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74篇
安全科学   146篇
废物处理   119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1050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34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91.
重力分离-NMC工艺处理对二氯苯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力分离-NMC(中和、混凝、吹脱)工艺处理对二氯苯生产废水,对工艺条件进行了选择试验,选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废水静置分层时间50—60min,中和至pH7,PAM投加量50—75mg/L,空气流量10L/min,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60min。废水经处理后,苯和氯苯浓度可分别降至1.00mg/和1.10mg/L,且可回收90%以上的苯和氯苯。  相似文献   
992.
生物炭-类水滑石强化混凝处理猪场尾水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皇竹草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通过生物炭-Mg Fe类水滑石强化混凝处理经二级生化处理的猪场尾水,研究其处理效果,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Mapping)技术分析混凝沉淀物,以分析污染物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p H=8.45、Mg与Fe物质的量比(n(Mg)∶n(Fe))为2.8∶1的条件下,皇竹草生物炭-Mg Fe类水滑石混凝法对猪场尾水中浊度、COD和TP的处理效果较好,而对TN和NH+4-N去除率较低。生物炭投加量对猪场尾水中浊度和TP的处理影响不大,但对COD去除影响较为显著。生物炭-Mg Fe类水滑石强化混凝高效去除COD的机理主要为胶体状天然有机物的电中和作用和吸附于金属氢氧化物表面上的共沉淀作用;高效除磷的机理是在混凝过程中,磷酸盐通过自组装进入类水滑石层间,以及磷酸盐与Fe3+反应形成磷酸铁矿物。  相似文献   
993.
以某造纸厂制浆废水处理工程(3万m3/d)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相对分子质量切割等方法,探究制浆废水混凝-生物-混凝组合处理工艺有机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组合处理工艺COD、色度总去除率分别为94.4%、95.5%;一级混凝、生物处理、二级混凝工艺单元对COD去除的分担率分别为44.2%、37.5%、12.7%,对色度去除的分担率分别为21.6%、31.4%、42.5%。一级混凝单元主要去除MW30 k Da的大分子有机物,以类富里酸、部分芳环及芳香族化合物等难降解有机物为主;生物处理单元主要降解MW10 k Da的有机物,主要有芳香酸酯、类蛋白质物,其中部分有机物转化为MW1 k Da的小分子有机物;二级混凝进一步去除MW30 k Da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类黑精物、木质素及其衍生物、芳香族化合物等。  相似文献   
994.
针对陕北某气井稠化酸返排液pH值低、SS高、COD高、矿化度高和透光率低的特点,提出采用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稠化酸返排液,以期达到降低返排液COD,为后续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处理提供有利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铁屑20g、活性炭15g、H_2O_2 900mg/L,微电解-Fenton联合处理2h;调节pH值至7.5左右,PAC 700mg/L、PAM 50mg/L,混凝处理30min;活性炭40g/L,活性炭吸附处理40min的条件下,处理后的稠化酸返排液pH值为7.50、SS降至15mg/L、COD降至109.3mg/L、透光率提高至99.5%,水质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组合处理技术好氧/缺氧(A/O)/反硝化/混凝沉淀/纤维过滤处理低碳氮比(C/N)农村生活污水,通过改进运行参数、强化污泥回流、增设外加碳源等方式,以期实现低C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当控制条件:好氧区溶解氧浓度为1.5~2.5 mg/L、缺氧区溶解氧浓度为0.2~0.5 mg/L、C/N为10:1、进水:外回流:内回流=1:1:2.5时,排出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约为13.0 mg/L、氨氮(NH3-N)浓度约为0.4 mg/L、总磷(TP)浓度约为0.1 mg/L、总氮(TN)浓度约为2.2 mg/L,处理效率分别达到97%、99%、97%、94%,出水水质达到“准Ⅳ类水”要求。进而证明,在该控制条件下,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高效处理。  相似文献   
996.
选取三种混凝药剂进行深度除磷试验并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凝药剂对污水的除磷效率影响显著,其中,在同一加药量下,PAC的除磷效果最佳,总磷去除率最高为99%。pH值是影响混凝技术深度除磷的关键因素。当pH为7~8时,混凝剂呈现最佳除磷效果,总磷去除率可达98%以上。在工程应用中,PAC在合适的加药量范围内,出水TP浓度平均为0.03 mg/L,达到深度除磷的目的。针对进水pH值较低的污水处理项目,通过调节pH值可显著提高混凝剂除磷效率,使总磷平均去除率达到98%以上,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此外,本研究旨在优化混凝反应技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997.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合成了具有不同 Si/Al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复合混凝剂(PASC),采用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并结合混凝效能和Zeta电位的测定结果,对PASC以及聚合氯化铝(PAC)、参比PACref在混凝过程中絮集物形成和增长的变化差异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凝过程中,Zeta电位、剩余浊度以及混凝指数密切相关.采用铝酸钠为碱化剂合成并引入硅酸钠的混凝剂,有利于提高凝聚速度和絮集物颗粒大小.在Si/Al摩尔比为0.10时处理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98.
固体聚硅硫酸铁混凝剂的表面形貌及混凝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英  于水利 《环境化学》2006,25(4):471-476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采用共聚法制备不同Si/Fe摩尔比的聚硅硫酸铁(PFSS)混凝剂,通过两种方式固化:(1)将未稀释的PFSS经自然干燥制成凝胶状样品;(2)将不同聚合反应时间的PFSS稀释后干燥制成粉末状样品.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其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比粉末状固体PFSS与液体PFSS的混凝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固化手段制备的PFSS表面形貌完全不同,其中凝胶状样品没有孔隙、连接紧密,而粉末状样品是松散的片状或晶须状结构,Si/Fe摩尔比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有很大影响.PFSS不是原料的简单复配,而是"硅铁反应的共聚物".反应时间对固体PFSS混凝性能的影响小于对液体PFSS的影响,制备液体和固体混凝剂需要不同的反应时间.与液体PFSS相比,固体PFSS的除浊性能随Si/Fe摩尔比的增加逐渐下降,而除UV254的性能却逐渐升高.延长沉淀时间有利于固体PFSS混凝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斜网+混凝沉淀+A/O工艺处理白卡纸废水,平均CODCr去除率为97·9%,平均SS去除率为99·1%,出水各项指标达到《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92)一级标准。以斜网装置回收废浆,过水量5~12m3/(m2·h),CODCr去除率52·8%,SS去除率53·7%。回收纤维获益相当于每吨纸节省成本33元,占总成本的2·5%。将剩余污泥回流到沉淀反应池,可降低投药量,节约总运行费用25%,并能减轻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00.
磷酸铵镁--混凝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磷酸铵镁—混凝法对广东某环保发电厂经混凝-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铵镁在渗滤液pH为10.5,Mg∶P∶N=1.8∶1.6∶1条件下沉淀效果较好;以硫酸铁作为混凝剂,pH=7,混凝剂(5%)为23mL,沉淀时间为45min时处理水COD为225mg/L,氨氮10.5mg/L,总磷0.21mg/L,可达《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GB16889-1997)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