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4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880篇
安全科学   476篇
废物处理   79篇
环保管理   470篇
综合类   4053篇
基础理论   501篇
污染及防治   250篇
评价与监测   674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高原东南部和西南部有两个高湿中心。冬季1月,两种资料均只在高原东南部有高湿中心。总体上,ERA资料与探空观测资料的高湿中心区更为接近。7月,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在1990年代中期(1994—1996年)之后持续偏强,西北部中心强度有弱—强—弱—强交替变化特征;1月,高湿中心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偏强。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带在7月几乎是一个连续的区域,1996年以后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在1月则是分为东西两段的高湿中心带。  相似文献   
602.
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成立于1994年,多年来秉着"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的环境启蒙、生态保护、环境法治和绿色公民成长,是最具公信力的专业环境保护公益组织之一。自然之友在北京拥有核心工作团队,在全国15个城市分布17个志愿性的会员小组,并依托具体业务推动建立多个行动平  相似文献   
603.
2013年12月1-9日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化学组分外场观测,对2013年1月11-16日南京冬季一次持续重霾天气过程与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霾过程,南京地面相对湿度较高且伴随静小风,近地层的水平输送条件较差,污染物不易扩散;天气环流形势稳定,地面受高压控制且处于均压场内,垂直方向存在明显逆温,为霾的形成提供有利的气象条件;大气PM10和PM2.5的小时最大浓度分别高达433μg/m3和325μg/m3,水平能见度低于1 km。PM2.5平均占PM10的72.4%,PM1平均占PM2.5的50.6%,颗粒物以细粒子为主,且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弱。水溶性离子SO42-、NO3-、NH4+是PM2.5中的主要成分,其占总浓度61%,同时SO2转化率(SOR)和NO2转化率(NOR)分别为0.35和0.31,表明霾天更有利于二次气溶胶转化。此外,PM2.5中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有(NH4)2SO4、NH4NO3以及少量NH4Cl。水溶性离子浓度与能见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性,说明PM2.5中水溶性离子对能见度的降低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4.
分析了液化天然气(LNG)泄漏的危害、扩散过程及影响因素,总结了国内外相关LNG标准中涉及的泄漏扩散抑制技术及针对LNG泄漏扩散开展的抑制实验研究,分析了强制水幕、防护堤设置和高倍数泡沫等抑制技术的优缺点,为有效控制LNG泄漏扩散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05.
基于ANSYS CFX,模拟H2室内扩散,与在相同条件下的国外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使用相同模型进行H2S室内扩散模拟,得出风速为1.5,3m/s时硫化氢浓度分布与距离的变化规律,以及风速为1.5,3,5 m/s时室内逃生时间,从而对应急预案和安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6.
雾霾灾害不仅危害公众健康,且风险信息的传播会引发社会次级风险。为了研究社会风险信息的扩散演化趋势,本文构建了雾霾社会风险的情景信息扩散模型。以中国2013年雾霾灾害为例,将风险信息扩散过程分为爆发期、扩散期和稳定期,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的信息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政府应在风险信息爆发期和扩散期增大官方渠道信息的覆盖范围,尤其在爆发期需对自由渠道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监管,在社会风险扩大之前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07.
采用室内加速腐蚀实验,通过失重法、极化曲线法以及表面分析研究了紫铜在不同硫化氢浓度、大气相对湿度和腐蚀时间下的腐蚀速率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用极化曲线法测得的金属腐蚀速率与失重法测得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紫铜在高湿度的硫化氢气氛中腐蚀剧烈,随着硫化氢浓度的上升,腐蚀速率逐步增大;紫铜在低湿度的硫化氢气氛中腐蚀速率大大降低,气体浓度对紫铜的腐蚀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以此提高发电厂中紫铜材料的应用水平,提高发电厂的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608.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监测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基础,对于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也有着重要影响。而本文就旨在通过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的分析,以帮助我们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09.
2105年柴静的《苍穹之下》将"雾霾治理"这个常论常新的话题再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空气质量中PM2.5超标,雾霾的阴影弥漫在人们心中。因此,环境大气的检测迫在眉睫,影响环境大气监测的因子多种多样,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气监测的结果。所以,对环境大气的检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10.
针对科学、准确、动态研判气体泄漏演变情景难的问题,通过重构化工企业厂区的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数值模拟方法,预演、分析气体扩散的路径、范围、浓度分布变化情况,并进行可视化。以福建省某化工厂为例,利用倾斜摄影影像数据建立化工厂区域内的建筑物三维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开源软件OpenFOAM,对三维空间进行剖分生成计算域网格,采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选用标准k-雷诺时均模型用于求解湍流效应,采用压力的隐式分割算法(Pressure 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ions,PISO)计算流场,假设氯气在三维空间中某处发生泄漏,模拟了不同风速条件扩散浓度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氯气的扩散轨迹受风场和建筑物布局影响较大,风速增大会加速氯气的扩散,有利于氯气污染物的稀释;建筑物会阻碍氯气的扩散,同时受湍流效应影响,氯气易在建筑物之间的街道聚集,浓度稀释较为缓慢。模拟结果可为制定应急预案和预案演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