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25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3 毫秒
321.
本文在稀释后硫化物溶液稳定性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硫化物溶液用纯水稀释均匀性好,但稳定性差;用pH4.5的缓冲溶液稳定和用0.2%乙酸锌—乙酸钠溶液稀释可在2周内使用;用乙酸锌—乙酸钠溶液稀释,稀释溶液可稳定3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22.
硫化钠溶液极不稳定,每次使用前必须标定,操作繁琐、费时。用乙酸钠做酸化吹气吸收液,回收率低,有时空白值高,这些都是影响测定硫化物准确的问题,用锌铵溶液做稀释剂和吸收液。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3.
O3/UV氧化法处理电镀含氰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研究了臭氧/紫外光(O3/UV)处理电镀含氰废水的各种操作条件,O3通入量、溶液pH值等因素对除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O3与UV相结合对去除氰化物具有协同效应,该法对氰化物的去除率可达99.9%。  相似文献   
324.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实验以石墨为电极材料,有机废水为阳极底物,以厌氧活性污泥为厌氧菌种,阴极室分别接种驯化后的好氧生物污泥、厌氧生物污泥、含铜废水、FeCl3溶液,构建了双室MFC并比较了4种MFC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连续流状态下,好氧生物阴极MFC产电性能略优于厌氧生物阴极MFC;间歇流好氧生物阴极MFC其最大电流密度是连续流好氧生物阴极MFC的1.38倍。间歇流状态下,FeCl3溶液为阴极液MFC产电性能略优于以含铜废水为阴极液的MFC。连续流状态下,以含铜废水为阴极液MFC产电性能远远高于连续流生物阴极MFC。  相似文献   
325.
Effects of aluminum o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human health mainly attribute to its speciation in drinking water.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aluminum speciation in water supply system. The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aluminum and its transformation among other aluminum specie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kinetics processes of related reactions. Total aluminum concentration had a notable e ect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nonuclear and soluble aluminum in the first 4 day; then its e ect became weak. At pH above 7.50, both fluoride and orthophosphate had little e ect on aluminum speciation; while, when the solution pH was below 7.50,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nonuclear and soluble aluminum were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fluoride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orthophosphate. Both mononuclear and polynuclear silicic acids could complex with mononuclear aluminum by forming soluble aluminosilicates. In addition, the adding sequence of orthophosphate and aluminum into drinking water would also a ect the distribution of aluminum species in the first 4 day. In order to minimize aluminum bioavailability in drinking water, it was suggested that orthophosphate should be added prior to coagulant process, a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fluoride and silicic acids should be controlled below 2.0 and 25 mg/L, respectively, prior to the treatment. The solution pH in coagulation and filtration processes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of 6.50–7.50.  相似文献   
326.
为研究银在硫化钠溶液中的变色机理及表面粗糙度对银变色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银在硫化钠溶液中形成的变色膜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并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变色过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银变色表面由一层均匀多孔的微小硫化银颗粒覆盖,颜色变化是颗粒大小以及覆盖密度在宏观上的反映。银在硫化钠溶液中的变色过程为硫化银粒子的不断长大堆积过程。通过比较表面粗糙度不同对银变色的影响,发现1500^#。砂纸打磨样品表面变色程度最轻,抛光样品变色最重,150^#、400^#、800^#砂纸打磨表面变色程度相近,居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327.
张淑佳  徐亮  郭新梅  黄道  李卫军 《环境科学》2020,41(5):2017-2025
大气颗粒物吸湿特性能够影响颗粒物的光学效应、云凝结核活性和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特性.目前关于颗粒物内混结构的研究较多,但针对二次有机物对无机盐吸湿性影响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利用一个2 L的气相流动反应管,实验室模拟α-蒎烯臭氧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过程,然后以氯化钠为种子气溶胶在流动反应管末端分别收集11、 15和20 h这3组不同时长二次有机物包裹无机盐具有核-壳结构的单颗粒样品.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该模拟系统可以制备典型氯化钠核-有机物壳的颗粒,且有机物壳的厚度随着收集时长的延长变厚.单颗粒吸湿系统研究显示,有机物壳会影响氯化钠的潮解点(纯氯化钠潮解点为77%),并且会束缚氯化钠核的吸湿增长,表现如下:11 h收集时长下单颗粒样品中氯化钠核在相对湿度75.5%时开始潮解,并于78%时完全潮解, 85%湿度下吸湿增长因子为2.5; 15 h单颗粒样品中氯化钠核潮解范围为75%~78.5%, 85%湿度下湿增长因子为2.3; 20 h样品中核潮解范围则为76%~83%, 85%湿度下湿增长因子为1.8.本研究结果表明:①二次有机物壳影响并使氯化钠提前吸湿潮解;②有机物壳滞后氯化钠的完全潮解点且有机壳越厚滞后作用越明显;③有机物壳抑制了氯化钠核的吸湿增长因子.该研究表明目前通过大气模式模拟及外场观测手段研究颗粒物吸湿性时应考虑无机盐颗粒表面二次有机包裹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8.
以橙黄Ⅱ染料溶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Fe-NTA/H2O2构成的类Fenton反应中各影响因子的最佳操作条件为:[H2O2]=20 mmol/L,[Fe-NTA]=2.5 mmol/L,pH=3.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pH值、H2O2浓度、Fe-NTA浓度对脱色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脱色反应在30 min内基本完成,类Fenton试剂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保持较好的脱色效果,而且在pH=6时,类Fenton试剂比传统Fenton试剂的脱色效率提高约75%.增加双氧水浓度可以提高橙黄Ⅱ溶液脱色率,但超过20 mmol/L后效果提高不明显.在0.5~2.5 mmol/L的范围内,Fe-NTA浓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29.
介绍了直接吸收显色法分析水质硫化物中,气体分离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缺点和氢氧化钾溶液替换气体分离管的优点,并通过实验来论证替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0.
纳米银(Ag NPs)和硝酸银(AgNO_3)的毒性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的焦点问题之一。毒性测试时LB培养基中的Cl~-势必会对Ag~+的毒性产生影响。为了探究Cl~-对Ag~+的溶解态及毒性的影响,计算了常温(25℃)和试验条件(37℃)下含1%NaCl的LB培养基中Ag Cl1-xx各组分的生成量及在体系中所占比例,测定了不同NaCl质量分数的LB培养基中AgNO_3对革兰氏阳性菌(B.subtilis)和阴性菌(E.coli)的毒性。结果表明,AgNO_3在含NaCl体系中溶解态银主要为Ag Cl1-xx,而Ag~+未达到有毒的浓度,且随NaCl质量分数增加,AgNO_3的毒性不断增大。因此认为毒性试验中实际发挥毒性作用的是Ag Cl1-xx,尤其是Ag C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