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01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379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15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01.
海泡石、膨润土改性壳聚糖对景观水絮凝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聚糖及海泡石、膨润土均是纯天然、无害物质,利用海泡石、膨润土等粘土改性壳聚糖制备生态絮凝剂是絮凝剂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其应用于景观水的治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景观水的观赏性.以苏州艺圃园林景观水为例,研究了两种改性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苏州艺圃园林景观水内藻类以绿藻Chlorphyta为主,鉴于景观水的特殊观赏性,以浊度大小设定正交试验,得出了投放量、配比、醋酸用量、搅拌时间的最优值.试验证明海泡石、膨润土均对壳聚糖絮凝产生矾花的密实度和分形维数[1]有明显的增强效果,膨润土效果略好,克服了壳聚糖分子量较小、吸附架桥能力差、矾花不够密实的缺点.在最优条件下,这两种改性后的絮凝剂可使水样浊度降至5 NTU以下,叶绿素a的去除率达93%以上,明显好于单独使用壳聚糖絮凝剂的情况.随原水浊度的增加,浊度去除率缓慢减小,pH值在7.5~8.5之间浊度去除率最高,温度对絮凝效果影响不大.试验表明壳聚糖及海泡石、膨润土两种改性絮凝剂对景观水的治理和生态絮凝剂的制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白腐菌应用于堆肥处理含木质素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腐菌对木质素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通过在含大量木质素的模拟垃圾堆肥中采取添加白腐菌菌剂与不添加该菌剂2组实验对比,在相同堆肥处理条件下,接种菌剂的堆肥中木质素总量由274988mg降至15438mg,降解率达4386%,远高于未接种菌剂的堆肥中木质素的降解率,表明白腐菌可有效用于含木质素废弃物的堆肥处理,并有望于加速堆肥腐熟,提高堆肥效率。  相似文献   
103.
纤维素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纤维素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能够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菌种对玉米秸秆粉和白酒糟进行了发酵处理.结果表明,经发酵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粉和白酒糟蛋白含量有了明显提高,真蛋白含量分别可达17.04%和29.64%,比发酵处理前高了731.2%和64.0%;粗蛋白含量分别可达18.94%和30.86%,比发酵处理前高了576.4%和65.3%,并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因而可作为蛋白饲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4.
利用白腐菌处理含硝基苯类化工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正交实验法,通过生化反应动力学分析,利用白腐菌对硝基苯类化工废水进行了好氧生化降解实验研究.在常温(25 ℃),pH值为7,进水CODCr为2 000 mg/L,硝基苯类进水质量浓度为100 mg/L,停留时间为60 h的条件下,CODCr降解率达到99%.对白腐菌降解硝基苯类废水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证明了其生化反应为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稻草固体介质中侧耳属白腐菌BP对喹啉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浓度分别为250mg/L和150mg/L喹啉的降解率能达到93.47%和97.40%。白腐菌BP可以有效对喹啉进行降解。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在降解过程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但酶活的高低与降解率大小并不完全成正比。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降解过程中没有中间代谢物的积累,喹啉能得到彻底矿化。  相似文献   
106.
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CTMAB、DTMAB、CPB、DPB四种表面活性剂对膨润土进行了有机改性,并研究了改性后各有机膨润土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影响因素下,CTMAB、CPB长碳链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较好,而DTMAB、DPB短碳链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较差。振荡时间、振荡强度,温度对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超声波和pH处理可使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有所降低。随着处理溶液中NaCl、CaCl2浓度的提高,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含12个碳原子的改性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呈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趋势。溶液中NaCl和CaCl2的浓度对烷基链含16个碳原子的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有机土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回填材料膨润土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行为,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影响条件下,钙基膨润土、钠基膨润土、漂白土对Pu的吸附特征,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钙基土的吸附能力最强,钠基土次之,漂白土最弱;蒙脱石表面羟基官能团的变化,使膨润土的吸附能力随着水相pH值的增大而增强;配合反应的发生,使膨润土吸附能力随着CO32-浓度的增大而减弱;水解作用以及Fe3+形成带正电荷的粒胶与钚水解产物结合,使膨润土吸附能力随着Fe3+浓度的增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108.
天然黏土矿物原位钝化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膨润土和高岭土对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投加3种天然黏土矿物均未能显著提高油菜的生物量,但从变化趋势来看,海泡石处理的增产作用优于高岭土和膨润土处理.供试矿物均能有效降低油菜体内Cd质量比,其中海泡石处理对油菜地上部Cd质量比降低效果最为显著,降低率最大为27.88%; 而膨润土处理对油菜根部Cd质量比降低效果最好,降低率最大为25.94%; 高岭土对油菜体内Cd质量比的降低效果最差.投加海泡石显著提高土壤pH值,使土壤有效态Cd质量比显著降低; 而添加高岭土则使土壤pH值略有下降,对土壤有效态Cd质量比无显著影响; 投加膨润土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质量比.施加海泡石和膨润土后,土壤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质量比显著降低,残渣态Cd质量比显著升高; 而施用高岭土仅使碳酸盐结合态Cd质量比显著升高.综合试验结果,3种天然黏土矿物钝化修复土壤Cd污染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海泡石、膨润土、高岭土.  相似文献   
109.
聚合羟基金属-粘土矿物复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重金属阳离子和含氧酸根阴离子均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因此对这些化合物的环境迁移过程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采用FeCl3和Na2CO3共同改性膨润土,制备了羟基铁-膨润土复合物(HyFe-Bent).XRD和孔结构分析结果发现,HyFe-Bent的d001由原土的1.52 nm增加到1.81 nm,比表面积由原土的52.2 m2·g-1增大到108.4 m2·g-1.将HyFe-Bent用于同时吸附水中磷酸根(P)和镉离子(Cd),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P和Cd在HyFe-Bent上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吸附效应,溶液pH升高可促进Cd的吸附但降低P的吸附.此外研究了P和Cd吸附次序对它们吸附性能的影响:在先吸附P的体系中两种物质的吸附性能与同时吸附体系相当,而在先吸附Cd的体系中吸附性能则明显低于同时吸附体系.由此提出P和Cd协同吸附的原理是多种吸附机制共存:除了配体交换和离子交换作用,它们在HyFe-Bent表面还发生了表面沉淀作用,可能形成了Fe-P-Cd三元络合产物.论文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重金属和含氧酸根复合体系的环境行为及污染控制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110.
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处理水中有机物的性能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分别用长碳链季铵盐( 如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溴化十四烷基苄基二甲铵、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溴化十八烷基三甲铵) 和短碳链季铵盐( 如溴化四甲基铵) 按一定配比混合改性膨润土,制得一系列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研究了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对硝基苯酚、苯酚、苯胺的适宜条件、性能、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的层间距、有机碳含量和对有机物的吸附性能与改性时长、短碳链季铵盐的组成及配比有关,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还与其本身的性质有关;所用的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有机物的吸附符合 Freundlich或 Langmuir等温式,是表面吸附作用和分配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