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74篇
安全科学   146篇
废物处理   119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1050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34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71.
含聚合物采出水的有效处理和达标回注是解决油田环保风险和生产压力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长庆油田陇东区域某试验站的采出水水质进行调研和评价,发现处理后的含聚采出水平均悬浮固体含量高达102.5mg/L,无法达到Q/SY CQ 08011—2019《陇东油田采出水处理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悬浮物≤50mg/L的回注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聚合物分子量及浓度对悬浮物去除的影响,根据聚合物含量提出不同的采出水处理工艺:针对聚合物浓度≥50mg/L的,形成高含聚合物废水的臭氧气浮处理技术,聚合物降解效率≥60%;针对聚合物浓度<50mg/L的,形成了微涡流絮凝固液分离技术;在最佳搅拌条件和加药量下,处理后聚合物浓度≤10mg/L,悬浮物含量≤25mg/L,可达到 Q/SY CQ 08011—2019的回注标准。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开展含聚采出水现场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72.
混凝吸附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混凝吸附法对丹东某焦化厂的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吸附剂为粉煤灰,当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0.4g/L,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4mg/L,粉煤灰的投加量为0.9g/L时,采用混凝剂和吸附剂同时加入的方式,可使COD值降至41mg/L、色度为50倍,达到辽宁地方排放标准,处理成本仅为0.74元/t。  相似文献   
973.
应用磁异常信号监测填埋体位移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填埋场内部位移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增强填埋场内目标体所产生的磁异常信号(磁通量密度,以ΔT计)观测填埋体位移的方法. 建立正演模型,研究目标体磁异常信号的理论曲线变化特征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信号变化规律. 对ΔT实测值分析表明,填埋场环境背景值(-100~100 nT)并不会掩盖特征目标体磁异常信号的最大理论值(724.31~2 804.24 nT),确定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模拟表明,在规定目标体大小、磁化强度的条件下,当目标体埋深为1~2 m时,其水平位置定位误差≤0.02 m,竖直位置定位误差≤0.09 m,证实了磁测定位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4.
基于铝水解聚合形态产生再稳现象的反应机制,对Al13的再稳现象的成因、影响铝水解形态吸附再稳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从理论上对胶粒表面浓度与凝聚剂剂量、体系随pH变化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颗粒物的扩散传质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稳现象的产生与凝聚剂剂量与胶体颗粒物表面浓度的相对比值、混凝体系的pH和流体的扩散输送状况有关.尤其是低颗粒物表面浓度下的混凝最易出现再稳.图3,参12.  相似文献   
975.
聚合氯化铝对水体中双酚A 的混凝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探讨了双酚A(BPA)在模拟水体混凝过程中的去除效果和混凝特征.结果表明,在较低TOC 浓度和浊度条件下,随着PAC 投加量的增加,BPA 的去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实验条件下最优的混凝剂投加量约为BPA/PAC=1:2.6(质量比).pH 值6.0~8.0 时,混凝对BPA 有相对较好的去除效果,此时水体中铝盐多核络合物的电中和是混凝的主要作用机理.原水中的腐殖酸类有机物和浊度物质对BPA 的混凝过程有较大的影响,较高浓度的腐殖酸类物质会削弱PAC 对BPA 的混凝效果,而随着浊度的提高,BPA 的去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6.
声光电磁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素芳  袁斌  张子间  李勇 《化工环保》2004,24(2):111-115
利用声、光、电、磁原理开发污染治理技术.是当前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声、光、电、磁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其应用概况,并对其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7.
化学混凝-SBR法处理肉类加工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国内外处理肉类加工工业废水的现状 ,采取了先混凝后生化的处理方法。在实验中确定了最佳混凝剂及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表明此方法处理肉类加工工业废水 ,经济实用 ,可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78.
就水处理造粒混凝这一命题,从溶液化学、絮凝动力学、系统稳定性3个角度,阐述了造粒混凝的理论要点.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介绍了造粒混凝的典型技术途径,即化学沉淀过程强化的结晶造粒、分散颗粒固液分离强化的悬浊液造粒、无机离子与有机质共存体系强化处理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及污水生物处理的混凝强化生物造粒.这些针对不同污染物高效去除或资源回收的技术方法,构成了造粒混凝的技术体系,具有化学、物化、生化单元操作融合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水和废水处理技术集成的方向.  相似文献   
979.
通过批次实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31P核磁共振(NMR)及傅立叶红外(FTIR)等多种方法,系统研究了硫酸铝(Alum)、聚合氯化铝(PACl)及预混凝硫酸铝(PPA)对磷酸盐的去除效率及其水解团聚过程中磷的影响.结果表明,Alum在磷去除效率上优于PACl和PPA. Alum和PACl能在数分钟内达到磷去除平衡,而PPA则需44 d.相较于预混凝,混凝过程中磷酸盐吸附与铝聚合的竞争作用限制了铝(氢)氧聚合物的生长,从而导致絮体粒径较小,结晶度较差,提供了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去除效率.这种竞争作用来源于磷酸根与铝(氢)氧聚合物之间形成的稳定Al—O—P键. ζ电位分析证明了混凝过程中磷酸盐被掺入铝(氢)氧聚合物内部,这也提高了Alum组的磷去除效率.而在用PACl和PPA时,初始高度聚合的铝(氢)氧聚合物降低了磷去除能力.在长达44 d的老化过程中,磷酸根导致絮体先部分溶解再聚合,其中,磷酸盐被进一步吸附(Alum和PPA组)或始终固定在絮体内(PACl组),从而减少磷释放风险.本研究为含磷废水处理的混凝剂选择和机制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0.
铁盐和铝盐混凝剂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种混凝剂对三氯甲烷生成量的控制作用及控制机制.结果表明,与硫酸铝相比,三氯化铁可以更好地控制三氯甲烷的生成量,对有机物的去除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E4/E6变化表明,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机制不同,硫酸铝主要去除水中大分子的有机物,三氯化铁更倾向于去除水中小分子有机物,而这些小分子有机物通常是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从而使三氯化铁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作用较硫酸铝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