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5篇 |
免费 | 150篇 |
国内免费 | 59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8篇 |
废物处理 | 101篇 |
环保管理 | 109篇 |
综合类 | 1311篇 |
基础理论 | 205篇 |
污染及防治 | 413篇 |
评价与监测 | 33篇 |
社会与环境 | 13篇 |
灾害及防治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126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养殖固体废物掺杂磷肥工艺中养殖固体废物与酸的反应直接影响其有机组成。以鸡粪为研究对象,采用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鸡粪粒径、酸浓度、鸡粪与酸溶液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鸡粪在硝酸和磷酸溶液中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溶液中影响因素显著性依次为鸡粪与硝酸质量比、反应时间、硝酸浓度、鸡粪粒径、反应温度,最优工艺条件为鸡粪粒径0.20mm、硝酸质量分数15%、鸡粪与硝酸质量比0.2∶1.0、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4h;在磷酸溶液中影响因素显著性依次为鸡粪与磷酸质量比、反应温度、鸡粪粒径、磷酸浓度、反应时间,鸡粪水解率与反应温度间呈正相关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鸡粪粒径0.40mm、磷酸质量分数60%、鸡粪与磷酸质量比0.1∶1.0、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8h。鸡粪比表面积及其单位质量耗酸量、美拉德反应是制约鸡粪在硝酸和磷酸中水解反应的内因。研究结果为养殖固体废物掺杂有机磷肥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2.
厌氧-局部循环供氧生物膜技术处理农村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和间歇进水特点,利用“厌氧-局部循环供氧生物膜”技术,研究该工艺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厌氧池和局部循环供氧池有效容积比为1∶1.6,曝气装置位于局部循环供氧池中间底部,环形导流板将局部循环供氧池分隔成中间好氧区和四周缺氧区,斜管沉淀池前置到厌氧池与局部循环供氧池之间,出水端设置循环水池.装置连续稳定运行12个月,平均进水量为140 L/d,生物反应区HRT为1.3d.监测结果表明,出水COD、BOD、NH3-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在40.31、3.38、2.69、11.98和0.75 mg/L,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指标(GB-1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研究表明,厌氧-局部循环供氧技术是一种适合农村分散污水处理的新工艺,可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13.
针对城市污泥厌氧消化由于融胞困难所导致的消解速率低、产气量低等问题,采用热水解与超声组合的方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考察经预处理后污泥融胞效率的变化及对厌氧消化产气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热水解与超声波组合工艺对污泥的破胞作用明显,在30 min热水解与0.53 W/mL超声声能密度组合工艺反应60 min条件下,相对于处理前污泥,预处理后污泥溶解性COD(SCOD)溶出率可提高41.6%,蛋白质增加值达282.7 mg/L,污泥厌氧消化的产气潜力显著增加;30 min热水解分别与0.53、0.33 W/mL超声声能密度组合工艺对污泥破胞效率的差异不大;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在组合预处理工艺前20 min内SCOD的溶出速率较慢,20260 min时溶出速率逐渐提高.试验结果可为城市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将处理柠檬酸废水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出水以不同比例回流至水解酸化池,研究了厌氧出水回流对水解酸化过程及厌氧处理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出水参与水解酸化能明显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及废水的预酸化度,厌氧出水添加比(V(厌氧出水)∶V(废水))为1∶4及以上时,可使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稳定在4.5以上,同时达到10.0%以上的预酸化度,且对NH3-N的去除能力明显增强;随水解酸化时间的延长,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先减小后增大,而预酸化度则呈上升趋势;水解酸化3.0 h时,厌氧出水COD降至1 200 mg/L以下。厌氧出水参与水解酸化能增强厌氧反应器中微生物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利用率,提高厌氧反应器出水的pH,降低出水COD及其波动幅度,增强厌氧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15.
热水解预处理强化了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但同时增加了微生物受游离氨抑制的风险.对比传统工艺,在有机容积负荷率1.74~4.27gVS/(L·d)条件下,研究了游离氨(FA)对热水解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工艺甲烷产量较传统反应器提高89%~121%,有机去除率提高1.21~1.46倍.但同时导致系统中游离氨浓度达89~382mgN/L,显著高于传统工艺中37~84mgN/L的范围.游离氨毒性测试显示,传统工艺中FA浓度从43mgN/L升至84mgN/L,没有抑制解乙酸产甲烷途径,而组合工艺中FA升至264mgN/L时,表现出抑制作用,尽管厌氧菌对高浓度FA表现更强的驯化趋势.结合氮负荷试验, FA浓度与基质利用能力,解乙酸产甲烷途径抑制程度和挥发性有机酸积累的关系表明,高有机负荷条件下组合工艺效率可通过控制氮负荷优化. 相似文献
116.
印染废水的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针对上述特点,采用了厌氧水解酸化一生物接触氧化、气浮等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印染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最终出水基本达到无色,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GB4287-1992),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120.
以青海湖野生菌株Halomonas ventosae QHL5为材料,初步探讨了多种因素对胞内相容溶质四氢嘧啶(Ectoine)合成的影响.通过设置OSM培养基(Oesterhelt-Stoeckenius medium)的不同单因素诱导条件(Na+、K+、Mg2+、p H和温度等),培养QHL5菌株,并采用80%乙醇抽提QHL5胞内四氢嘧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检测.结果表明,QHL5胞内四氢嘧啶积聚的最佳单因素培养条件为Na+浓度为1.5 mol·L-1,K+浓度为0.75 mol·L-1,Mg2+浓度为0.2 mol·L-1,p H 8.0和35℃.在优化条件下,QHL5积聚的四氢嘧啶最大浓度为379.6±8.26 mg·L-1,达到167.1±3.64 mg·g-1细胞干重.QHL5胞内的四氢嘧啶合成受到Na+的渗透刺激作用,生物量却受到高浓度Na+的抑制,低浓度Mg2+(0.1—0.6 mol·L-1)和中浓度的K+(0.5—1.2 mol·L-1)对四氢嘧啶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渗透刺激作用.与已报道的四氢嘧啶合成菌株相比,QHL5能合成单一的、高浓度的四氢嘧啶,具备潜在的商业制备和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