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1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985篇
安全科学   203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2142篇
基础理论   623篇
污染及防治   263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91.
水和废水中硫的电化学形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阅国内外文献,对近年来水和废水中硫的电化学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重点介绍了现代极谱法在海洋孔隙水,缺氧湖水,造纸废水,硫化物矿浮选废水、电影洗印厂废水及地面水中硫形态分析上的应用;并归纳出,极谱法优于其他化学分析方法,对水溶液中硫的存在形态及其相互转化也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92.
砷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从分离和测定两个方面对砷形态分析方法的发展情况作了评述,引用有关文献77篇。  相似文献   
893.
土壤中氮素的存在状态有四种:有机氮、氨氮、硝态氮和气态氮,其相互转化的途径有很多,各途径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影响土壤中氮素转化的因素主要有:土壤质地、土壤基质、土壤的PH、温度及含水量等.  相似文献   
894.
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国内外有关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机理的研究做了全面的综述,重点介绍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阐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机理的研究,处于滑坡动力学与泥石流形成学的交叉点,既是学科的边缘问题,也是学科的前沿问题.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过程是一个和土体液化密切相关的流态化过程,是土体和水体强烈相互作用的结果.滑坡直接转化为泥石流的机理的两个核心问题是超静孔压的产生和超静孔压的保持.Iverson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直接促进了滑坡流态化理论的发展,并形成了最新的泥石流运动模型--库伦混合流理论,是对传统的基于流变关系的泥石流模型的重大突破.土体中粘性颗粒对滑坡直接转化为泥石流过程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滑坡转化为沟谷泥石流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95.
896.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和转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的主要方法是将原水、出水及活性污泥用乙酸丁酯萃取,萃取相经过真空浓缩后,用色谱一质谱(GC/MS)法对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是主要的,降解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897.
松花江沉积物中总汞及汞形态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掌握松花江汞污染的动态,通过2005年的样品采集与分析,结合有关历史数据,研究了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在切断汞的主要污染源之后,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沉积物中汞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松花江18个断面沉积物中总汞质量含量较低,平均为0.172 mg·kg-1,除哈达湾、哨口和白旗江段外,大部分江段已处于背景水平.各江段沉积物中汞的形态分布差别较大,第二松花江沉积物中汞以过氧化氢溶态和王水溶态为主,而干流江段则以酸溶态和过氧化氢溶态为主;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除了王水溶态汞以外,2005年哈达湾、哨口和白旗3个代表性断面酸溶态、碱溶态及过氧化氢溶态汞含量均大幅下降.说明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以及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松花江的汞污染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98.
崔新月  莫武秋  廖建波 《环境科学》2022,43(3):1375-1383
在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潮间带开展了 14个站位同步采样和观测,分析各采样点表水、孔隙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Cd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环境因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不同介质中Cd形态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潮间带环境表水、孔隙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Cd含量范围分别为0.41~15.03 μg·L-1、0.41~27.5...  相似文献   
899.
黄伟  张钘  罗晓佼  张磊 《环境科学》2022,43(3):1356-1364
三峡大坝独特的调度运行方式决定了三峡库区支流在水动力方面显著区别于自然河流.为探究库区特殊调水机制下支流沉积物内源磷的动态变化,于2016年在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中游的高阳平湖段进行了 8次(1、3~8和10月,每月一次)水体和沉积物样品采集,分析其不同形态磷含量,并对流速、水深和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等进行了一系列分...  相似文献   
900.
采用振荡淋洗法处理Cd污染土壤。考察了不同淋洗剂对污染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以及淋洗剂浓度、淋洗剂pH、淋洗剂体积与土壤质量比(液土比)等条件对淋洗效果的影响。采用Tessier分步提取法对淋洗前后的Cd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并对淋洗废液的再生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是高效的Cd污染土壤淋洗剂,当EDTA-Na2浓度为0.03 mol/L、淋洗剂pH为3、液土比为4:1时,Cd去除率可达73.27%;土壤中Cd的主要去除形态为可交换态;采用新型二硫代羧酸功能化树枝状聚合物(DPETA-CSSNa)对淋洗废液进行再生,再生后淋洗液的Cd去除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