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393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2754篇
基础理论   434篇
污染及防治   616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681.
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建筑废料、天然沸石和自制陶粒对底泥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覆盖厚度为2 cm、温度为18~22℃的条件下,自制陶粒的抑制效果最好,天然沸石次之,建筑废料最差。天然沸石覆盖底泥后,在18~25℃范围内,温度越高,覆盖法抑制释放的效果越差。在第57 d,温度为25℃时,上覆水中总质量浓度为1.598 mg/L,而在室内水温(18~22℃)条件下,上覆水中总质量浓度为0.984 mg/L。覆盖层厚度越大,沸石粒径越小,控制底泥释放的效果越好。在温度为室温、粒径为3~5 mm的条件下,在第57 d,覆盖厚度为3 cm时,上覆水中总质量浓度为0.565 mg/L,而覆盖厚度为1 cm时,上覆水中总质量浓度为0.984 mg/L;粒径由3~5 mm减小到20~40目(0.42~0.83 mm),第32 d的上覆水中总质量浓度由2.80 mg/L降低到2.06 mg/L,第57 d的上覆水中总质量浓度由3.59 mg/L降低到2.64 mg/L。  相似文献   
682.
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磷系统的强化启动和运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对冬季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系统的启动和运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1)温度对生物除系统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有机物的酸化水解而间接产生作用的;(2)通过人工投加HAc使污水中VFA≥80mg/L时,可以顺利启动生物除系统;(3)设置独立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生物除效果,在进水COD=150~300mg/L、酸盐=5mg/L时,出水酸盐≤1mg/L;(4)低温条件下按照水解-外循环ERP-SBR方式运行时,在酸盐浓度高达10mg/L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水酸盐浓度≤0.5mg/L。  相似文献   
683.
聚合羟基金属-粘土矿物复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重金属阳离子和含氧酸根阴离子均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因此对这些化合物的环境迁移过程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采用FeCl3和Na2CO3共同改性膨润土,制备了羟基铁-膨润土复合物(HyFe-Bent).XRD和孔结构分析结果发现,HyFe-Bent的d001由原土的1.52 nm增加到1.81 nm,比表面积由原土的52.2 m2·g-1增大到108.4 m2·g-1.将HyFe-Bent用于同时吸附水中酸根(P)和镉离子(Cd),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P和Cd在HyFe-Bent上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吸附效应,溶液pH升高可促进Cd的吸附但降低P的吸附.此外研究了P和Cd吸附次序对它们吸附性能的影响:在先吸附P的体系中两种物质的吸附性能与同时吸附体系相当,而在先吸附Cd的体系中吸附性能则明显低于同时吸附体系.由此提出P和Cd协同吸附的原理是多种吸附机制共存:除了配体交换和离子交换作用,它们在HyFe-Bent表面还发生了表面沉淀作用,可能形成了Fe-P-Cd三元络合产物.论文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重金属和含氧酸根复合体系的环境行为及污染控制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684.
通过对2019~2020年不同下垫面集水区(农田集水区与复合集水区)径流及氮浓度的连续逐日定位监测,研究川中丘陵区不同下垫面集水区氮径流流失过程与强度,探讨下垫面对集水区氮径流流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集水区的径流过程因下垫面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农田集水区内的水田和坑塘的拦蓄作用滞缓了汇流过程,而复合集水区中居民点、公路等不透水下垫面缩短了汇流时间,使得复合集水区的降雨径流量峰值更高,响应速度较农田集水区快12~25min,年径流深较农田集水区多28.1%;次降雨径流过程中浓度变化较氮更剧烈,浓度峰值出现时间较氮早约1.2h,在降雨后期浓度下降速度更快,降幅更大;复合集水区的氮平均事件浓度(EMC)、峰值浓度均高于农田集水区,且两集水区氮流失形态均以硝酸盐氮为主,占总氮的65.9%;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占总的67.5%;复合集水区的氮流失负荷分别是农田集水区的3.01和4.03倍,氮流失强度分别是农田集水区的1.88和2.51倍.因此,复合集水区内氮随径流流失的防控可能是未来川中丘陵区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85.
春季夏门港,九龙江口各种形态磷的分布与转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686.
贵州百花湖消落区土壤磷赋存形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形态标准测试程序(SMT)对百花湖(水库)消落区土壤赋存形态进行了分级测定,分析了各形态之间与样品理化性质如有机质、pH、总氮和含水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百花湖消落区1区全含量平均为1239.9mg/kg,2区为1097.4mg/kg,3区为1041.5mg/kg;各形态中有机占全的百分比1区为58.7%,2区为55.1%,3区降至54.7%;消落带土壤中的以有机为主,无机为辅。铁铝结合态则是无机的主要组分,其中1区为77.1%,2区为66.7%,3区为61.4%;全、有机和铁铝结合态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为1区>2区>3区;而钙结合态含量却呈现出3区>2区>1区。有机与全显著性相关,是土壤中素增加的主要因素;无机与铁铝结合态和钙结合态显著性相关,二者的增加和减少对无机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全与有机质、酸碱性显著相关;有机与有机质,钙结合态与酸碱性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和酸碱性影响的含量和分布。  相似文献   
687.
氯唑磷在土壤中的降解性能与移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与野外田间状态下,研究了氯唑农药在砂土,砂壤土及粘壤土中的降解特性,降解速率依次为:砂壤土〉粘壤土〉矿土;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7.2、59.8和67.3d。  相似文献   
688.
热活化和酸活化给水处理厂废弃铁铝泥的吸磷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酸活化和热活化方式对给水厂废弃铁铝泥(ferric and alu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FARs)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活化和热活化均能提高FARs的吸附能力,其中经2mol·L-1HCl酸活化的FARs(AH2.0-FARs)和300℃热活化的FARs(H300-FARs)取得最好的吸附效果.结合SEM和XRD表征技术对活化机制分析得知,两种活化方式均会使FARs变得疏松、多孔,从而提高FARs对的吸附能力.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模型均可很好地反映活化前后FARs的等温吸附过程,FARs对的理论饱和吸附量由活化前的20.48mg·g-1分别增加到22.86mg·g-1(AH2.0-FARs)和29.66mg·g-1(H300-FARs).低pH值有利于FARs对的吸附.此外,解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活化后的FARs能够更好地固定.因此,活化后的FARs是一种相对更好的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689.
本实验以自行分离得到的具有解能力的菌株BL-21为研究对象,经鉴定为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laterosporus),以蜡状芽孢杆菌BC-01为对照菌株,对菌株BL-21的解能力进行研究。分别以4种不同土壤(大豆土、小麦土、玉米土、水稻土)为唯一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以小麦土为唯一源的培养液体中菌株BL-21的解能力要大于菌株BC-01.在以玉米土,大豆,水稻土唯一源的无机液体培养基中BL-21的解能力于BC-01的解能力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90.
采用氢氧化钽为吸附剂,对水中酸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酸盐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越小,氢氧化钽对酸盐的吸附量越大,当pH值为2时氢氧化钽对酸盐的吸附性能优,并且pH值对酸盐的吸附量影响较大;酸盐的初始浓度越大,吸附量越大,吸附平衡时间越短;氢氧化钽对酸盐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5℃、pH=2、初始浓度为200 mg/L、吸附30 min时达到平衡时最大吸附量为76.69 mg/g。吸附后的氢氧化钽红外谱图在1066 cm-1处出现特征峰,该峰恰好是吸附酸盐的伸缩振动峰,并且在638 cm-1与670 cm-1之间Ta-O键由于酸盐的吸附发生了蓝移。采用6 mol/L的NaOH对吸附了酸盐的氢氧化钽进行解吸,当pH=12时解吸率为52.45%。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钽能够有效的去除水溶液中酸盐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