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41篇
综合类   378篇
基础理论   18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景观生态学在铁路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路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学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从景观视点出发,分析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在铁路建设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为拟建铁路生态环境评价区域的确定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和预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从景观层次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恢复措施,为铁路建设生态环境评价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42.
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135,自引:1,他引:135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组织、自然系统和人类健康的跨学科综合性学科。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是稳定、持续和活跃的,能够维持其组织结构,受到干扰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自动恢复过来的话,则这个生态系统是健康和不受胁迫综合症影响的。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原理有动态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创造性原理、相关性原理和脆弱积累性原理等5个原理。论文提出了包括活力、组织和恢复力在内的生态系统健康的8个评价指标,具体地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的评价方法。目前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在进一步发展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同时,需要依靠遥感和GIS等技术来对它进行定量化研究,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43.
Combined flocculants with low ecological risk are urgently required in water supply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China. A novel flocculant was thus develop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ecological risk( noted as CAS).The experiments to exam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performance of the new product showed that there was favourable performance in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in contrast to commercial flocculants in treating kaolin suspensions, municipal effluent and domestic wastewater. Flocculation performance included the turbidity removal rate, sediment character and a decrease in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The sediment time of flocculation is short and the removal rate of turbidity treated by CAS is high compared with PAC(polyaluminum-chloride), PAM (polyacrylamide) and the combined addition of PAC and PAM.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required to affect flocculation processes is dependent on kaol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wastewater within the range examined. It also showed that CAS is effective to treat wastewater with high turbidity.  相似文献   
344.
内容庞杂的生态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一种指导性理论框架,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整体性、宏观区域性等特征为其指导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借鉴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模式,构建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框架。以武夷山市为例,从基质、斑块、廊道三方面给出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力争通过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生态文化建设,塑造出武夷山市旅游、文化、教育、印象等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345.
研究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特征是了解植被-环境关系的基础,也是对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论文以鄂西南两个自然保护区内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个不同类型群落的土壤为对象,在测定10个理化指标的基础上,对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特征及其差异性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全磷是影响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特征变异的主导因子。研究区土壤除了全磷和有效磷不足以外,其余养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和亚热带其他类型森林相比养分十分丰富。不同群落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性均存在差异,与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存在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46.
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的昼夜、区域、垂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淀山湖上选择1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4个采样深度,进行24h的4次采样.测定水样中总氮(TN),总磷(TP),微囊藻毒素(MC)浓度,同时记录采样时的水温(TEM)、pH值、可见度(VDWB)、风向、风速.结果表明,MC分布具有明显的昼夜、区域差异,早晨和下午最高,西南水域明显低于其他区域,体现了光照、空气流动对MC分布的影响,同时MC的分布与总磷、pH值、可见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除光照、空气流动外,影响湖水MC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为湖水可见度和水中总磷的含量.表明光照、空气流动、水体总磷含量是影响夏季淀山湖水体MC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7.
扬州市水复合生态系统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扬州市水复合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实质:水生态过程的生态阻滞或耗竭;生态系统结构的破碎与功能的板结;水生态调控机制的匮缺和水生态意识的低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水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348.
西双版纳勐养山地雨林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5个25m×20m样地的调查,对西双版纳勐养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多样性、种面积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勐养山地雨林主要由茜草科、桃金娘科、肉豆蔻科、樟科、大戟科等植物种类组成,以黄棉木(Metadina trichotoma)、华夏蒲桃(Syzygium cathayense)、假广子(Knema erratica)及山桂花(Paramicheliabaillonii)为乔木优势种;群落乔木层以中叶、全缘、革质、尾尖、常绿植物占优势,灌草层植物则以中叶、全缘、纸质叶植物为主;藤本植物中以木质藤本占优势,板根和茎花现象少见.各种性质表明该群落是西双版纳较为典型的山地雨林群落类型,可命名为黄棉木-华夏蒲桃林.图1表5参22  相似文献   
349.
陈建业  陆旭东  王倜 《生态环境》2010,19(2):373-378
采用样线法对长白山区公路旁天然次生林和原始阔叶林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调查。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试验点,在公路两侧且其垂直走向布设3条相互平行的样线,间隔5m。在样线上布设样点,调查的生态因子包括光强、温度及湿度;样方调查分为灌木和草本样方,分别记录种类、高度、盖度、株数。根据公路两侧生态因子、灌草植物组成及多样性变化情况,分析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离公路距离的增加,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呈现规律性变化,距离公路10m的位置是生态因子变化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2)公路建设对植物组成产生影响,随着离公路距离的增加,呈现从喜光植物到耐阴植物的变化,0~20m之间是优势种变化较剧烈的范围,而10m之内和20m之外样方之间优势种变化不大;(3)受路域环境因子改变的影响,公路建设对沿线植物的多样性影响包括正负两种,既增加了路域植物的多样性,同时也破坏了原生植被群落的稳定性;(4)从长白山区公路对草本、灌木植物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来看,草本的影响范围超过20m,灌木的影响范围达到10m,影响范围:草本灌木。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公路对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350.
产甲烷微生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甲烷是仅次于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因此环境中甲烷来源的研究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气中甲烷的浓度(体积分数)约为1.7×10-6,其中约有75%来源于产甲烷菌的代谢.产甲烷菌是一类厌氧古生菌,其分类主要依据为16S rRNA以及其他生化指标.产甲烷菌主要以乙酸、H2和CO2及甲基类化合物为底物并以甲烷为终产物.产甲烷菌生命活动过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从产甲烷菌的发现、形态、分类、代谢机制、生态学研究方面介绍产甲烷菌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