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8篇 |
免费 | 168篇 |
国内免费 | 48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0篇 |
废物处理 | 22篇 |
环保管理 | 209篇 |
综合类 | 1880篇 |
基础理论 | 186篇 |
污染及防治 | 234篇 |
评价与监测 | 170篇 |
社会与环境 | 33篇 |
灾害及防治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170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122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3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分别建立了以活性炭、锰砂及石英砂过滤为预处理的纳滤膜组合工艺系统净化受污染地下水以活性炭为预处理的纳滤膜通量衰减速率最小[0.0592L/(m2·h2)],说明由地下水中有机物造成的纳滤膜污染作用明显大于铁、锰及硬度引起的无机污染;预处理出水经终端纳滤膜处理后,地下水中COD、UV254等有机物综合指标去除率达50%以上,并能保留水中的部分矿质元素,而且经终端纳滤膜处理后地下水中的有机物种类减少了28种,同时色谱总峰面积减少了94.6%;结合扫描电镜、色质联机及傅立叶红外-拉曼光谱分析,主要有26种烃类、苯类、醛类等有机物污染物附着在膜上,无机污染物则以CaCO3和CaSO4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932.
为了探究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利用1995年、2003年、2011年遥感影像解译结果,比照地下水水质长期监测数据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旱田、湿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旱田面积最大,占45%以上;近20a来,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少面积达112.38km2,主要转变为旱田、水田和建设用地,而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开发旱田;1995~2003年、2003~2011年2个时期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0.97%、0.60%,研究区2003年之前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后期。地下水中NO-3-N、SO2-4、Cl-和总硬度浓度变化趋势,与建设用地和旱田间的相互转变密切相关。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及工矿用地土地资源的长期开发,成为对该地区地下水水质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33.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源,分析其污染成因对于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齐齐哈尔市为例,采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数据获取、评价指标筛选、水质评价、成因分析4个步骤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与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极差,铁、锰是主要超标指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且潜水铁、锰浓度超标相较承压水更为严重;铁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泰来县,最大超标达54.67倍,锰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泰来县和克山县,最大超标达15.40倍;地下水铁、锰浓度超标主要与原生地质条件有关,承压水铁、锰浓度超标还与该区地下水开采强度较大有关,铁浓度超标主要与地下水pH、有机质和氨氮浓度相关,锰浓度超标主要与地下水pH、溶解性离子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934.
地下水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和饮用水源,其超采问题和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危及该区域饮用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国家重点战略,围绕改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目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存在的四点主要问题:①地下水污染严重,缺乏科学的风险管控与污染防治策略;②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监管体系亟待完善;③地下水污染分类治理技术集成创新与工程示范亟待开展;④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迫切需要研发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京津冀地区已有的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并提出“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4个研究方向:①开展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顶层设计;②突破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与优化监测技术,提升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③研发技术经济最优的源头阻控与污染修复成套技术,提升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治理能力;④开展回补区适宜性与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协同高效的安全回补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京津冀地区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 相似文献
935.
936.
937.
通过调查呼和浩特地区地下水潜水环境质量,依据地下水环境标准,建立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呼和浩特地区地下水潜水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38.
939.
三氯乙烯(TCE)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检出率较高的氯代有机物。以TCE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地下水无机成分和腐殖酸对高锰酸钾氧化TCE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离子强度下的MnO2颗粒行为,并测定了泥浆系统中TCE的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TCE初始浓度为20 mg/L、高锰酸钾与TCE的摩尔比为2∶1,离子浓度+、Cl-、HCO3-对TCE的去除率影响甚微,但离子强度对MnO2的沉淀生成影响显著;0.1 mol/L的K+对TCE的去除有一定程度的抑制;0.1 mmol/L的Fe2+和腐殖酸对TCE的氧化有显著负面影响。泥浆系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有机质对高锰酸钾氧化TCE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40.
海绵铁转化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绵铁的还原性及其表面疏松多孔的特性,研究其转化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各项性能.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海绵铁粒径、固液比以及共存离子对硝酸盐转化效果的影响,对转化产物和溶出的总铁量进行分析,并通过动态试验研究了接触时间和进水NO3- -N浓度对硝酸盐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2.5时,海绵铁的粒径越小,硝酸盐的转化率越高;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固液比,有利于硝酸盐的转化,试验最佳的固液比(以每毫升硝酸钾溶液中投加海绵铁的质量计,g/mL)为1.0:25.0;溶液中存在的Cl-和SO24-在一定程度上对硝酸盐的转化有抑制作用.产物分析表明,NH4+-N是硝酸盐转化的主要产物,转化产物中NO2--N浓度很低,同时有一部分气体产生.动态试验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接触时间为7.7 min;增加进水NO3- -N浓度,硝酸盐的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