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26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391.
392.
393.
394.
395.
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是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的难题之一。以无锡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基于水质分析和调研资料,采用水量平衡三角法分析了进水浓度偏低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整治措施。分析结果表明:该厂进水中地下水或河水渗入量和雨水混入量比例分别为28.9%和9.8%;晴天时进水浓度偏低的原因为污水管网渗漏和低浓度工业废水纳管,雨天时进水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小区管网雨水混入,COD和BOD5降幅分别可达到65.4%和52.9%。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完善排水管理体制、工业企业排水实行三管分设整改、细化管网渗漏的检测排查和有效修复、加强管网验收和质量监管、尽量降低管网水位4项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396.
探讨微生物絮凝剂MBFA9代替乙醇对黄芪水提液进行澄清除杂的可行性.考察实验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且对两种方法中有效成分的保留情况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MBFA9对黄芪水提液有良好的澄清效果,MBFA9用量0.08 mL/L、温度60 ℃、pH=8、CaCl2质量浓度0.04 mg/L为实验最佳条件值.MBFA9澄清的方法比传统的水提醇沉法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保留.  相似文献   
397.
水热解过程对提质褐煤液体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自内蒙古的白音华褐煤进行了一系列水热解实验,分析不同温度和初始水煤浆浓度对水热解产物过滤出的液体的影响.分析了液体中TOC、COD、BOD5、总氮、氨氮、Cl-、SO42-的含量以及溶液的pH值.结果显示,水热解温度对于废液中的碳和氮含量影响较大,水热解温度从200℃增加到350℃时,水热解温度的升高,碳和氮分别增加了20多倍和30多倍;初始水煤浆浓度对Cl-和SO42-的含量影响较大,随着初始水煤浆浓度的升高, Cl-和SO42-逐渐增多.水热解温度应低于350℃, 初始水煤浆浓度应综合考虑设备材质来选择.  相似文献   
398.
介绍了高频电源的性能特点及优势,针对国电永福发电有限公司二期2×300MW机组电除尘器存在的问题,采用HF-01型高频电源对其进行改造。在电除尘器改造中不改变本体结构,采取改变电气中高压电源的运行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实现了节能提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99.
电除尘器提效节能除尘效率公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理论驱进速度和我国电除尘器(EP)的运行现状,以及提效节能型高压供电设备的开发成功与推广,分析研究了反映高压供电提效节能智能优化控制特性的EP除尘效率公式。公式指出,有效驱进速度和EP除尘效率与提效节能工作方式下的二次电压峰值及最小值成正比,与火花整定工作方式下的二次电压峰值及最小值之比成正比。该公式可为EP高压供电等设备的优化研究开发和提效节能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0.
14C-甲磺隆在土壤中的可提态残留、结合态残留和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从质量平衡角度,研究了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14C-BR)、可提态残留(14C-ER)以及矿化为14CO2的规律;同时对14C-BR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4C-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C-ER,其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甲磺隆母体化合物在7种土壤中 的半减期为13.3~66.6d,降解速率常数λ(d-1)与pH呈显著负相关.②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形成的14C-BR,其含量在培养初期的20d内,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培养20d后,14C-BR的含量只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H是14C-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的14C-BR的最大值约为引入量的19.3%~52.6%.③在整个培养试验过程中,7种土壤中的14C-BR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但其分布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较小.因此,在14C-甲磺隆形成BR的过程中,富啡酸的作用>胡敏素>胡敏酸.④在整个培养试验期间(180d),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通过三嗪杂环开环矿化为14CO2的量约占引入量的12.9%~27.0%,其在碱性土壤中更难被矿化为14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