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5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04篇
安全科学   1161篇
废物处理   97篇
环保管理   286篇
综合类   1825篇
基础理论   207篇
污染及防治   160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Water temperature not only affects the solubility of gas in water but can als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issipation process of supersaturated total dissolved gas (TDG).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sipation process and temperature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described. This relationship affects th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dissipation process and the subsequent biological effects. This articl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supersaturated TDG dissipation in static and turbul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ersaturated TDG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temperature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was verified by straight flume experiments. This study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sipation of supersaturated TDG. Furthermore, it provides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dissipation process of supersaturated TDG in the downstream area and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high dam projects on aquatic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992.
倪欢 《世界环境》2014,(2):24-27
<正>目前,世界上有五大主要甲烷排放源:农业、采煤、垃圾填埋、市政废水和石油天然气系统。本文着重关注农业甲烷减排的途径及其影响,并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探讨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中,将相关废弃物转变成生物燃气,在达到零排放的同时还产生积极的环境和社会效益。笔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足迹的产业链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木质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分析其产品碳足迹的分布特征对于林产行业的国际贸易和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模型计算中国木质林产品的碳足迹,并对不同种类木质林产品产业链上的碳足迹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碳足迹总量最大的木质林产品是木家具(占总量的36%),而单位产品碳足迹强度最大的木质林产品是纸制品(占整体的16%);针对林产品行业内部的产业链角度,碳足迹的主要流量发生在从用材林的种植和养护业到最终产品的制造;林产品产业行业外部,碳足迹的贡献则主要来自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石燃料开采业等行业,这2个行业碳足迹贡献分别占21%和18%;整体上,中国木质林产品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以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主,这与产业链外其他行业的碳贡献密不可分。研究表明,通过碳足迹在产业链上的分布可以有助于分析林产品碳排放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994.
依据2011年3~5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典型断面Za的8次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在赤潮生消期颗粒有机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变化,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赤潮爆发前颗粒有机物浓度高值中心主要集中在近岸海区,主要受陆源输入和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外海受少量浮游植物活动影响出现次高值区。赤潮爆发期,颗粒有机物浓度的高值区由近岸转为外海,浮游植物的活动成为影响颗粒有机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垂直方向上,赤潮爆发前由于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底层出现最大值,表层次之,中层最低。而赤潮爆发期,由于浮游植物活动的影响,表中层最高,赤潮爆发前后颗粒有机物与叶绿素的含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5.
随着炼油企业加工原油的劣质化,硫含量不断提高,污油罐顶散溢的恶臭气体引发的环境矛盾日益严重,分析了引发恶臭问题的主要原因,从生产工艺调整控制入手,通过设备设施的改造,降低乃至消除罐顶恶臭,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996.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长,排污权交易已成为当前中国环境质量控制的重要环境经济制度和治理手段。基于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历史,文章介绍了排污权交易的起源、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历程、中国排污权交易种类和范围,综述了中国近年来对于排污权交易实践的积极探索,探讨了当前中国排污交易权政策和实践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三峡库区库中干流及支流水体夏季二氧化碳分压及扩散通量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以三峡库区库中干流以及主要支流——梅溪河为研究区,于2013年5月对该区域水体中溶解二氧化碳分压(pCO2)进行了走航观测.结果表明,夏季梅溪河表层pCO2为6.8~7.5 Pa,三峡库区库中长江干流表层pCO2为201.4~210.2 Pa.在库区干、支流交汇的过渡区水体剖面上,表层水体pCO2最低为53.5 Pa,随着水深增加,pCO2急剧增大,在3 m处达到约210Pa后基本保持不变.通过计算,库区支流梅溪河和库区干流表层水体的CO2释放通量分别为-7.48 mmol·(m2·d)-1和39.58 mmol·(m2·d)-1.结果表明,库区支流梅溪河表现为大气中CO2的"汇",而库区干流表现为CO2的"源",库区干、支流水体在CO2的释放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8.
广州地区SO42-、NO3-、NH4+与相关气体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获得了2009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广州二次无机离子(SO2-4、NO-3、NH+4)及相关反应性气体(NOx/SO2/HNO2/HNO3等)的小时浓度数据,并分析了其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PM2.5的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冬秋春夏,SO2-4的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冬春夏,NH+4的为冬秋春夏,NO-3则为冬春秋夏,SO2-4、NO-3和NH+4之和占PM2.5的比重大小为秋夏春冬;硫氧化率(SOR)均大于0.1,秋冬季节的值高于春夏季节,与SO2-4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氮氧化率(NOR)日变化呈单峰形式,最大值出现在06时,最小值出现在14时,春冬季节的值高于夏秋季节,与NO-3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广州地区NH3/NH+4除10—12月外,其月均值均大于1;在典型过程中,SO2-4、NO-3、NH+4、SOR、NOR和NH3/NH+4与能见度的变化都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广州地区低能见度与二次离子(SO2-4、NO-3、NH+4)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光透法定量两相流中流体饱和度的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章艳红  叶淑君  吴吉春 《环境科学》2014,35(6):2120-2128
基于光透法定量流体饱和度的原理及其在两相流中的应用,设计了两组密封砂箱实验来研究气体或重非水相流体(DNAPL)在饱和孔隙介质中的迁移,观察了气体或DNAPL在孔隙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应用并验证了2个水/气两相流中的光强-饱和度(LIS)模型,特别是建立并应用了适用于NAPL/水两相流系统的2个新LIS模型.结果表明,气体以不规则的"指状"通道向上迁移直到在砂箱顶部聚集,最终形成连续的气体分布;TCE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向下迁移直至砂箱底部,最终在砂箱中形成不规则的污染羽并在砂箱底部形成污染池.利用实验结果应用并验证4个光透法模型得到:2个水/气系统中LIS模型(WG-A和WG-B)整体适用于本实验数据;2个NAPL/水系统的LIS模型(NW-A和NW-B)得到与实测资料较吻合的结果,其中基于单个孔隙水驱替假设的模型NW-A与实验结果更加接近,对量化多孔介质中的NAPL/水系统各相饱和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PM2.5中NO-3、NO-2、NH+4及其气态前体物HNO3、HNO2、NH3的浓度特征和气-粒平衡关系,对深入认识PM2.5的来源及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利用2012年6—7月在青岛采集的denuder和PM2.5大气样品,分析了其中气态和颗粒态氮组分的浓度.结果发现,青岛大气中HNO3、HNO2和NH3浓度分别为(0.80±0.79)μg·m-3、(0.49±0.59)μg·m-3和(4.71±4.03)μg·m-3,PM2.5中NO-3、NO-2和NH+4的浓度分别为(7.50±9.00)μg·m-3、(0.07±0.02)μg·m-3和(8.23±5.57)μg·m-3.HNO3气体浓度的昼夜变化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白天平均为1.16μg·m-3,高于夜晚的0.44μg·m-3,但其他氮组分无显著昼夜差异.观测期间,青岛大气为富氨环境,PM2.5中NH+4主要以(NH4)2SO4的形式存在,NO-3生成主要受HNO3的限制.利用ISORROPIA II热力学平衡模型探讨了青岛PM2.5中氮组分的控制因子,通过敏感性实验发现,颗粒态NO-3和NH+4分别对总HNO3(TN)和总H2SO4(TS)的变化响应敏感,而对总NH3(TA)的变化响应不敏感,这暗示了减少大气中TN和TS而不是TA对降低青岛PM2.5浓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