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70篇
安全科学   572篇
废物处理   97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843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71.
以赤泥固废为原料,采用酸溶-碱沉淀耦合焙烧处理方法制备低成本改性赤泥催化材料,通过XRF,BET,H2-TPR,热重分析,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测试分析,结果发现,酸溶-碱沉淀法耦合焙烧改性后的赤泥比表面积较原始赤泥提高了约26倍,较原始赤泥的甲苯催化活性大幅度提高.H2-TPR结果表明,改性后赤泥的还原峰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还原峰面积增大,说明改性后的赤泥氧化还原能力增强.在反应温度为300℃时,原始赤泥的甲苯转化率仅为11.6%,改性赤泥的甲苯转化率接近100%.甲苯浓度在1000~4000mg/m3条件下浓度升高,催化甲苯活性降低;空速对甲苯催化活性影响较大.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稳定性测试,研究发现催化剂并无失活或恶化迹象,表明催化剂具有较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72.
基于实验室模拟燃烧和稀释通道采样系统,采用荷电低压撞击采样器采集了6种典型木柴燃烧排放的14级粒径段颗粒物.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了8种水溶性离子,获得水溶性离子的分粒径排放因子和排放特征.结果表明,Ca2+的排放因子呈双峰分布,在0.25~0.38和2.5~3.6μm粒径段出现峰值,分别为0.14和0.16mg/kg.其余离子的排放因子为单峰分布.NH4+、NO3-和SO42-的排放因子在0.25~0.38μm粒径段出现峰值,分别为0.41、0.58和0.84mg/kg.K+和Cl-的排放因子在0.15~0.25μm内出现峰值,分别为0.89和0.99mg/kg.木柴燃烧排放总水溶性离子的质量中值粒径为(0.30±0.07)μm,各离子的质量中值粒径范围为0.24~0.44μm.PM0.094、PM0.94、PM2.5和PM10中水溶性离子的排放因子变化范围分别为1.04~9.33、5.00~48.87、5.46~52.00和6.14~53.68mg/kg.木柴燃烧排放颗粒物中K+/Cl-、K+/NO3-、K+/SO42-和SO42-/NO3-比值随粒径变化而变化,其排放初始值在应用于源解析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气溶胶传输老化研究时需引起关注.木柴燃烧排放PM10中的阴阳离子当量比值为0.80±0.11,颗粒物的酸度随颗粒物粒径而改变,亚微米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酸度高于超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的酸度.本研究对构建生物质燃烧排放分粒径水溶性离子清单,更新和改进相关气候和空气质量模型的参数设置,识别烟气传输过程中的老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3.
模拟燃烧11 种常见物质(秸杆、木材、煤和生活垃圾等),并收集烟气中可溶于甲醇的有机产物,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EEMs)对收集的甲醇可溶性有机物(MSOM)进行表征.进一步,结合非负矩阵分解法(NMF)提取三维荧光光谱主要组分的特征激发/发射光谱,根据荧光信号轮廓差异对不同种类物质进行区分,旨在建立棕色碳溯源依据.结果显示,秸杆和木材燃烧源棕色碳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上呈现相似的谱形,均在265nm处存在肩峰;瓦楞纸板和塑料燃烧源棕色碳的吸收则随波长增加单一下降.由于基本组分相同,各生物质及纸板对应的棕色碳的EEM有着相似的轮廓,NMF解析结果表明,生物质和纸板的MSOM存在3种主要荧光组分,分别为两种类腐殖质C1、C2和类蛋白质C3;煤的EEM在长波处有较强的分布,可归因于芳香类基团,由其EEM分解出M1、M2和M3荧光团,三者位置均较生物质红移.根据荧光团位置以及光谱信号轮廓特征,可对生物质和煤进行区分;泡沫、塑料袋和塑料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其EEM与生物质有较大的差别,且三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泡沫和塑料袋的MSOM含有4种荧光成分,而从塑料瓶的MSOM中只可得到两种荧光团,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574.
煤粉锅炉在运行的过程中,耗煤量比较大,而且其产生的烟气和灰渣具有一定的含碳量,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近些年,针对煤粉锅炉节能策略展开研究发现,可以采纳气、固两相流理论,准确判断风煤合流过程中损失压力的多少,采取能量法进行风-粉混合,通过改变煤粉浓度来实现节能策略,同时配合在线监测,不会降低锅炉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分析煤粉浓度在线监测内容及其煤粉锅炉节能作用。  相似文献   
575.
农作物秸秆燃烧是大气中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黑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离线样品分析获得的BC排放特征,缺少实时在线排放特征的研究。本研究收集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4种农作物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通过在实验室燃烧平台模拟农作物秸秆露天燃烧的过程,利用黑碳仪获得农作物秸秆燃烧过程中BC的实时浓度排放变化;利用质量重建,获得BC在线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在明燃过程中BC的排放因子较为稳定。通过平均排放因子的计算,获得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的BC排放因子分别为(0.32±0.05) g?kg~(-1)、(0.31±0.13) g?kg~(-1)、(0.31±0.09) g?kg~(-1)和(0.44±0.01) g?kg~(-1)。在排放因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作物秸秆露天燃烧量,最终建立了2015年我国省级(不含港澳台地区)典型农作物秸秆燃烧的BC排放清单。  相似文献   
576.
李伟  刘敦禹  陈军  金晶  程潜  林黎明 《环境工程》2019,37(7):135-141
富氧燃烧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碳捕集,但NO_x和SO_x等酸性气体的存在不利于CO_2的运输和封存。CO_2的压缩是运输前的必要过程,故研究烟气在高压下联合脱硫脱硝,对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实验获得的传质系数,并结合文献中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建立鼓泡反应器的传质及动力学耦合模型,通过龙格-库塔数学方法对这一非稳态问题进行求解,模拟研究了NO和SO_2单独吸收和不同压力下联合吸收过程中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O_x和SO_x在液相中的相互作用促进了SO2、NO2的吸收和液相中SO_4~(2-)、HSO_4~-的大量生成,同时也生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N_2O;联合吸收过程中,溶液的pH从7迅速降低到5以下,结束时溶液pH约为2; HADS(HNO(SO_3)_2~(2-))和HAMS(HNOHSO_3~-)为主要N-S化合物;压力提高,有利于SO_4~(2-)、NO_3~-、HADS和HAMS的生成,同时也导致N_2O的生成量增多。  相似文献   
577.
为进一步优化柴油机燃烧过程,减少燃烧污染物排放.围绕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废气组分和废气温度等系统参数对柴油机燃烧特征的影响机制,采用试验与模拟相结合方法,分别研究了通入废气、N2、CO2时以及不同EGR废气温度时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阐明了燃烧关键中间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①通入CO2时,柴油机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放热率峰值最低,滞燃期最长,燃烧持续期最短,·OH、H2O2、CH2O·和CO等关键中间组分的生成规律与通入N2时相反.②通入N2时,柴油机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放热率峰值最高,滞燃期最短,燃烧持续期最长并;并且通入N2时,·OH的峰值最高,形成时刻最早,H2O2、CH2O·以及CO的峰值均有所降低且形成时刻提前.③随着废气温度增加,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降低,放热率曲线由单峰向双峰分布发展,放热率峰值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滞燃期缩短,燃烧持续延长,缸内·OH、H2O2、CH2O·以及CO的峰值均有所降低,并且生成的区域范围变窄.④废气成分中,CO2对燃烧过程和关键中间产物的影响最大,是阻滞燃烧反应的主要气体成分,通过控制EGR废气成分和温度可以有效改善柴油机燃烧过程,拓宽EGR技术的工况使用范围.研究显示,EGR废气成分对燃烧中间产物的自由基衍化历程影响较大,有必要进一步开展EGR废气成分预处理研究,精确控制EGR废气温度,有助于改善燃烧过程,控制排放污染物中间产物的生成历程和排放量.   相似文献   
578.
热电联产或纯供热的锅炉,坐落于城市周边,其排烟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最好的结果是零排烟不排烟。分离空气中的氧气,与再循环烟气混合,或与再循环蒸汽混合,送入锅炉燃烧。首先减少了排烟量,其次,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最后,纯化烟气成分,以利烟气全部分离利用,从而做到排烟的无污染零排放。本文最后做出基本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579.
本文介绍了某燃煤电厂600MW机组锅炉烟气进行低氮燃烧改造方案;并对低氮燃烧改造后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80.
基于黄磷燃烧特性实验,对黄磷燃烧的动力学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通过观察不同燃烧表面积的黄磷燃烧动力学现象,获得了黄磷的燃烧特性参数,并利用池火模型对黄磷燃烧实验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固定表面积的黄磷燃烧时,黄磷的质量损失速率可近似视为某一恒定值,黄磷的质量损失速率与燃烧表面积有关。黄磷燃烧实验火焰最高温度约为1000℃,火焰高度与燃烧表面积有关。池火模型可以对黄磷的燃烧特性参数进行预测和分析,池火模型所预测的火焰高度与实验数据基本相吻合,相对误差小于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