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6篇
  免费   1235篇
  国内免费   4443篇
安全科学   842篇
废物处理   973篇
环保管理   608篇
综合类   8693篇
基础理论   1362篇
污染及防治   2653篇
评价与监测   173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506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630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479篇
  2015年   609篇
  2014年   959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820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699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684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不同废污泥源的短程反硝化快速启动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星星  王超超  王垚  徐乐中  吴鹏 《环境科学》2020,41(8):3715-3724
为探究不同废污泥源快速启动短程反硝化和实现稳定NO_2~--N积累的可行性,在3个完全相同的SBR反应器(S1、S2和S3)分别接种:实验室城市污水反硝化除磷系统排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及河涌底泥,比较其短程反硝化启动快慢和NO_2~--N积累特性,考察系统短程反硝化活性和NO_3~--N→NO_2~--N转化性能,并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反应器功能菌群特征.结果表明,在乙酸钠为唯一碳源、高碱度和适宜COD/NO_3~--N比进水条件下,3个SBR短程反硝化反应器在短时间内均能够成功启动,系统平均NO_3~--N→NO_2~--N转化率为S1 S2 S3(75. 92% 73. 36% 69. 90%).同时发现持续低温条件下S1和S2呈现不同程度的短程反硝化性能恶化趋势,但S3能够稳定维持良好NO_2~--N积累性能.微生物高通量测序表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居PD系统主导地位,3个短程反硝化反应器NO_2~--N积累关键功能菌属Thauera属丰度差异明显:S3 S1 S2(25. 09% 4. 71% 3. 60%),表明S3具备稳定高效的NO_2~--N积累性能,同时高丰度Thauera属可能是维持低温短程反硝化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缩聚法,成功地原位合成了碘改性的阶层多孔氧化硅纳米球(SiO2-I),研究了其基于卤键作用对典型有机氯污染物六六六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改性剂I-硅烷含量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材料对六六六表现出优异的吸附富集性能,吸附速率快,60 min内对六六六的去除率为71.6%,24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可达98.3%,最大吸附量为178.6 mg·g-1;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碘物种的加入提高了阶层多孔氧化硅的吸附速率和吸附效率.另外,为了便于纳米吸附材料的分离,本研究对SiO2-I纳米球进行了磁性化.研究发现,磁性化修饰后,SiO2-I纳米材料仍然保留对六六六优异的吸附富集性能,240 min时的吸附去除率达90.3%.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来源土样胶体对氯霉素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来源沉积物或土壤样品(沉积物A1和A2,天然土壤B1和B2,市售营养土B3),采用切向超滤与多种纳米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土样中胶体的理化特征及其对氯霉素(CAP)吸附行为的影响.荧光区域积分法结果显示,土样胶体的荧光组分以色氨酸类蛋白质、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为主,络氨酸类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物质存在较少.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3胶体对CAP的吸附率最大(36.25%),在胶体浓缩液和超滤液中的分配比例最高(1.91),但其有机碳归一化结合系数最低(3.93).与天然土壤相比,河湖沉积物胶体的吸附率较高,但其与CAP的结合能力却较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胶体对CAP的吸附主要与其芳香度、有色溶解性有机质丰度、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及分子量有关;此外,胶体的腐殖化程度、芳环上羧基、羰基等官能团的比重及荧光物质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腐殖酸对CAP的吸附行为也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湿地作为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特性,是氮循环反应的关键区域.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全程氨氧化过程(complete ammonia oxidation,comammox),解析该区域中comammox细菌的分布与群落结构特征,补充了此前该新型氨氧化微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分布特征的研究空白,对于完善comammox细菌在各种不同生态系统中分布情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石臼漾人工湿地中于冬夏两季分别采集了大沟中心、大沟边缘、小沟中心和小沟边缘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PCR、荧光定量PCR和amoA功能基因高通量测序等方法,解析人工湿地中comammox细菌的时空分布与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comammox细菌,其丰度为1.77×105~4.07×107 copies·g-1.冬季,comammox细菌丰度在大沟中高于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在小沟中高于AOB,但低于AOA;夏季,comammox细菌丰度在所有样点中均高于AOB和AOA.②冬夏两季样品中,comammox细菌丰度与底物NH4+-N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且夏季样品中呈显著性负相关.③主坐标分析(Principle Coordinate Analysis,PCoA)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comammox细菌群落结构具有空间异质性,且冬季物种多样性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15.
双酚S在两种典型地带性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双酚S(BPS)在两种典型地带性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且同时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相比而言,BPS更易吸附在高有机质含量的黑土中,298 K反应温度下BPS在黑土和红壤上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97.8和156.6 mg·kg-1.吸附到两种土壤中的BPS存在解吸滞后现象,这可能是由于BPS以化学吸附和微孔扩散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的缘故.溶液pH与BPS在土壤中的吸附容量呈负相关关系,即中性形态的BPS比阴离子形态的BPS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与结构类似物双酚A(BPA)的吸附相比,BPS在土壤中的吸附量更低,因此具有更高的迁移能力,可能会引起更高的环境健康风险.本研究结果为了解BPS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pH值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动力学影响,本试验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以富含NOB的活性污泥为对象,基于Monod模型考察不同pH值对NOB活性动力学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Monod方程可较好地反映不同pH值条件下基质底物浓度对NOB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SNiOR)的影响,且pH=7.0时动力学参数Ks为(6.167mg/L),rmax为[1.134g/(g·d)],此时NOB活性最好.利用钟形经验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最大比降解速率(rmax)随pH值的增大呈钟形变化,本试验NOB的最佳pH值为(6.9±0.1),其中rmax维持在ropt一半以上的pH值范围(ω)为(3.26±0.4).以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类基因(nxrA、nxrB)为引物,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pH值条件下nxrA基因和nxrB基因拷贝数的变化趋势均与动力学参数(Ks、rmax)的规律一致,且nxrA和nxrB基因在系统的降解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酸性紫色水稻土颗粒有机质对镉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典型的酸性紫色水稻土(APPS),从中分离出颗粒有机质(POM),通过批量试验研究POM及其来源土壤Cd2+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及吸附前后镉的形态变化的测定,研究了POM对Cd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OM对Cd2+的亲和力远高于其来源土壤.POM及土壤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最优模型均为准二级动力学.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其等温吸附特征,其中对POM,以Freundlich方程更优,表明POM对Cd2+的吸附属于多分子层的非均质吸附.吸附热力学参数△Gθ均小于0、△Hθ和△Sθ均大于0,表明吸附属于自发吸热过程.根据△Hθ值及解吸试验判定POM对Cd2+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土壤对Cd2+的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平衡后,土壤中可交换态镉比例提高,而POM中交换态和络合态镉比例增加.综上及吸附前后POM的表征结果说明,POM对Cd2+的吸附机制包括含氧官能团的络合、离子交换、阳离子-π键、沉淀作用和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厌氧反应器内的流态,加快污泥的颗粒化和形成具有生态梯度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设计并制作了新型厌氧多级喷动床,实验测试了反应器的水力喷动、气体喷涌和污泥分层分级现象。在常温下,利用新型厌氧多级喷动床接种混合污泥,经过42 d的培养,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稳定运行18 d后,NH4+-N、NO2--N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启动60 d后,反应器底部出现大量粒径2 mm左右的颗粒污泥,且污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沉降性能,沉降速度达到70 m/h。结果表明:厌氧多级喷动床因其特殊的水力结构,可有效加快污泥的颗粒化。  相似文献   
19.
戴亮  赵伟繁  张洪伟  韩涛  张康 《环境工程》2020,38(12):70-77
重金属带来的环境风险日益严峻,利用污泥生物炭去除水中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污泥生物炭对水中重金属,如Cd、Pb、Cr、As等的吸附机理,污泥生物炭对大多数重金属的吸附满足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多重作用,可通过增加生物炭表面有效基团及有效吸附位点提升吸附性能。同时,总结了影响吸附效率的各种因素,探究了污泥生物炭的再生问题,并对今后污泥生物炭去除水中重金属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以华南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微宇宙体系,研究了淹水稻田自养硝酸盐还原耦合As(III)氧化过程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NO3-的添加促进了稻田土壤中As(III)的氧化,在未添加NO3-的处理(Soil+As(III))以及灭菌处理(Sterilized soil+As(III)+NO3-)中As(III)未发生明显的氧化;在Soil+As(III)+NO3-处理中,NO3-有少量被还原,而在Soil+NO3-处理中,NO3-没有被还原.通过16S rRNA高通量分析在NO3-还原耦合As(III)氧化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在Soil+As(III)+NO3-处理中shannon指数相对较低为8.19,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其中在门水平上主要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3%)、绿弯菌门Chloroflexi(11%)、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12%);在属水平上主要的优势菌属为Gemmatimonas(7.4%)以及少量的Singulisphaera、Thermomonas、Bacillus.NO3-的添加能够促进稻田土壤中自养As(III)氧化,并且影响着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