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11篇
综合类   625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8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7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有什么特征?论文首先在生产与生活能源消费之间进行区别,然后在吸收结构分解法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单易行的能源分解方法,对1985~2006年间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和时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近20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生产能源消费始终占据支配地位,但生活能源消费已经加快;在全国范围上讲,从长期看,产业结构调整没有起到减少能源消费的作用,反而向着增加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费处于重要的规模扩张阶段,技术进步一直是能源消费量减少的关键因素;中国的节能潜力巨大,不仅仅在技术领域,而且存在于产业结构中;从各产业能源消费上看,节能应是全面的,不仅仅在单耗大户上,还应注意增长快的产业。  相似文献   
772.
刘新罡  张远航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2):1243-1248
在2006年北京加强观测期间,以颗粒物-液体转换采集系统(PILS)测量的气溶胶各可溶性离子组分的质量浓度、颗粒物分级采样器(MOUDI)测量的各可溶性离子组分及有机碳(OC)、碳黑(EC)的分级质量谱分布为基础,对离子组分的可能存在形态进行判断,计算了化学组分质量浓度及各化学物种的粒径数谱浓度;利用Mie模型及各化学物种的密度、折射率、吸湿粒径增长因子等参数计算得到外混、内混的粒子群在干燥状态、不同相对湿度下的散射系数,最终计算得到不同化学组分外混、内混状态下的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将模型模拟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与观测得到的该因子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值与观测值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吻合,实现了该因子的闭合实验.  相似文献   
773.
山东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反映的是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在对二次函数、三次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等3种模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山东省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结果表明: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比较符合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分别为人均GDP 5 029和1 881元,发生的年代分别为1994—1995年和1990—1991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仍处于上升阶段,曲线的转折点还未达到.政策分析表明,建立官员环境保护考核机制,不仅与环境保护投资的增加存在时间上的一致性,而且在污染物排放防治上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4.
试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粗略地揭示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倒 U 形关系。但除倒 U 形状之外,EKC 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还可能出现其他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转折点以及达到转折点的时间跨度。本文对有关该曲线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污染物排放量的转折点尚未到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降低 EKC的弧度,使转折点提前到来,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  相似文献   
775.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强调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努力缓解资源制约矛盾;明确提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经过资本积累之后,进入了产业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要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增加,这些都是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逐步凸显。特别是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频繁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对此,我们又要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做好应对安全生产方面问题和风险的准备。  相似文献   
776.
解析假日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假日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假日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它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服务质量下降、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假日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因素。文章试从政府和旅游企业两方面探讨了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77.
区域一体化能通过促进要素流动、结构升级以及加强区域合作进而实现增长效率的提升。研究首先利用超效率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4年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率水平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长江经济带10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效率、技术效率以及技术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总效率中,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效率在2008年之后呈波动中下降趋势,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效率最高,黔中城市群效率最低;2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在波动上升,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大于技术效率,而成渝、滇中和黔中等三个西部城市群则相反,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效率的贡献高于技术进步;3总体来看,区域一体化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中的技术进步影响显著,而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影响不明显。此外,区域一体化存在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区域差异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技术效率变动以及技术变动,但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明显,而成渝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其他城市群则对效率值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一体化以提高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经济密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推进市场化改革等。并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差异,针对性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78.
矿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矿业长期低迷的形势下,要合理推进矿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理清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矿产资源消费之间的长期关系,需要依次回答:是否存在长期关系,这些关系有什么作用特征,这些作用的变化趋势如何,不同矿产资源是否存在显著的区别,针对这些区别如何提出应对策略。基于上述问题的判断,本文选取9种矿产资源,利用多种方法进行了组合分析。应用脱钩指数刻画了1978—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的脱钩关系,发现呈现一种周期性的脱钩和复钩过程;选取经济增长、城镇化和任意一种矿产资源消费为变量,建立了VAR模型,揭示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将显著的因果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循环因果链(三种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接替性循环变化的关系,包括煤炭、锌、原铝和钾盐等)、两两互为因果(某两种变量之间存在一种或两种显著的双向交替变化关系,包括原铝、锌、钾盐、石油、精炼铅、精炼镍等)和单向因果(某两种变量之间仅存在一种显著的先后变化关系,包括铁矿石、精炼铜、精炼镍)等;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上述关系的长期变化趋势,发现矿产资源消费的长期效应的大小及其波动频率有显著差异,大多数矿产可以持续效应10年以上(如煤炭、石油、锌、原铝等消费变动对GDP变动的影响),少数响应仅在5—6年内显著(如铁矿石、钾盐、精炼铅等消费变动对GDP变动的影响),之后效应会逐渐消失。基于此,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矿业供给侧改革发展战略选择,包括以去产能为抓手、提高资源效率、坚持底线思维、建立政府适当干预下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矿业经济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9.
2015年底,我国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势必对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增长态势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我国的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在采用队列元素法预测全面放开二孩后我国总人口及各省(市、自治区)人口的基础上,运用城乡人口比增长法预测未来城镇化水平,本文依据这两种预测结果系统探讨人口政策变动对我国资源消费、环境污染的定量预测和具体影响。假定未来的人均资源环境消耗量保持现状不变,按照预测的未来人口总量和增量,得出人口增长对我国资源环境的需求变动。通过计算新增的资源环境需求量,对比需求总量与我国的资源环境供给能力,进一步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压力大小。研究发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我国的粮食、生活用能源、生活用水、城乡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和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均逐年递增,但变化速率有所差异。为满足未来人口增长所产生的需求,粮食和能源的自给率明显降低,未来将需要更多地依赖进口。全国的供水能力和保障水平急需提高,其中北京、河南、江苏、青海、四川的现状供水能力与未来生活用水需求差距较大。各省建设用地需求差异明显,吉林、湖北、山东、四川、江苏、湖南、新疆、广东、黑龙江、贵州等省市的城市建设用地新增需求量将快速释放,但已有的建设用地储备无法满足预测需求。生活污染物的治理压力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能力应该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780.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虽未改变,但2010年以来经济增速不断回落,一些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不断积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有所上升。揭示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机制,显然对于政府形成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社会再生产理论,建立了"世代交叠"模型,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机制作出理论解释,并运用中国1998—2014年各地区经济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积累和企业创新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并且二者存在协同效应;(2)上中等层次人力资本积累与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可以带动经济增长;(3)下中等层次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这意味着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应注重人力资本量的积累,更要保证质的提升。基于此,应从下三个方面着手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1)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构建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促进形成企业家倡导企业科研创新的机制,激发企业创新的主观能动性,维护创新企业对于运用和转让科研成果的合法权益;(2)着力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体系,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办学质量,鼓励教育培训机构适度创新,推动培训方式项目化,针对岗位需求扩充劳动者知识和技术储备;(3)着力降低初中及以下人口的规模与比例,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不发达地区适度转移,关注偏远地区贫困人群的入学情况,努力为穷人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