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1篇 |
免费 | 279篇 |
国内免费 | 85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09篇 |
废物处理 | 436篇 |
环保管理 | 671篇 |
综合类 | 3691篇 |
基础理论 | 198篇 |
污染及防治 | 879篇 |
评价与监测 | 168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145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40篇 |
2016年 | 212篇 |
2015年 | 231篇 |
2014年 | 367篇 |
2013年 | 295篇 |
2012年 | 281篇 |
2011年 | 292篇 |
2010年 | 265篇 |
2009年 | 285篇 |
2008年 | 320篇 |
2007年 | 337篇 |
2006年 | 326篇 |
2005年 | 350篇 |
2004年 | 417篇 |
2003年 | 268篇 |
2002年 | 295篇 |
2001年 | 254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167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61.
662.
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深度净水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光催化氧化作为活性炭吸附工艺出水通常存在的亚硝酸盐、余氯与细菌总数超标等问题,并能去除铁穿透炭层的极性短链有机污染物,使出水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与目前常用的活性炭-反渗透组合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可保留水中有益的矿物成分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3.
建立了基于特征和知识的自由锻CAPP系统模型 ,论述了特征、基于知识的工艺决策等有关问题。通过总结几年来开发该系统的经验 ,从系统原理、专家系统等方面探讨了该系统的开发研制 ,并简单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色 相似文献
664.
为了研究石油管道流向急剧改变处的冲蚀磨损问题,采用DPM模型,通过改变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速、颗粒直径,对90°弯管与盲通管的流场分布及冲蚀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弯管与盲通管最大冲蚀速率随入口流速的增大呈指数增长,随颗粒质量流速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在50~100 μm粒径范围内,最大冲蚀速率随粒径的增加逐渐减小,在100~300 μm粒径范围内,随粒径的增加而增大;在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速、颗粒直径相同的条件下,弯管最大冲蚀速率明显高于盲通管最大冲蚀速率,盲通管的耐蚀性更强;由于流体在盲通管产生涡旋现象,增加了颗粒能量的耗散,从而减小了进入下游管线颗粒的速率,使得颗粒更易积存于盲通段形成堆积层,减小了下游管段冲蚀速率。 相似文献
665.
666.
667.
考察了电流密度、pH值、曝气量、电解质Na_2SO_4浓度等工艺条件对活性炭纤维(ACF)阴极产生H_2O_2的影响规律。通过测定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观察了ACF的微观结构,从微观结构角度探讨了ACF阴极产生的优势与机理。结果表明,ACF孔隙结构丰富,比表面积大,有利于氧气分子在电极表面及孔道内的吸附-还原过程。当电流密度为5 m A/cm~2,pH=3,曝气量400 m L/min,电解质Na_2SO_4浓度为0.05 mol/L时,电解180 min还原产生H_2O_2的质量浓度高达27.86 mg/L。 相似文献
668.
通过气液两相螺旋流实验仪器研究了可降解性表面活性剂对气液两相流流型和压降的影响,实验介质设定为空气和水,表面活性剂为天然椰子油,气液两相折算速度0.1~4.0 m/s,体积含气率5%~95%,起旋器为叶轮,实验在室温下进行。实验得到了螺旋泡状流、螺旋线状流、螺旋轴状流、螺旋团状流、螺旋弥散流、螺旋波状分层流等6种典型流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流型对压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螺旋弥散流的压降梯度最小,螺旋波状分层流的压降梯度最大。同时分析了起旋器、含气率、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压降的影响。另外,提出了对于由叶轮起旋的气液两相螺旋流的摩擦压降新的预测公式,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所得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69.
670.
为指导化工装置工艺路线选择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基于LOPA策略提出一种可应用于化工装置的本质职业健康评估方法。首先,对工艺模式、物理危害、健康危害及职业危害控制措施进行赋值;然后,基于LOPA策略计算本质职业健康风险指数及残余风险值,确定风险等级;最后,将以上方法应用于烷基化装置的3种工艺路线选择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得出氢氟酸法和硫酸法工艺路线存在较大职业危害(R2),而离子液法工艺路线职业危害低(R0)。因此可通过离子液替代氢氟酸和硫酸作为催化剂,或是采取更为严格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来降低氢氟酸法和硫酸法工艺路线的职业危害。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OPA策略的本质职业健康评估方法可以指导化工装置选择符合本质职业健康的生产工艺,为企业采取更为合理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