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篇 |
废物处理 | 22篇 |
环保管理 | 11篇 |
综合类 | 196篇 |
基础理论 | 55篇 |
污染及防治 | 43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通过研究不同溴离子浓度对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的影响,探究溴离子浓度与CO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CODCr真实值一定时,溴离子浓度越高对CODCr测量值的贡献越大;当溴离子浓度小于200 mg/L时,单位质量的溴离子对CODCr的贡献高于当溴离子浓度大于200 mg/L;溴离子浓度一定时,当溴离子浓度小于600 mg/L时CODCr真实值与测量值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溴离子浓度大于800 mg/L时两者基本无线性关系;当碱性CODMn真实值一定时,碱性CODMn测量值受溴离子浓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二者几乎无线性关系;在酸性CODMn真实值一定时,酸性CODMn测量值随溴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溴离子浓度一定时,碱性和酸性CODMn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都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32.
土壤镉铅污染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亟需探索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 采用云南兰坪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开展盆栽试验,研究石灰(2.0 g·kg−1)与生物炭(20.0 g·kg−1)对土壤理化性质、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生长与镉铅累积的影响. 结果表明:(1)石灰和生物炭均显著增加土壤pH、碱解氮含量、株高与生物量,单施生物炭还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导致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降低;(2)石灰和生物炭会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镉、可还原态铅的含量,增加残渣态镉铅含量,有效态镉含量分别降低23.4%和17.6%,有效态铅含量分别降低32.4%和21.8%;(3)石灰和生物炭降低万寿菊植株镉铅含量与累积量,植株水溶态镉、氯化钠提取态铅含量降低,残渣态镉、铅含量增加,并显著降低万寿菊镉铅富集系数;(4)石灰和生物炭增加万寿菊菊花产量与叶黄素含量,导致叶黄素提取液的铅含量分别降低37.6%和30.3%;单施石灰导致叶黄素提取液的镉含量降低49.3%. 可见,石灰和生物炭能改善污染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镉铅有效性与万寿菊植株镉铅含量,促进万寿菊生长,增加菊花产量,促进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233.
目前,农田土壤镉污染导致的农业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与酸性土壤相比,针对碱性土壤镉污染导致小麦籽粒镉超标的相关研究进展缓慢。为探明镉在碱性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河南省济源市碱性镉污染农田土壤及冬小麦为例,通过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和小麦植株各器官镉含量的分布变化,阐明了土壤镉随小麦生长发育的富集及迁移转化规律,揭示了根际效应和土壤理化性质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小麦生长发育,相较于非根际,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更为明显,有机质向根际环境的富集趋势显著(P<0.01);2)土壤镉有效态含量在小麦灌浆期明显上升,且在非根际土壤中受有机质正向促进(r BS=0.471,PBS<0.05;r RS=0.544,PRS<0.01),而在根际中被CEC负向抑制(rBS=-0.707,PBS<0.01;r RS=-0.637,PRS<0.01);3)小麦根部对... 相似文献
234.
温度和污泥浓度对碱性条件下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挥发性脂肪酸(VFAs)是脱氮除磷过程中易于利用的碳源。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发酵能产生大量的VFAs,而温度和污泥浓度是影响剩余污泥发酵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此考察了厌氧环境,温度15℃和35℃,pH为10的条件下,剩余污泥挥发性悬浮污泥浓度(VSS为1.708~11.049 g/L)对水解酸化的影响,为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污泥浓度对剩余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溶出率影响不大。低污泥浓度和高污泥浓度均不利于剩余污泥产酸,最佳产酸的污泥浓度为8.540 g/L。各污泥浓度条件下产生的6种挥发性有机酸中乙酸的比例总是最大,且低污泥浓度条件下乙酸的百分含量要高于高污泥浓度条件下。温度对高污泥浓度条件下污泥的最大SCOD溶出量影响较大,而对低污泥浓度条件下污泥最大的产酸量影响较大。无论15℃还是35℃,中等污泥浓度对氨氮的释放量影响不大,35℃条件下污泥浓度对正磷酸盐的释放要比15℃条件下大。 相似文献
235.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作为暴露生物,检测了水体Hg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血淋巴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肝胰腺中GPT和GOT活性随水体中Hg2+浓度(0.01 ~0.30 mg·L-1)升高而降低;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GPT和GOT活性变化趋于分化,0~ 0.05 mg·L-1暴露组,随Hg2+浓度升高血淋巴GPT活性迅速上升,0.10~ 0.30 mg·L-1暴露组,随Hg2+浓度升高血淋巴GPT活性迅速下降;GOT活性随着水体Hg2+暴露浓度的升高则持续上升,表现出“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236.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对碱性玫瑰精B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配了一种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 ,并研究了它对碱性玫瑰精B模拟废水及广州某印染厂实际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该复合絮凝剂对碱性玫瑰精B模拟废水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当投加量为 650mg L时 ,脱色率达 98%以上 ,上清液近似无色 ,具有絮凝颗粒密实 ,污泥量小 ,沉淀速度快等优点 ,且在相同条件下比仅使用无机絮凝剂节省用量 57%。对实际污水 ,当投加量为 40 0mg L时 ,脱色率达到 92 % ,絮凝后污水基本无色。 相似文献
237.
文章对食品发酵工业产生的柠檬酸废水剩余污泥进行热碱预处理后,同时采用批次与半连续运行方式进行污泥厌氧发酵实验,分析了污泥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有机质、荧光组分、氮磷,以及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脱水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响应面优化结果确定了柠檬酸污泥热碱处理的最佳条件为62℃,pH=10.6,处理1 h。热碱预处理使溶解性化学需氧量、溶解性总有机碳和蛋白质(PN)、多糖(PS)等浓度分别提高4.75倍、2.94倍、12.67倍、15.49倍,加快了厌氧发酵中VFAs的产生,其中前3 d总VFAs浓度上升速度最快,浓度为(6 194.96±411.91) mg/L(以COD计);为保证VFAs底物充足,半连续组调整污泥发酵时间为3 d,物料更换率为1/3(SRT=9 d),虽然VFAs相比批次组有所降低,但仍呈上升趋势且乙酸浓度仍占VFAs的50%左右。荧光分析结果表明色氨酸类蛋白质、腐殖酸类物质、富里酸类物质为主要荧光物质。热碱预处理会使总磷提高2.23倍,但随着产酸的进行会不断降低,而NH3-N随PN降解不断升高后基本保持不变。污泥的脱水性能将直接影响VFAs产量,而发酵后... 相似文献
238.
为填补医疗污泥清掏后的处理技术空白,以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为指示菌,评价了碱性消毒剂耦合低温热处理对医疗污泥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医疗污泥CaO消毒最适投加量为5%,热处理温度不宜低于70 ℃,在80 ℃条件下处理2 h,或70 ℃条件下处理4 h均可满足医疗污泥消毒要求(生物指示菌杀灭对数值≥4)。与单独使用5% CaO相比,加入1% NaOH可以使80,70 ℃下的热处理时间分别缩短至1,3 h。医疗污泥经碱性消毒后,脱水性能有效改善。该研究结果可为形成医疗污泥集中消毒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39.
为研究棉花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碱性水稻土壤-水稻体系中镉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以水稻品种特丰优2号为试验材料,在添加外源镉含量为0、 1、 4和8 mg·kg-1的碱性水稻土中分别施入炭土质量比分别为0%、 1%、 2.5%和5%的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待水稻收获后,分析不同含量镉胁迫处理下,施用不同量棉秆炭对碱性水稻土壤pH、养分和水稻体内镉富集、转移情况及镉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棉秆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P<0.05),其中5%量的棉秆炭添加后,相比于对照组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5.74~47.53%,速效钾提高了3.16~4.25倍.②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及水稻体内镉含量(P<0.05),尤其5%量的棉秆炭施用后,Cd4和Cd8含量下糙米镉含量分别由0.31 mg·kg-1和0.43 mg·kg-1降低到0.15 mg·kg-1和0.10 mg·kg-1,达到国家标准范围.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镉在土壤-水稻体系的富集、转移系数,... 相似文献
240.
分别采用H2SO4和NaOH对废轮胎热解炭黑进行改性处理,考察炭黑与改性剂固液比对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黑与H2SO4固液比1g/15mL时得到HBC(酸改性活性炭)处理酸性湖蓝溶液,脱色率最高;炭黑与NaOH固液比1g/10mL时得到NBC(碱改性活性炭)处理碱性湖蓝溶液,脱色效果最好.溶液的酸性越强,越有利于HBC对酸性湖蓝溶液的脱色效果;而溶液的碱性增大,有助于提高NBC对碱性湖蓝的脱色率.此外,HBC对酸性湖蓝与NBC对碱性湖蓝的吸附反应变化趋势非常接近,整个吸附反应迅速,20min后基本达到吸附反应平衡.HBC吸附酸性湖蓝和NBC吸附碱性湖蓝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改性前后的固体物质进行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比表面积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