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01.
挥发酚测定中4—氨基安替比林提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酚测定中,常因4-氨基安替比林纯度不高而影响测定。对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以氯仿提纯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302.
以酒糟、一水合硫酸锰(MnSO4·H2O)和六水三氯化铁(FeCl3·6H2O)作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阿散酸吸附剂MFB-MCs。对MFB-MCs进行SEM和TEM分析和表征,并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量、温度和时间对阿散酸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FB-MCs能够有效吸附水溶液中阿散酸;溶液初始pH对MFB-MCs吸附水中阿散酸的影响较大,在pH值为2.0,吸附剂量为1 g/L,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1440 min,阿散酸初始浓度为20 mg/L时,其去除率达到82.27%;MFB-MCs对阿散酸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同时符合Fredundlich等温线模型,属于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303.
研究了小分子物质双(3-氨基丙基)胺对混合菌落生物膜形成抑制及解体效应机制,并探讨了利用双(3-氨基丙基)胺减缓膜表面生物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双(3-氨基丙基)胺能有效抑制混合菌群微生物附着和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经过双(3-氨基丙基)胺处理(131 mg·L~(-1))24 h,生物膜形成抑制率达到74.61%.这种抑制效果不是通过杀菌方式产生而是通过抑制微生物中胞外多糖和e DNA含量产生.经双(3-氨基丙基)胺处理后,胞外多糖和eDNA分别下降了39.37%±2.68%和70.05%±2.93%.双(3-氨基丙基)胺对已经形成的生物膜也有一定解离作用.对于预培养12 h的生物膜,双(3-氨基丙基)胺(131 mg·L~(-1))处理10 h,解体率为23.59%.另外双(3-氨基丙基)胺可减缓膜过滤过程中膜孔堵塞速度,降低膜压,缓解由微生物引起的膜污染问题,在环境膜污染控制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4.
管霞 《环境科技》1996,9(4):27-27,39
为解决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受4-氨基安替比林的影响,采用了活性炭吸附法提纯4-氨基安替比林,结果表明,提纯后的4-氨基安替林比提纯前空白吸光度(A值)显著下降,在100ml2%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加入1.0g活化过的活性炭已足够,与苯提纯法比较,该法虽然在操作时间上略费些,但却避免了使用有毒性的苯。  相似文献   
305.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定量检测水中苯甲醚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如萃取头的选择、萃取时间等进行了优化。经过条件优化,方法在1~1 000 μg/L 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实际水样加标质量浓度分别为10,60,300 μg/L时,加标回收率为85%~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5%~6.72%。全扫描模式下,苯甲醚的检出限为0.3 μg/L。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水中微量及痕量苯甲醚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6.
挥发酚测定过程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挥发酚是水和废水例行监测中的必测项目之一,目前普遍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监测,因此,对该方法测定挥发酚过程中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和探讨。  相似文献   
307.
<正>2013年12月16日ECHA向REACH候选物质清单中增加了7种高度关注物质(SVHC)。这些物质是:1)硫化镉,基于致癌性和关于其对人类肾脏和骨骼的影响的严重关注增加;2)3,3'-[[1,1'-联苯]-4,4'-二基双(偶氮)]二(4-氨基萘-1-磺酸)二钠(C.I.直接红28),基于其致癌性增加;  相似文献   
308.
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标准方法,但所用偶合试剂有较高的毒性,若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可能会对自身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此以对氨基苯磺酰胺(即磺胺)为重氮试剂,以α-氨基β-咪唑基丙酸(即L-组氨酸)为偶合试剂,对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氮进行测定,可有效避免实验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同时优化了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摩尔吸光系数为2.20×104 L/(mol·cm),线性范围为0~0.200 mg/L,检出限可达到0.002 mg/L,加标回收率为98.5%~101%,通过与《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GB 7493—1987)比对发现,该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且具有安全环保、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等优点。该方法可用于环境监测中常见的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废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相似文献   
309.
以二烯丙基胺(DAA)、盐酸、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CS2和NaOH为原料,合成了聚(氯化二烯丙基铵)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PDACDTC).探讨了单体、引发剂AIBA和助剂EDTA的浓度对氯化二烯丙基铵(DAAC)聚合的影响,以及n(DAAC):n(NaOH):n(CS2)对PDACDTC中S含量的影响.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模拟含Cu2+废水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体浓度≥4.8 mol·L-1,AIBA浓度为0.02 mol·L-1、EDTA浓度为0.5 mmol·L-1时,聚(氯化二烯丙基铵)的特性粘数可达128.5 mL·g-1;当n(DAAC)∶n(NaOH)∶n(CS2)=1∶1.2∶1时,PDACDTC的S含量为32%.对50 mg·L-1和100 mg·L-1的含Cu2+废水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05 mg·L-1和415 mg·L-1,PDACDTC中~CSS-与Cu2+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95∶1和1.97∶1,去除率分别为99.51%和99.84%,残余Cu2+浓度均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310.
研究了除草剂精□唑禾草灵和染料中间体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Daphnia magna)的光致急性毒性作用机制. 精□唑禾草灵(EC50 95%置信区间为4.62~6.63 mg/L)光解生成光稳定性以及急性毒性更大的产物□唑酚(EC50 95%置信区间为1.49~1.64 mg/L),推测精□唑禾草灵通过光修饰作用机制对大型□发挥光致毒性作用. 1-氨基-2,4-二溴蒽醌通过光化学转化生成二聚体,光修饰作用降低了其母体化合物的光致毒性. 在1-氨基-2,4-二溴蒽醌和模拟日光单独存在的条件下,大型□体内的活性氧物种(ROS)没有明显变化;在1-氨基-2,4-二溴蒽醌和模拟日光共同存在的条件下,生物体内的ROS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另外,添加抗氧化剂可以减弱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的光致毒性. 结果表明,光敏化作用是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产生光致毒性的主要作用机制.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计算结果表明,1-氨基-2,4-二溴蒽醌在水溶液中能够通过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2种方式发生光敏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