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124篇
综合类   601篇
基础理论   125篇
污染及防治   134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5 毫秒
531.
本文通过建立3个模拟填埋柱,研究考察了原生污水污泥、矿化垃圾改性污泥和镁盐改性污泥的产气性能.研究发现,矿化垃圾改性可大幅度提高污水污泥的生物气产生量.在60d内,原生污水污泥和矿化垃圾改性污泥的累计生物气产生量分别为9.7L/kg污泥和21.3L/kg污泥.而60d内镁盐改性污泥没有生物气产生,其主要原因在于污泥可生物降解性的降低,以及污泥pH的提高.对于规模较大且具备生物气资源化利用的污泥填埋场,可利用矿化垃圾改性以加速填埋气产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规模较小且无生物气收集装置的污泥填埋场则可选择镁盐进行改性,以抑制生物气的产生,降低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532.
为加速高盐胁迫下芒硝盐岩弃渣场植被生态修复,选取骄子山隧洞弃渣场及其周围环境区作为研究区,采用样地抽样调查法,从优势物种、群落结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弃渣场土壤pH值为8.51~9.26,可溶性盐质量比在5.12 g/kg~38.45 g/kg之间,属高盐弱碱性土壤环境;弃渣场共发现植物17种,隶属9科16属,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6.47%;弃渣场区植被生态修复以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64.71%;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试验区均为有覆膜阻断客土区。试提出以构树+银合欢+草木樨+类芦+龙舌兰+葛为主的乔灌草植被配置模式进行植被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533.
正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从经济角度看,水是一种有限而又不可替代的宝贵自然资源,它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载体、人类文明的摇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息息相关。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从战略高度重视水资源,除了水本身的重要性之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淡水相对缺乏越来越严重。水资源是有限的,全球总贮量约为13.9亿立方千米,但其中淡水仅有0.36亿立方千米,而且99%蕴藏在南北极的冰  相似文献   
534.
可再生烟气脱硫法具有吸收剂可重复使用、二氧化硫可回收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原料消耗量小等很多优点,但仍然存在吸收剂再生问题。本文综述了几种典型的可再生烟气脱硫法的反应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重点讨论了亚硫酸根氧化生成热稳定盐(HSS)导致可再生吸收剂再生能力降低、硫资源回收减少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同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烟气含起催化作用的杂质、反应温度以及副反应的发生,应对策略主要有采用吸收剂脱硫前除尘、适当控制反应条件、加入有效添加剂和对已生成的热稳定盐进行处理等。该研究可为吸收剂再生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5.
高盐度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盐度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物质,无机盐类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可以促进酶反应、保持持膜平衡和调节渗透压,但盐浓度过高,使离子强度大,会造成质壁分离、细胞失活,一般微生物难以在其中生长、繁殖,所以传统的生物难以处理高盐度废水。介绍了高盐废水的来源、组成及特点,综述了5种高盐度废水的出来方法,分别为电解法、焚烧法、膜-生物技术、适盐生物法、臭氧催化氧化-生物法,并重点阐述了适盐生物技术及臭氧催化氧化-生物法技术在高盐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36.
使用三维电极反应器处理不同盐量的草酸模拟废水,以IrO_2-Ta_2O_5/Ti为阳极、5 mm的球状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carbon,GAC)为填料,在电流密度100 A/m2,极板间距50 mm的条件下,进行电催化氧化过程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电流效率(Average current efficiency)以及能耗(Energy consumption)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盐量为0.50%~3.00%的范围内,由于双电层电容的储能作用,提高盐量造成COD去除率有所下降,但能够提高反应末期电流效率,同时由于操作电压的降低可减少反应能耗。通过对比苯酚和草酸的电催化氧化过程证明电催化氧化过程具有较强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37.
强化混凝对腐殖酸和富里酸去除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腐殖酸和富里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硫酸铝、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铁这4种混凝剂的强化混凝效果,并研究了pH、浊度及Ca2+、腐殖酸和富里酸相对含量对强化混凝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要高于富里酸,三氯化铁和硫酸铝比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铁具有更好的混凝效果,在混凝剂投量为40 mg.L-1时,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混凝后可将水样中富里酸浓度由10 mg.L-1分别降为3.22、4.34、5.85和4.86 mg.L-1,而腐殖酸浓度可分别降至1.13、2.13、3.44和2.50 mg.L-1.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强化混凝的最佳pH为5.5~6.5,在其它pH范围强化混凝效果降低;水样中有机物浓度越高,混凝效果越差,富里酸/腐殖酸>0.4后混凝效果明显变差.浊度对混凝剂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较小,Ca2+浓度的增加可提高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38.
为探究海马齿高盐环境耐受性的分子机制,根据海马齿c DNA文库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得到海马齿小分子热激蛋白Sp Hsp18.1基因序列.Blast分析表明,该c DNA序列(968 bp)含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489 bp,编码162个氨基酸.等电点(p I)为6.19,分子量(Mr)大小为1860 5.90.Sp HSP18.1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分子伴侣蛋白特有的ACD保守区域(Alpha crystallin domain),与拟南芥、西瓜等植物的细胞质I型小热激蛋白具较高同源性(>75%).将Sp Hsp18.1基因克隆到PUCm-T原核表达载体上,得到重组菌株,通过过量表达探究其耐热胁迫能力.结果表明,在37℃下重组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的生长曲线基本相似,但在高温(45℃)下,重组菌株较对照组菌株存活率有显著提高.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在不同浓度海水培养条件下,海马齿根部均表达Sp Hsp18.1基因,且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该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Sp Hsp18.1基因在海马齿应答高盐胁迫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9.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与铝盐(Al_2(SO_4)_3)的絮凝反应可以同时去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共存有机物。通过构建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与苯甲酸(benzoic acid,BA)的共存体系,研究了初始SDS浓度、Al盐投加量及pH对SDS和BA去除的影响,为絮凝反应条件的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SDS浓度越大,胶束形成量越多,有利于SDS和BA的去除;Al可与BA形成络合物,Al盐浓度的增大有利于BA去除,但高浓度的Al离子会增大溶液离子强度,减弱其与SDS的结合能力,SDS去除率不会显著增加;pH会影响Al盐水解和BA解离,低pH不利于BA的去除,高pH既不利于SDS的去除,也不利于BA的去除,最佳pH范围为4.0~5.0。  相似文献   
540.
目的采用盐雾对比试验,优选获得抗腐蚀性能优异的防护体系。方法选用飞机常用的两种结构材料(2024、30Cr Mn Si A)的几种备选防护体系,开展盐雾加速腐蚀试验。结果铝合金试件经过10个周期盐雾加速腐蚀试验,涂层鼓泡失效,基体未发生腐蚀;经过7个周期加速腐蚀试验,结构钢试件预制划痕处涂层剥落、基体腐蚀。结论铝合金外部防护体系B方案(铬酸阳极化+37底漆+E面漆)和内部防护体系H方案(铬酸阳极化+TB06底漆)最佳,结构钢推荐选用GE方案(镀镉+钝化+TB06底漆+TS96面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