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9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52篇 |
废物处理 | 32篇 |
环保管理 | 146篇 |
综合类 | 463篇 |
基础理论 | 44篇 |
污染及防治 | 67篇 |
评价与监测 | 9篇 |
社会与环境 | 23篇 |
灾害及防治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116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化学法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了含磷废水在添加不同药剂、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的处理效率;研究表明:石灰法除磷在〔Ca2+/TP〕(摩尔比)为2:1时,pH值控制在10.0左右,TP的去除率达到96%以上;三氯化铁除磷时控制〔Fe3+/TP〕为2:1,pH值为7.0,TP的去除率能达到96%;硫酸亚铁与活性污泥协同除磷效果优于三氯化铁。 相似文献
93.
为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给水资源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再次出现,本文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做了如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94.
张云朋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9,19(3):20-22
分析了多起石化行业因果设备机械密封泄漏引发的重大火灾事故原因,研究表明:机械密封泄漏的诱发因素多是泵轴承严重故障后,机械密封过度磨损导致密封失效,使高温油料泄漏。为有效防范机械密封泄漏事故,提出防范措施:一是要加强泵轴承的监测,及时发现泵轴承存在的问题,避免泵轴承长期带病运行;二是要加强机泵组的联锁控制,当轴承出现严重故障后,能使机泵组及时停车,避免机械密封过度磨损导致泄漏。 相似文献
95.
96.
97.
地震仪器的发展(第二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现代地震仪的发展 解决了信号放大的问题之后,制约地震计发展的最迫切的问题是,地震计整体特性过分依赖于机械结构。由于工艺上的原因,机械装配体的性能总是具有相当的离散性,其性能也难以设计得十分理想。而且,机械部分的性能总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严重制约了地震计整体性能的温度稳定性。另外,由于摆体运动必须符合微幅振动的假定并受弹性元件的线性范围限制,摆体只能有微小的位移,使地震计的动态范围的合理设计变得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98.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沉池中颗粒态物质沉降导致碳源流失、严重制约脱氮除磷效率的问题,对初沉池中流失碳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沉池对污水中SS、T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6.7%±7.73%、43.71%±5.42%,该部分颗粒物质的沉降是碳源流失的主要因素。为探明污水中碳源的回收潜力,对颗粒态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污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机物质量浓度较低,仅占进水COD的13.1%,而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占51.4%。由此可知,加速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向易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转化可充分挖掘碳源的回收潜力。因此,构建了一种新型活性初沉池系统,组合搅拌淘洗和污泥发酵工艺,并应用于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结果表明,初沉池出水中SCOD和VFA质量浓度分别提升了25%~35%、55%~65%,显著增强了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99.
为获得更准确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和变形特征,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围岩塑性软化和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引入塑性软化参数,推导出巷道围岩弹塑性区应力、塑性区范围和位移的表达式。通过算例分析,得到塑性软化系数和中间主应力等相关参数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塑性区半径和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内摩擦角软化系数和黏聚力软化系数的增大,围岩塑性区半径和位移呈现先急剧后缓慢的减小趋势;中间主应力系数对巷道围岩弹塑性应力有着显著影响,中间主应力系数越大,围岩塑性区半径和位移越小。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