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297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96篇
综合类   497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的建设和完善是促进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仍较为滞后,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资源往往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而大量废弃又造成了环境面源污染。如何将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的经验引入农村,形成城乡互动、循环高效的回收利用网络,拉动农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的提升,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82.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特点。在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城乡耦合系统理论,提出通过城镇规模和空间优化、功能完善提升生态环境管治。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新型城镇体系下的生态环境管治应基于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努力夯实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约束的先导作用,并通过实施有效的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治策略、提升生态环境空间管治效率、构建政企民共同参与的新型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措施来提升生态环境管治能力。  相似文献   
983.
钻井废液-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钻井清洁生产的核心设备——钻井废液-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原理、流程和处理效果。实践证明,用这种一体化设备处理普通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产生的钻井废液时,设备排水质量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当用于处理高温深井聚合物-磺酸盐复杂钻井液体系产生的钻井废液时,除了COD外, 排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用该设备处理后的泥渣含水率低于55%,泥渣体积减少了88%。  相似文献   
984.
反硝化污泥床和好氧生物膜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一种一体式生物脱氮反应器,通过高程差将好氧生物膜和缺氧污泥床这两种不同生长系统以容积比为2:1分布于同一个上流式反应器中的上下部,用于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以降解其中有机物、氨氮和总氮.结果表明,在HRT3.4h,回流比(R)1.7条件下,原水COD 210mg/L左右时,出水中的氨氮小于1mg/L,出水COD为50mg/L左右,氨氮与总氮的最高去除负荷分别达到0.369kg/(m3穌)和0.262kg/(m3穌).  相似文献   
985.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中区域绿地概念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生态源"与"锚固点",目前被视为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环节。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梳理国内外具有区域绿地类型特征的生态用地起源与形成脉络。根据我国区域绿地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今后我国区域绿地的发展方向,从三个方面探讨区域绿地深层发展方向:①依据区域绿地类型划分保护的优先级,建立完善的保护政策;②深化研究区域绿地空间形态与功能的耦合协调机制,促进区域绿地最优效能发挥;③统筹多类型的区域绿地,维系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6.
城乡交错带范围的界定是研究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问题的基础.探讨了一种基于动态指标为主,辅以静态指标验证的城乡交错带范围的界定方法,提出了关于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趋势的规律性假设,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区不同时期TM影像的解译结果,提取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度,借鉴断裂点法找出突变点,划出城乡交错带的内缘和外缘,确定城乡交错带范围,并借助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斑块体的分维数等静态指标对结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987.
以某制药企业的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UV/TiO2、UV/H2O2、UV/TiO2/H2O2 3种高级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利用自主设计的一体化光催化装置进行了连续动态试验,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三维荧光光谱(EEM)、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处理前后有机物特性和生物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UV/TiO2和UV/H2O2体系相比,UV/TiO2/H2O2光芬顿体系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好,当TiO2投加量为1 g·L-1,H2O2投加量为100 mg·L-1时,处理效果达到最佳.一体化光催化装置能够利用UV/TiO2/H2O2光芬顿技术快速高效地降解二级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反应30 min时COD去除率达到50%以上.经UV/TiO2/H2O2深度处理后,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转换为小分子,有机物中的不饱和结构明显减少,腐殖质等溶解性有机物基本降解完全.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二级出水的生物毒性经深度处理后显著降低,对斑马鱼胚胎不存在致畸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988.
李济吾  朱利中  蔡伟建 《环境科学》2006,27(11):2212-2216
提出了利用微波增强有机膨润土合成-废水处理一体化技术吸附处理染料的方法.探讨了微波增强一体化技术吸附处理中性红的适宜条件、饱和吸附量、吸附反应动力学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影响吸附处理效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表面活性剂用量、土量和处理时间,微波增强一体化吸附处理中性红的适宜条件为土/水=1/1 000(质量比),CPC浓度120 mg/L(相当于原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28%),微波处理时间60s.与传统的有机膨润土吸附处理方法相比,微波增强一体化技术处理较高浓度染料废水的效果较好,饱和吸附量提高,表面活性剂用量大幅减少,吸附处理染料的速度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989.
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节水灌溉措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暗箱法研究了微喷水肥一体化(微喷)与传统漫灌方式下华北平原西部2013~2014年冬小麦田土壤CO_2及N_2O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微喷方式下垂直微喷管不同距离的3个空间位置土壤CO_2、N_2O排放通量的空间变化.利用根排除法分析土壤呼吸组分,并估算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碳收支状况.结果表明:1微喷与漫灌方式下小麦田土壤CO_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418.19mg·(m~2·h)~(-1)和372.14 mg·(m~2·h)~(-1),两种灌溉方式间CO_2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 150.6 g·m~(-2)及1 904.6 g·m~(-2).2返青期-成熟期微喷方式下距离微喷管不同距离的3个位置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表现为距离微喷管近的土壤CO_2排放量最大,但无明显差异.3微喷和漫灌方式下,小麦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排放量(以C计)分别为468.49 g·m~(-2)和427.31 g·m~(-2),净初级生产力(以C计)分别为1 988.21 g·m~(-2)和1 770.54 g·m~(-2),生长生育期小麦田碳汇(以C计)分别为1 519.72 g·m~(-2)和1 343.24 g·m~(-2).4微喷与漫灌处理小麦生长季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0.77μg·(m~2·h)~(-1)和28.81μg·(m~2·h)~(-1),两种灌溉方式间N_2O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72.67 mg·m~(-2)及154.08 mg·m~(-2).5小麦返青期-成熟期微喷方式下3个空间位置土壤N_2O排放通量表现为距离微喷管越远,N_2O累积排放量越小,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小麦田由传统漫灌转变为微喷节水灌溉后,农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均有增加,但农田碳汇强度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990.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机理的不同.将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分为两类.即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和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开发的各种一体化工艺.详细阐述了各自的脱除机理、工艺流程和主要优缺点,并简单介绍了一部分工艺的脱汞性能。最后指出,从设备投资、经济性等因素考虑.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