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393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2754篇
基础理论   434篇
污染及防治   616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711.
多孔水化硅酸钙的制备及其磷回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环境废弃物电石渣为钙质材料,以白碳黑为硅质材料合成CSH(水化硅酸钙),以该材料为晶种,以结晶形成羟基灰石的形式从含废水中回收,重点研究了不同钙硅比〔c(CaO)/c(SiO2)〕条件下制备的CSH对含废水中的回收特性. 结果表明,钙硅比为1.8∶1时所得的CSH结构更疏松、表面分布有较多的孔隙, 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较好的溶钙能力. 钙硅比为1.8∶1的CSH最佳回收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60min,CSH投加量为4g/L,搅拌强度为40r/min. 在该条件下重复除15次以后,回收产物中w(P)达到17.56%,说明CSH具有良好的回收性能. 对回收前后的CSH进行了XRD图谱分析和FTIR分析发现,溶液中的主要生成了羟基灰石并嵌入到CSH中. 基于回收的目的,CSH可以用于处理ρ(P)较高的工业废水,或者是生物除系统中的污泥厌氧释液中,回收后的产品可作为含矿石或者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12.
磷在农田溪流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河流系统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运移通道,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持留控制着污染物向受纳水体的输出.本次研究对象是巢湖流域一个长约1.8 km的农田源头溪流六岔河,河流由4个渠道型、1个水塘型和3个河口型断面构成,长度分别为1.3 km、0.15 km和0.36 km.在河流上设置9个监测点研究总酸盐和悬浮物在六岔河中的持留空间特征,评价人为严重干扰下的农田溪流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运移中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总酸盐、悬浮物在溪流中的持留和释放受溪流的渠道型、水塘型和河口型断面控制,水塘型和河口型断面是污染物持留的主要区域,总酸盐和悬浮物在水塘型、河口型断面内的持留量分别占溪流持留量的58%、77%和58%;污染物在降雨-径流过程中的持留是溪流持留的主要部分,总酸盐和悬浮物的持留分别占溪流持留量的96%、98%和93%;渠道型断面是溪流最主要的内在污染源,总酸盐和悬浮物的释放分别占溪流释放量的93%、99%和94%;养分和悬浮物在渠道型断面中具有不同的持留特性,而位于水塘前的渠道型断面在基流和降雨-径流过程中均能有效地持留污染物.  相似文献   
713.
人工湿地基质除磷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质除被认为是人工湿地中去除的主要方式。人工湿地基质除不仅受其自身化学特性的影响,还受到废水负荷、水力条件、运行方式、温度、溶解氧、pH、竞争性离子等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较全面地论述了上述因素对基质除效果的影响。最后对吸附饱和基质的去向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14.
巢湖底泥磷的释放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3,他引:10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DO控制、pH值调节、温度调节、水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底泥释实验。实验表明:(1)厌氧条件下,底泥中的向水体释放,且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好氧条件下,底泥非但没有向水体释放,反而从水体中吸附,呈“负释放”状态;且pH值越低,“负释放强度”越大。(2)温度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的释放,最大释放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前。(3)搅动条件下的底泥释放量大于静置条件下的底泥释放量。(4)微生物对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从本次模拟实验结果看,体系温度升高、减少溶解氧、提高pH以及施以水动力作用,均可使底泥中的释放量增加,在常温(25℃)、厌氧、pH=7.5条件下,底泥中向水体的释放量将增加17%左右。  相似文献   
715.
沟渠是农田氮、营养物质排入地表水体的通道. 对嘉兴大田、集约化菜地、集约化果园、集约化养殖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农村沟渠0~5 cm表层底泥氮、的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67个沟渠底泥样品的w(全氮)为1 560~7 480 mg/kg,其中w(交换态氮)为31.15~704.38 mg/kg,占w(全氮)的1.29%~10.01%;交换态氮中以铵态氮为主,占w(交换态氮)的62.15%~100%. 沟渠底泥样品的w(全)为580~6 420 mg/kg,w(碳酸氢钠溶解)为19.53~359.72 mg/kg,占w(全)的2.05%~18.96%;w(水溶性)为0.29~18.88 mg/kg,占w(碳酸氢钠溶解)的1.11%~14.63%. 土地利用方式对沟渠底泥氮、的形态分布有显著影响(P<0.01),集约化养殖场沟渠底泥中的w(全氮), w(交换态氮),w(铵态氮), w(硝态氮), w(交换态氮)/w(全氮), w(全), w(水溶性), w(碳酸氢钠溶解)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 底泥w(全氮), w(交换态氮), w(铵态氮)和w(硝态氮)两两间以及w(全), w(水溶性), w(碳酸氢钠溶解)两两间均在α0.01时显著相关,w(全)与w(碳酸氢钠溶解)的相关性(r0.81,P<0.01)好于与w(水溶性)的相关性(r0.51,P<0.01).   相似文献   
716.
降雨──产流过程与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通过人工降雨模拟实验与天然降雨径流过程监测,对所获主要营养盐物质──氮、的监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验证,得出氮、随径流过程的输出特征,变化趋势、共性与差异,以及主要影响因子对氮、流失的影响过程与原因分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17.
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强化预处理人工湿地装置进行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针对人工湿地堵塞问题,考察了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海绵装置和滤布装置)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来预防湿地的堵塞,并且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d的工况下,研究了湿地装置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后,不仅能有效防止湿地堵塞而且不影响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强化预处理湿地装置对CODCr、SS、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14%,90.39%,64.12%,70.13%和67.98%,出水CODCr、SS、NH4+-N、TN、TP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的一级B要求,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18.
The choice of substrates with high phosphorus adsorption capacity is vital for sustainable phosphorus removal from waste water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this study, four substrates were used: quartz sand, anthracite, shale and biological ceramsite. These substrat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 ray diffractometr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ies for their mineral components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The dynamic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ranking order for total phosphorus (TP) removal efficiency: anthracite 〉 biological ceramsite 〉 shale 〉 quartz sand. The adsorptive removal capacities for TP using anthracite, biological ceramsite, shale and quartz sand were 85.87, 81.44, 59.65, and 55.98 mg/kg, respectively. Phosphorus desorption was also studied to analyze the substrates' adsorption efficiency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substrates' ability to be reused for treatment. It was noted that the removal performance for the different forms of phosphorus was dependent on the nature of the substrate and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of particulate phosphorus was much easier using shale. Whereas anthracite had the highest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SRP) adsorptive capacity, biological ceramsite had the highest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DOP) removal capacity. Phosphorus removal by shale and biological ceramsite was mainly through chemical adsorption, precipitation or biological adsorption. On the other hand, phosphorus removal through physical adsorption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or ion exchange) was dominant in anthracite and quartz sand.  相似文献   
719.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是一种将变容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选择器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同步脱氮除的以序批曝气-非曝气方式运行的充放式间歇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文中主要介绍了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的发展、应用情况及其工艺特点、经济评价,存在问题,就该工艺在国内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20.
基于对北黄海典型麻坑群海域某单位麻坑内部和外缘沉积物中不同赋存形态的、甲烷(CH4)和硫化物等参数的分析,探讨了麻坑独特的环境中的转化与埋藏机制、沉积物-水体系的释放及对区域循环的影响.研究表明,沉积物中碎屑态(Det-P)是主要的赋存形态(>50%),其次是有机(Org-P)、铁结合态(Fe-P)和自生态(Auth-P),交换态(Exch-P)对总的贡献较小;麻坑内部与麻坑外缘处沉积物中溶解态活性(DRP)向水体的释放通量分别为2.84μmol/(cm2·a)和1.03μmol/(cm2·a),对上层水体的贡献依次为19.6%和3.03%,是上层水体的重要来源.麻坑内外的埋藏速率与转化过程存在不同;研究区地下水的渗漏是的沉积速率和释放通量都普遍高的原因.北黄海麻坑区沉积物中的保存与转化还与浅层CH4的逸出相关,潜在提高黄铁矿的生成速率.较高的沉积物-水界面通量必然对区域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深远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