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武汉市现有市政污泥的产生情况和处理作了介绍,并对比了现有的污泥处理技术.结合武汉市的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规划和武汉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将来适合武汉市市政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2.
针对武汉市城市森林的抽样调查分析表明,城市树木树种构成集聚性明显而多样性相对较差、长势一般;城市扰动因素明显影响了树木的自然生长过程。在所调查的93种植物中,其总体多样性指数为0.727 8;行道绿地为0.187;公园绿地为4.296。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森林的基本格局、树种结构,以及树种分布上均有待于改善。  相似文献   
23.
基于RS与GIS的武汉城市湖泊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利用1995和2005年Landsat5两期TM影像与2000和2010年Landset7两期ETM+影像的解译结果,基于景观分形理论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构建湖泊变化强度指数和湖泊分形维数变化指数。从湖泊面积变化和湖泊形态变化,以及湖泊水域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特点与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来丰富湖泊演化的分析方法,并总结高速城市化背景下湖泊的变化规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因素与湖泊水域动态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同时提出若干城市湖泊治理与管理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的湖泊水域面积总量的变化呈现萎缩的趋势,年变化量在逐渐减小,湖泊萎缩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1995-2010年湖泊分形维数也呈逐期较小趋势,说明湖泊几何形状趋于简单化,人为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加大。(3)15年来主城区28个主要湖泊的变化强度指数均为负值,呈萎缩趋势。但从2000年开始,少数湖泊变化强度指数为正值,萎缩趋势得到初步的控制。(4)1995-2010年间湖泊的水域面积主要转移成为建设用地和耕地。其转移面积占转移总面积的87.02%。围湖造田和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对城市湖泊的演化影响深刻。(5)城市化背景下湖泊面积与形态变化的规律并非完全与城市化发展速率呈正比的关系,当城市化率上升到一定的阶段后,城市内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内部的生态用地,湖泊应得到立法等强制性保护。  相似文献   
24.
《中国再生资源》2008,(12):12-13
2008年3月武汉市被商务部列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26个试点城市之一;2008年又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党和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高度关注为武汉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规范管理和加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为贯彻落实《武汉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促进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市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5.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关键前体物,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根据武汉市各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武汉市2014年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4年武汉市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为163 278.3 t,其不确定性(95%置信区间)为125 561~199 036 t(-23.1%,21.9%);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分为工艺过程源、移动源、溶剂使用源、化石燃料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5大类,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7.6%、30.3%、18.7%、1.8%和1.6%;道路机动车、炼焦、石油化工业、建筑涂料使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显著高于远城区。  相似文献   
26.
武汉城市湖泊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东湖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湖泊——东湖,进行湖泊底积物及湖水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主要研究了湖水电导率(Ec)的变化趋势和湖泊底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等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出:武汉东湖已经开始受到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是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7.
依据武汉市1993~2002年的垃圾清运量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的预测方法,建立了GM(1,1)模型,预测武汉市到2010年垃圾产生量的水平。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对影响垃圾产生量e的主要因素进行排序,并分析影响垃圾产量的三大主要因素,对于加强垃圾管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当前在环境规划编制中,存在对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弱化分析的倾向,导致环境规划科学性和逻辑性不足。面对以PM_(2.5)为特征的复合型空气污染,传统的大气容量计算方法具有局限性。以武汉市为例,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了武汉市"经济-能源-大气环境"的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模型,不去模拟复杂的大气传输扩散的物理化学过程,而是基于统计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建立了系统中不同变量的动态数量关系,预测了武汉市2016—2030年在3种情景下GDP、PM_(2.5)年均浓度和6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出以GDP-PM_(2.5)达标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和大气环境承载力的阈值,可为制定城市大气中PM_(2.5)污染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了对环境容量与环境-经济发展趋势的同步测算。  相似文献   
29.
武汉市长江北岸耕地中多环芳烃垂向与纵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武汉市长江北岸农用耕地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除紧靠马路边一个点位的荧蒽浓度高于荷兰制定的土壤修复标准之外,其余各点各类多环芳烃均在此标准值之内;随着点位距污染源越远多环芳烃的含量越来越低;并且多环芳烃在垂直方向上的迁移存在色谱效应。通过分析不同采样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分析得出结论汽车尾气所排放的...  相似文献   
30.
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几乎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本文重点概述了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每个发展阶段生态环境规划的特点及取得的成绩,在分析现有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对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升规划新格局、建立规划管理体系、推进环境规划能力建设等3个方面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