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70篇
安全科学   572篇
废物处理   97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843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我国腾冲大气PAHs的可能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0月22日至2006年10月21日,在云南腾冲一典型背景点进行了每周一次的大气采样,以监测季风期东南亚地区生物质燃烧导致的多环芳烃(PAHs)的输入状况.结果表明,监测期内总PAHs含量为43.1~156ng/m3 (平均值为87.9ng/m3).其中气相PAHs均值为85.8ng/m3,无明显的季节变化;颗粒相PAHs均值为2.35ng/m3,在春季出现显著高值,可能与东南亚生物质燃烧释放的PAHs在南亚季风作用下向腾冲的跨境迁移有关.颗粒相PAHs以毒害性较大的高环PAHs化合物为主,其在偏远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累积可能带来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42.
生物质露天焚烧及家庭燃用的多环芳烃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是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利用建立的烟尘罩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对我国典型的生物质燃烧方式—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秸秆的家庭炉灶燃烧,并对水稻、玉米、花生秸秆以及荔枝树、大叶榕、小叶榕等落叶的露天焚烧进行实验室模拟,实测了秸秆野外焚烧、落叶野外焚烧、秸秆炉灶燃烧等3种典型生物质燃烧类型排放的气相及颗粒相PAHs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本研究生物质露天焚烧PAHs排放因子高于大部分已有实验结果,秸秆炉灶燃烧PAHs排放因子亦高于大部分排放清单采用值.3类燃料燃烧排放PAHs的谱分布相近,均以中低环PAHs为主,中高环(4~6环)PAHs比例为22.2%~28.8%.采用某单一数值作为某类源PAHs特征比的取值,并将其运用于大气PAHs的来源解析可能会造成偏差.  相似文献   
643.
三种农作物秸秆燃烧颗粒态多环芳烃排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3种农作物秸秆玉米,水稻和小麦露天燃烧排放的颗粒物样品,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样品中的34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研究颗粒态PAHs的排放因子及可用于源解析的诊断参数.结果表明,3种秸秆燃烧总PAHs的排放因子为644.18~1798.13μg/kg;其中4环PAHs在秸秆燃烧样品中含量最高,约占38.8%~58.8%,6环PAHs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约占5.72%~15.17%.PAHs中部分单体具有相对较强致癌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首次检测分子量为300的高分子多环芳烃二苯并[a,e]荧蒽.在玉米、水稻和小麦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物中的排放因子分别为6.70,2.77和2.92μg/kg.此外,研究发现BaP/BghiP, Phe/Phe+Ant和Flu/(Flu + Pyr)比值可以作为较好的区分秸秆燃烧与其他来源的诊断参数.  相似文献   
644.
煤及木材燃烧飞灰中有毒金属形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3各燃煤产生的飞灰颗粒物和一种燃木产生的飞灰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更好地了解颗粒物上有毒金属被浸取进入液相情况,分析3种不同浸取剂(二乙三氯五乙酸(DTPA)、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氨三乙酸(NTA))的提取液中有毒金属Pb、Cr、Co、Ni、Mn、Cu、Zn、Cd、As、Sr等的含量。结果表明,金属浓度因飞灰种类、浸取剂种类及金属本身类型不同而不同。由于颗粒物上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毒性及可流  相似文献   
645.
循环流化床排烟脱硫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微元分析为基础并建立数据模型,分析了床内气、液相温度的变化对液滴 蒸发和对就内传热质过程的影响以及床内气、液相温度沿床高的变化趋势,并且模拟了排烟循环流化床脱硫过程,对钙硫摩尔比Ca/S,入口烟气温度Tg,雾化半径r0等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下硫比等于1.4,床内温度接近露点温度的情况下,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6%以上,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646.
城市污水处理厂沼气发电的两种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副产品,沼气是城市污水厂极具有使用价值的能源,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沼气发电的两种方式:沼气发电机和沼气燃烧电池发电。  相似文献   
647.
煤燃烧脱硫过程中影响无机矿物转化行为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山煤(HS)和万盛煤(WS)为研究对象,分别讨论了当石灰石作固硫剂时钙硫比、温度等因素对固硫效率的影响;运用XRD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脱硫条件对其灰渣产物矿相组成的影响规律,并利用CaO-Al2O3-SiO2三元相图进行分析,从而初步揭示出煤燃烧脱硫过程中无机矿物质间的转化行为.实验表明:燃烧温度和钙硫比对固硫率及灰渣产物的矿相组成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升高温度或提高Ca/S,能明显促进CaO与煤粉中无机成分间的固相反应,利于C4AF、C2AS、β-C2S等矿物的形成,但大于1050℃后易使硬石膏发生分解,而引起固硫率下降.固硫产物中含硫矿物的形式与含量决定了不同温度下固硫效率.本实验中,石灰石对合山煤的最佳固硫条件为Ca/S=2~3,t=850~900℃,此时固硫率高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648.
煤中氟化物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煤的灰化程序研究煤中氟在燃烧产物中的静态分布特征,并对不同燃烧方式的工业和电站锅炉燃烧时煤中氟化物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特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煤中氟属于强挥发性元素,在煤灰中是非浓集的.煤粉炉燃煤过程中,煤中氟析出强度高,约有94.5%的氟以气态氟形式析出;层燃炉气态氟的析出率略有降低,约有80%的氟以气态氟形式析出.煤粉炉飞灰各级分粒子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4~104μm粒度级,约占飞灰总氟量的55%~60%.  相似文献   
649.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高效、低污染清沽燃烧技术。由于其自身燃料适用性广、有利于环境保护、负荷凋节性能好、燃烧热强度大、炉内传热能力强以及灰渣利用性能好等优点,在国际上得到迅速的商业推广。在我国目前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电厂负荷调节范围较大、煤种多变、原煤直接燃烧比例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燃煤与环保的矛盾日益突山的情况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已成首选的高效低污染燃烧设备。  相似文献   
650.
低温燃烧合成纳米Ni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表征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Ni掺杂TiO2光催化剂,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粉末衍射(XRD)、激光散射、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等方法对催化剂的光吸收特性、晶相组成、粒度分布、升温过程中化学变化等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催化剂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相对P25而言,Ni掺杂TiO2的光吸收带边红移,当Ni/Ti原子比为0.4时,催化剂的带隙宽度为2.3eV,对应的吸收带边为564nm;催化剂晶型以锐钛矿TiO2为主,随Ni掺杂量增大,NiTiO3比例升高;催化剂粒径主要分布在50~150nm之间,占总量的96.9%;升温过程中催化剂在445.2℃发生晶型转化,出现锐钛矿和NiTiO3晶体.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可见光作用150min后最高可使93.9%的亚甲基蓝分解,活性高于P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