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篇 |
废物处理 | 17篇 |
环保管理 | 4篇 |
综合类 | 68篇 |
基础理论 | 7篇 |
污染及防治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禽畜粪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展高效厌氧生物技术处理家禽粪便的应用研究,试验依据固定床厌氧反应器(anaerobic pecked bed reac-tor)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有效容积为20 L的高效厌氧反应器,以猪粪尿为发酵原料,进水COD浓度范围在4 820~54 000mg/L,实验过程为55 d。按进料的水力停留时间可将实验划分为2个阶段:前期(44 d)和后期(11 d),前期通过提高进料浓度直接提高反应器处理浓度,水力停留时间保持为2 d,每7~8 d为一个周期;后期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间接提高反应器处理浓度,进料浓度保持不变,每2~3 d为一个周期。通过对厌氧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COD、pH、挥发性成分、TN、TP和NH3-N含量的测定,分析了该系统运行特点。结果表明:在发酵的第1~55 d,整个厌氧处理系统能够稳定运行,COD去除率稳定在67%~88%之间;对TN、TP、NH3-N都有很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82.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因具有耗水量少、产物易处理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基于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反应温度、脱硫剂Ca(OH)2颗粒粒径、反应空速及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对Ca(OH)2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OH)2颗粒粒径的减小、反应空速的降低、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的提高及低反应温度等因素,有利于SO2的脱除、Ca(OH)2利用率的提高及Ca/S的降低。当Ca(OH)2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58 mm、反应空速为2 500 h−1、模拟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为12%、反应温度为55 ℃时,可获得最佳脱硫效果。在SO2穿透浓度35 mg·Nm−3下,Ca(OH)2的利用率可达到71.3%,此时Ca/S为1.4。在上述条件下,SO2达到穿透浓度时,通过实施脉冲增湿可使穿透时间延长、Ca(OH)2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至75.7%。本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法脱硫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针对中药废水可生化性较差的特点,采用载体固定床+活性污泥法(SBR)物化、生化处理工艺路线,实现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4.
有机废水处理中复极固定床电解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中,结合了近年来关于三维电极等应用技术以及复极固定床电解槽(BPBC)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文献,概括了BPBC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目前复极固定床电解槽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5.
86.
采用内填弹性立体填料的缺氧━好氧固定床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试验效果良好。当总水力停留时间≥35.2h,COD和NH_3─N的去除率分别这82%和96%以上,出水浓度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7.
88.
改性花生壳对水中镉的动态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高锰酸钾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对镉离子进行固定床吸附实验,考察了床层高度(30~50 cm)、初始离子浓度(0.55~11.00 mg.L-1)、进料流速(15.11~37.00 mL.min-1)等操作参数对镉吸附特性的影响,同时对吸附穿透曲线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固定床对水中镉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吸附操作初期,吸附柱出水镉离子浓度几乎为0(<0.001mg.L-1),吸附操作时间根据不同的操作条件可达2~62 h,镉离子总去除率均大于54%.传质区长度主要受初始离子浓度、进料流速影响.床层高度的增加使得穿透时间增加,但传质区长度几乎保持不变;初始离子浓度和进料流速增加,穿透时间缩短,传质区长度增加.在低浓度条件下,BDST模型实验穿透曲线拟合效果较好(R2>0.99),运用该模型能准确预测吸附柱的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