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30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21.
试验用的浆粕黑液为某木材厂浆粕造纸黑液和中段废水,日排放量为500吨和2500吨,故以1:5的比例混和作为试验原水。混和后原水pH为7.2,色度400倍,COD为9155毫克/升,BOD_5为3042毫克/升,SS为322毫克/升。我们对聚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硫酸铁、硫酸铝、硫酸亚铁、膨润土等几种常用的混凝剂处理浆粕造纸黑液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处理效果和处理成本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2.
以印染废水处理污泥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机铝盐混凝剂,并对其混凝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凝剂具有良好的去除COD、浊度和色度的性能。用该混凝剂对改良AAO工艺出水处理后,COD、浊度和色度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要求。  相似文献   
123.
在对某以活性染料为主要染料的棉、丝针织物染整厂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改造过程中,将有机-无机共聚高分子混凝剂辅以少量的PAC代替石灰乳和硫酸亚铁,稳定运行后连续6周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改后当进水COD为350~520 mg/L,色度为650~1200倍时,出水COD<90 mg/L,色度30倍左右,污泥产量只有原系统的1/2,且运行费用比原系统低。  相似文献   
124.
对高浓度豆制品废水的预处理方法作了实验研究。采用调节等电点酸沉降的方法回收蛋白质,然后用聚合硫酸铁化学混凝处理上清液以降低COD的含量。实验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出了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25.
AS/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原水除藻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硫酸铝(AS)制成的系列稳定AS/PDM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效果研究.通过混凝除藻实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AS与PDM复配质量比(20∶1~5∶1)、PDM特征黏度(0.55~3.99 dL/g)对除藻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使用复合混凝剂替代预加氯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原水使用AS、AS/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后的余浊达到2 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以Al23计)分别为4.24 mg/L、 3.96~1.87 mg/L,除藻率分别为83.00%、 87.52%~90.93%;加药量为4.24 mg/L时,其除藻率分别为83.00%、 88.29%~97.66%,余浊分别为2.00 NTU、 1.76~0.43 NTU.对加氯水的加药量为4.50 mg/L时,AS/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AS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AS/PDM(3.99/5∶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AS、AS/PDM(0.55/20∶1)、AS/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因此,AS/PDM复合混凝剂可明显提高AS对冬季太湖原水的处理效果,与单独使用AS相比,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处理效果.此外,使用复合混凝剂还可替代预氯氧化工艺中加氯对混凝除藻作用的部分功能,有利于提高水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6.
复合混凝剂处理模拟酸性大红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单一混凝剂的筛选与混凝剂间的复合方法,配制了FeSO4-MgSO4Ca(OH)2-PAM复合混凝剂.采用该混凝剂对CODCr值为288.3 mg/L、色度为25 000倍的模拟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各药剂投加次序、搅拌与沉降时间以及投加方式等,确定了取得最佳处理效果时的优化操作条件为FeSO4-MgSO4-Ca(OH)2-PAM配比(质量比)=100∶200∶150∶(0.047~0.093),pH=9.5~10.0.试验结果为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85.3%,当复合混凝剂投加量为1.5~2.25 g/L时,脱色率最高可达97.5%,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混凝剂; 当脱色率达90%时,药剂成本为1.12元/T废水,结果表明,该复合方案从成本和处理效果方面考虑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7.
采用Fe(NO)3.39H2O和FeSO.47H2O混凝剂处理模拟大红染料废水,通过改变各药剂投加量及废水pH值,考察其对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剂在处理大红染料废水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脱色性能,而Fe(NO3)3.9H2O的去除性能较FeSO.47H2O更为优越。Fe(NO)3.39H2O对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十分显著,所有的脱色率都在86%以上。当投加量为0.18 g时,脱色率达最大值93.3%;当投加量为0.24 g时,COD去除率为63.6%。FeSO.47H2O对废水色度的去除效果好于COD的去除。其最佳投加量为1.5 g,此时,脱色率达82.4%;当投加量为0.9 g时,COD去除率为51.8%。Fe(NO)3.39H2O在pH为5.0~9.0之间处理效果都较好,当pH=8时,其脱色率最高,为93.4%;FeSO.47H2O在pH为6.0~8.0之间最佳,当pH=8时,脱色率最高为83.2%。  相似文献   
128.
唐宇农  杨琥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2):4837-4844
传统混凝工艺对微污染地表水净化效果有限,此外,近年来淀粉等天然高分子混凝剂由于绿色环保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一种阳离子改性淀粉材料(淀粉-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St-CTA)为混凝剂,分别与实验室自制的聚硅酸(PSA)及聚硅酸钛锌(PSTZ)进行复合强化混凝,应用于处理微污染水体.首先以高岭土-腐殖酸(HA)混合液为模拟水样,基于表观混凝性能、絮体特征及混凝后上清液ζ电位等,详细考察了强化混凝工艺的净水效果及混凝机制.结果表明,St-CTA分别复合两种不同硅酸盐的强化混凝工艺均对模拟水样具有良好的净水效果;St-CTA与PSTZ复合优于其与PSA组合工艺的混凝性能,且St-CTA/PSTZ复合工艺能缓解St-CTA过量引起的再稳定效应,具有较宽的有效混凝范围.St-CTA通过电中和作用与污染物结合,可有效压缩表面双电层;而带正电性的PSTZ,相比于负电性的 PSA,不仅具有粘结架桥强化效应,还具有电中和作用,且与HA可形成Zn-HA复合物,实现高效净水效果.除模拟水样外,还考察了两种强化混凝工艺对实际微污染地表水的混凝效果,其均表现出良好的混凝性能,有效弥补单一混凝剂对有机微污染水体混凝效率较低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该强化混凝工艺的有效性.此外,与处理模拟水样效果一致,St-CTA复合PSTZ的净化效果更佳,但PSA具有更低的应用成本.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强化混凝工艺,可有效净化微污染水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9.
复合混凝剂混凝-超滤-氯消毒处理模拟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合氯化铝-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处理腐殖酸-高岭土模拟水样,对混凝出水进行超滤处理,研究了混凝剂投药量及进水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出水用NaClO溶液进行了氯消毒实验,用一级模型进行了氯衰减数据拟合,计算得出了快速反应物与慢速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结果表明,在要求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小的前提下,混凝与混凝-超滤所要求的投药量及进水pH值有所不同.混凝过程中残余絮体的粒径分布显示,残余絮体的粒径较小且分布集中时,混凝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低;残余絮体的粒径在粒径较小的区域有一定的分布,在粒径较大的区域有较高体积百分数时,混凝-超滤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130.
研究了以硫铁矿烧渣和劣质铁尾矿为原料联合制备高效混凝剂聚硅酸铁铝(PSAF)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用该混凝剂处理工业废水,并与聚合硫酸铁(PFS)的处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出水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提高约25%和28%,SS去除率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