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124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613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26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随着染料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废水已成为主要的水体污染源。目前染料已有成千上万种之多,它们不但具有特定的颜色,而且结构复杂,以高分子络合物为多。且生物降解性较低,大多具有潜在毒性,在环境中的归趋依赖于很多未知因子。这些特点致使染料废水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介绍了几种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这些研究对染料废水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2.
实验以七水硫酸镁及硫酸铝钾为混凝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浮选剂,研究了搅拌条件对酸性大红3R、还原深蓝BO混凝气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为100 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酸性大红3R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67.33%,色度去除率为69.23%;当搅拌转速为50 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还原深蓝BO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84.33%,色度去除率为99.70%。  相似文献   
153.
《世界环境》2009,(6):76-79
概况 巴斯夫(BadischeAnilin-&Soda—Fabrik,简写为BASF)由弗里德里希·恩格霍恩(FriedrichEngelhorn)于1865年成立,主要从事化纤纺织染料和煤焦油生产。在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的子公司。巴斯夫总部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  相似文献   
154.
介绍了阳离子染料废水的特点,以及近年来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的各种技术,包括吸附法、化学混凝法、高级氧化法、电化学法和生物法.上述处理技术均对阳离子废水处理有较好效果,大部分工艺应用于生产实践.最后对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阳离子废水处理技术朝各种工艺优化组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5.
The current modified electro-Fenton system was designed to develop a more convenient and e cient undivided system for pract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system adopted a cathode portion that employed magnetic stirring instead of common oxygen gas di usion or gas sparging to supply oxygen gas for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athode fabrication and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degradation of acid fuchsine with a self-made graphite-polytetrafluorethylene cathode was studied using a spectrophotomet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cathode generated hydrogen peroxide with high current e ciency and the hydrogen peroxide yield of the cathode did not decay after 10 times reuse. With the Pt anode at a ferrous ion concentration of 0.5 mmol/L, a pH of 3, and using magnetic stirring, dye decolorization could be rapidly accomplished but the destruction of benzene rings and intermediates was fairly di cult. With a Fe anode, dye degradation was more complete.  相似文献   
156.
以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热解制得污泥灰,并将其用于吸附直接耐酸大红4BS和活性艳红K-2BP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吸附时间和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有影响,而废水pH变化则不会引起脱色率的较大改变.室温下,4BS和K-2BP的最佳污泥投加量分别为3g·L-1、10g·L-1.4BS在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25min,反应温度为40℃)下,脱色率可达93%;K-2BP在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150min,反应温度为40℃)下,脱色率约为73%.  相似文献   
157.
以醋酸锌和硝酸镧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网络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得到掺镧的Zn O纳米粉体。用制备的粉体对甲基橙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掺镧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镧的掺入提高了Zn O的光催化活性,镧锌摩尔质量比为0.2%时光催化性能最好,高压汞灯下反应1 h,甲基橙的脱色率为96.5%,相比于未掺杂的Zn O提高了11.5%。  相似文献   
158.
采用从某选矿公司采集来的矿渣(干渣),经过粉碎、酸碱浸溶和聚合等步骤,制得干聚硅酸系脱色混凝剂。采用该混凝剂对200 mg/L的模拟酸性红B染料废水进行实验,通过改变聚合条件(温度、搅拌速度以及搅拌时间),确定了取得最佳处理效果时的优化聚合条件为:水浴加热温度控制在60℃,用增力电动搅拌机以90 r/min的速度匀速搅拌2 h。同时在东阳市旺鑫印染厂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与PAC相比,干聚硅酸系脱色混凝剂不但处理效果好而且处理成本低,每立方米废水综合费可减少0.090元。  相似文献   
159.
偶氮染料酸性橙Ⅱ、吩嗪染料中性红和三苯甲烷染料碱性艳蓝BO是3种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工业染料。通过气液两相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产处理这3种染料,对其脱色效果、反应动力学、降解效果及降解路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当放电电压10 k V、频率50 Hz、载气(空气)流速0.8 m~3/h、液体流速60 m L/min、染料溶液体积500 m L、浓度200 mg/L,放电处理60 min时,滑动弧等离子体对染料溶液的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酸性橙II、中性红和碱性艳蓝BO的脱色率分别为84.1%、72.7%与89.7%。3种染料的脱色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中碱性艳蓝在前30 min的脱色速率最快,可达0.0631 min~(-1),远大于酸性橙II和中性红,而后30 min的反应速率均明显放慢,低于酸性橙II和中性红的同期脱色速率。滑动弧等离子体对3种染料的降解效果(COD去除率)不高,经过60 min的处理降解率分别仅为27.4%、37.3%和28.2%。最后,通过降解过程中的UV-Vis色谱变化对3种染料的降解路径作了初步推测,即等离子体先破坏染料的发色体系与共轭体系,随后发生开环反应,最后再降解为小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0.
对粉煤灰-SBR处理染料废水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考察泥龄、冲水比、温度及冲击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寻找合适的运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泥龄影响出水水质,最佳泥龄为20d;充水比λ越小废水处理效果越好,适宜的充水比为0.5~0.55;温度低于25℃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处理效果变差,试验在保证出水水质的情况下,最低运行温度为18℃;通过改变进水的水质发现,粉煤灰-SBR抗冲击能力较强,系统运行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