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正>由江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联合主办,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中国拆船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联合金属网共同协办的首届中国废钢电子交易论坛2010年1月17日在江苏江阴举行,南宁(中  相似文献   
102.
为进一步完善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工作,促进冶金行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8号)等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3.
李绍林  王鲁毅 《安全》2008,29(6):23-25
本文分析了废钢铁的供给和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产生不安全因素及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4.
按照《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及相关公告管理办法的要求,经企业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等程序,现将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废塑料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予以公示。  相似文献   
105.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和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废钢铁资源的应用倍受业内关注。对我国废钢供需市场的规模、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我国废钢电子交易推荐标准进行详细介绍,指出作为大宗商品交易发展方向的电子交易模式,是我国废钢贸易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废钢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6.
2011年两家以废钢加工配送为主业的专业化金属再生资源公司双双跻身于中国企业500强,显现了我国废钢铁产业的成就和希望。指出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废钢铁产业体系需要大企业骨干群体的创新和引领,打造大企业的着力点在于扩大规模、系统管理及承担社会责任,其动力核心在于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概括了废钢铁加工利用领域中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和实用技术,介绍了国内外《废钢学》的历史进展与现状。  相似文献   
108.
确保主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的准确性对制定总量减排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规划尤为重要.以济南某石化企业为例,对石油加工业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柴油加氢、硫磺回收等工艺二氧化硫产排污系数开展验证研究.将产排污系数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该企业通过产排污系数计算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远大于实际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提出石油加工业二氧化硫产排污系数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0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作为基础材料的钢铁工业也随之快速发展。介绍了处于废钢产业前端的废钢采集供应、废钢铁应用企业、废钢加工设备制造业等由于钢铁工业的发展而加快转型升级,并对2011年废钢行情的总体趋势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10.
国外对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减排经验表明,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作为主要溶剂使用源,需要对其排放的VOCs进行管控,为研究国内该行业的VOCs排放特征及管控对策,依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选择了大豆油加工行业中的两家典型企业,对主要排放环节的排放强度及组分构成进行采样分析,结合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MIR)核算了行业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结果表明:所选两家大豆油加工企业浸出工艺段、精炼工艺段及其配套污水处理厂均存在高浓度VOCs排放节点,各采样点位VOCs浓度范围为42.3~5 134.3 mg/m3,两家企业VOCs浓度最高的采样点位均出现在浸出工艺段的石蜡油吸收塔排气筒;浸出工艺段各采样点位的检出组分主要为正己烷、3-甲基戊烷、甲基环戊烷、2-丁烯醛,精炼工艺段检出组分中己烷及其同分异构体和2-丁烯醛同样占比较高,同时还检出了戊烷、乙烷、乙烯、1-丁烯、丙烯醛、苯和甲苯等组分;浸出工艺段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