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通过放电实验和拆解实验,研究动力电池回收拆解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影响因素和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动力电池经过放电后,电压反弹至3.1 V,容量仍保持534 mAh。由于残余能量高,拆解过程会产生高温,导致起火甚至发生爆炸,因此采用液氮保护拆解。采用专用的设备进行拆解,以减少废气、废液、废渣等污染的排放,并讨论了相应的环境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32.
<正>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正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增入其中,同时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因此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战略政策的扶持下必将快  相似文献   
33.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日益发展,动力电池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上的动力电池报废问题也日益严重,废旧电池的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受到环保行业的广泛关注。论述废旧动力电池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概括废旧电池的处理与发展的基本状况;着重分析废旧电池未来的回收利用及环境无害化处理体系应用,加大对其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前景进行预测,以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4.
本文是电驱动道路车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试验和要求标题下的非正常工作试验部分。结合国标转化过程和实验室能力验证经历,将非正常工作试验方法和要求作描述和解释。供实验室和相关产品的供需方双参考。  相似文献   
35.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电动汽车在社会中的普及速度正在逐步加快。在电动汽车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相应的电动汽车的灾害事故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92万辆,约占全国机动车辆保有3.72亿辆的1.3%。为此,我认为新能源车辆,特别是电动汽车的灾害事故,将成为消防队伍在未来面对的普遍灾情之一,应当着力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36.
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到2025年,中国将面临80万t动力电池退役。如果无法高效、大规模地利用退役动力电池,无疑会给地球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电池梯次利用是实现资源节约和减碳降污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积极推进电池梯次利用,对于实现节约资源和减碳降污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电池梯次利用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标准,提出了梯次利用的技术—生态—经济分析的重要性,并针对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不成熟、标准和政策不健全、溯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现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7.
张红  忻龙  卢兆明 《环境技术》2012,37(1):53-59
本文是电驱动道路车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试验和要求标题下的电池芯性能试验部分。结合国标转化过程和实验室能力验证经历,将锂离子电池芯的性能试验方法和要求作描述和解释。供实验室和相关产品的供需双方参考。  相似文献   
38.
专利资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电动汽车锂系动力电池中回收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锂系动力电池粉碎,得到粉料;在粉料中加入强碱溶液,溶解铝及铝的氧化物,过滤得滤泥;将滤泥用硫酸溶液和双氧水溶液的混合溶液浸出,  相似文献   
39.
我国动力电池报废量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已刻不容缓。简述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总结了国内外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并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0.
本文是电驱动道路车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试验和要求标题下的电池系统寿命循环试验部分。结合国标转化过程和实验室能力验证经历,将寿命循环试验方法和要求作描述和解释。供实验室和相关产品的供需双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