环保局上周发布年度综合分析时称,美国2008年的有毒化学品排放量较上年下降了6%。该局称,统计表明,2008年美国制造业、公用设施及其他设备共向大气、土地及水中排放有毒化学品38.6亿磅,这一排放量较2007年下降了6%。其中,改善最明显的是向大气中排放的化学品量,下降了14%;排向大地的排放量基本没变化;而进人水系的化学品量则增加了3%。  相似文献   
147.
为了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生态化发展,必须同时在企业内部实施生态设计及生态化管理,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以骨干企业为支撑,逐渐完善与钢铁产业群、铸锻产业群及表面处理中心间的产品代谢链条,形成稳定的产品供应关系和产业群,扩展行业间的横向耦合,构建稳定的产品代谢和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8.
由于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以机电产品回收再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再制造业,将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速。在近日举行的2011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循环经济将在  相似文献   
149.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并且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已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要寻找制造业的有效减排途径,就需要准确分析和计量促使制造业碳排放增加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在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与效率份额,并基于1996-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在1996-2007年间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均是由效率引起的,而结构则引起了碳排放强度的提升.因此,应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开发,以进一步发挥效率份额在制造韭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优化制造韭产业结构,逐步淘汰一些高碳排放行业,使制造业产业结构向规模化、低碳化和高端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0.
本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建立制造业部门能源消耗碳排放模型,将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分解为产出规模、部门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等四个方面因素。以能源强度为标准把制造业划分为能源密集型行业和非能源密集型行业两类。结果发现:①从逐年效应来看,产出规模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强度是碳排放较强的抑制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两个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产出规模增长抵消了能源强度对碳减排的贡献导致碳排放总量增加。以1996年为基期,至2011年,除能源消耗强度的累积效应为负值外,其余三种因素的累积效应均为正值。②相较于非能源密集型行业,能源密集型行业数目虽少,对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更大,但非能源密集型行业减碳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