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我国大量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采矿区的沉陷区面积,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为了使沉陷区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情况得到有效降低,有关部门和人员在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沉陷区治理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将首先阐述采矿沉陷区的危害,然后探讨采矿沉陷区治理目标和思路,并制定采矿沉陷区治理模式,最后提出采矿沉陷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2.
《江苏劳动保护》2020,(2):44-46
2019年12月12日,厦门吕厝交通大转盘处发生路面塌陷,所幸被困人员安全脱困,无人伤亡。厦门的地面塌陷事故并非个案,比厦门早半个月,广州地铁施工地段12月1日发生地面塌陷。再往前,2019年9月17日,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区地面塌陷;8月28日,杭州市地铁施工区出现塌陷事故;6月28日,湖北武汉市银行门口地面塌陷……频频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让人们感叹何时才能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53.
潘集矿区塌陷水域水质评价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煤塌陷水域是淮南潘集矿区一种特殊的地表水体.为了对潘集矿区塌陷水域进行水质评价和提供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选择了潘一矿区典型的两个塌陷水域,采用格网法布设39个采样点对水质进行全面采样监测,分析了水体的重金属元素和部分理化指标并运用数学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封闭性较好的l'水域水质由水体中间向两岸呈递减趋势,中间断面水质为Ⅲ类;与泥河连通的2#水域水质较差,所有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Ⅳ、Ⅴ类.由于矿业污染源的影响,导致2#水域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强度高于1#水域.各塌陷水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然而丰富的塌陷水资源若合理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可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4.
基于Landsat系列4个时相数据,利用谱间关系法提取NDVI、NDWI和缨帽变换指数,并采用决策树和分类后比较法研究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7—2015年淮南矿区塌陷积水区域面积为189.51 km~2,年均增加6.77 km~2。其中,2000—2005年塌陷积水区域面积变化较大,年均增加15.0 km~2,其水域数量变化动态度和空间变化动态度分别高达13.66%和53.61%。凤台矿区年均增加积水面积最大,为2.60 km~2,其次为新集、潘集和孔李沉陷区,9大沉陷区及其他矿区增幅较小。在"边塌陷边治理"下,除潘集和凤台矿区水域面积增加,丁集朱集矿基本持平外,其他矿区水域面积均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55.
淮南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塌陷分布及土地利用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调查、钻探、物探等方法对淮南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及诱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于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之上,以及构造发育区和松散层粉土含量较高区,岩溶塌陷主要受岩石溶蚀程度、强烈地下水动力条件及松散层厚度、成分等控制。结合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场地具体条件,探讨了大通浅覆盖型岩溶区土地利用的可行性,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岩溶塌陷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及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损失。从第四系覆盖层、岩溶发育程度、水动力条件、人类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江夏区境内金水河两岸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形成演化过程、形成机理和致塌模式。结果表明:塌陷区覆盖层"上黏下砂"的河流相二元结构为岩溶塌陷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区域岩溶发育为岩溶塌陷提供了物质运移通道和存储空间,北东向构造裂隙及层间裂隙控制着岩溶塌陷的分布,同时塌陷区覆盖层孔隙承压水与下伏基岩裂隙岩溶水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且随长江水位的升降而波动,并贯穿于整个塌陷过程,桩基施工为岩溶塌陷产生的人为诱发因素;该岩溶塌陷为人为因素诱发的上覆土体破坏陷落的大型土层塌陷,其形成演化过程大致分为原始稳定阶段、自然因素作用阶段、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阶段、塌陷阶段4个阶段;岩溶塌陷的致塌模式可概括为潜蚀、机械振动—岩层顶板破坏—渗流液化致塌模式,其他多处后续岩溶塌陷概括为潜蚀—水击—渗流液化致塌模式。  相似文献   
57.
城市的不稳定性问题与环境投资问题是当今都市建设研究的热点。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地震活动和因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引起的地面变形。本文拟对此作介绍。  相似文献   
5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省霍州西部地区出现了大量地裂缝,破坏了许多房屋和耕地,并且改变了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由于该地区地裂缝的成因尚不清楚,防治措施难以制订,其影响范围内的人群、房屋、耕地、水资源仍然受着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威胁。基于此种状况,在调查霍州地区采空塌陷地裂缝时空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条件,分析了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认为,采煤形成的采空区和采煤排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是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雨水的冲蚀加速了地裂缝的扩展,确定了该地区地裂缝的非构造属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9.
视界     
《环境教育》2012,(9):12-13
1.太原 9月5日晚23时许,山西省太原市双塔东街山西省人民医院大门前路面突然塌陷,形成一个五米见方的深坑。当时有一辆吊车正准备进入院内,结果门口地面塌陷险些将吊车陷入坑中。由于医院内有千余名患者,供电供水等保障不能中断,给抢修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市政、供电等相关部门开始紧急会商抢修办法。  相似文献   
60.
大坦沙岛是近年来对广州市城市规划和建设影响较大的岩溶塌陷区之一。通过详细的地质灾害综合勘查,在查明大坦沙岛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岛上岩溶及岩溶塌陷的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岛上可溶岩广泛分布,其内岩溶发育强烈,覆盖层土体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其中土洞发育普遍,同时岛上断裂带切割地层,形成地下水渗流运移的良好通道;工程建设抽排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和基础工程施工机械贯穿隔水层直接诱发了岩溶塌陷,并伴生多处地面沉降;要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查工作和施工过程中地面变形和地下水位的监测预警工作,减少抽排水量,以防治岩溶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