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393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2754篇
基础理论   434篇
污染及防治   616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31.
热活化和酸活化给水处理厂废弃铁铝泥的吸磷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酸活化和热活化方式对给水厂废弃铁铝泥(ferric and alu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FARs)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活化和热活化均能提高FARs的吸附能力,其中经2mol·L-1HCl酸活化的FARs(AH2.0-FARs)和300℃热活化的FARs(H300-FARs)取得最好的吸附效果.结合SEM和XRD表征技术对活化机制分析得知,两种活化方式均会使FARs变得疏松、多孔,从而提高FARs对的吸附能力.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模型均可很好地反映活化前后FARs的等温吸附过程,FARs对的理论饱和吸附量由活化前的20.48mg·g-1分别增加到22.86mg·g-1(AH2.0-FARs)和29.66mg·g-1(H300-FARs).低pH值有利于FARs对的吸附.此外,解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活化后的FARs能够更好地固定.因此,活化后的FARs是一种相对更好的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832.
本实验以自行分离得到的具有解能力的菌株BL-21为研究对象,经鉴定为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laterosporus),以蜡状芽孢杆菌BC-01为对照菌株,对菌株BL-21的解能力进行研究。分别以4种不同土壤(大豆土、小麦土、玉米土、水稻土)为唯一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以小麦土为唯一源的培养液体中菌株BL-21的解能力要大于菌株BC-01.在以玉米土,大豆,水稻土唯一源的无机液体培养基中BL-21的解能力于BC-01的解能力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33.
采用氢氧化钽为吸附剂,对水中酸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酸盐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越小,氢氧化钽对酸盐的吸附量越大,当pH值为2时氢氧化钽对酸盐的吸附性能优,并且pH值对酸盐的吸附量影响较大;酸盐的初始浓度越大,吸附量越大,吸附平衡时间越短;氢氧化钽对酸盐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5℃、pH=2、初始浓度为200 mg/L、吸附30 min时达到平衡时最大吸附量为76.69 mg/g。吸附后的氢氧化钽红外谱图在1066 cm-1处出现特征峰,该峰恰好是吸附酸盐的伸缩振动峰,并且在638 cm-1与670 cm-1之间Ta-O键由于酸盐的吸附发生了蓝移。采用6 mol/L的NaOH对吸附了酸盐的氢氧化钽进行解吸,当pH=12时解吸率为52.45%。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钽能够有效的去除水溶液中酸盐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834.
低浓度含磷水体除磷填料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向衡  韩芸  刘琳  邹然  程启明  刘超翔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2):3227-3233
通过对不同填料进行初筛,选择红瓦、环保砖和水泥砖作为研究对象,对低浓度含水体进行吸附能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 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合理地描述低浓度含水体中各填料的等温吸附特性,Langmuir方程中3种填料对的理论饱和吸附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红瓦(38.13 mg·kg-1)>环保砖(25.79 mg·kg-1)>水泥砖(8.85 mg·kg-1),Freundlich方程中反应吸附能力的K值由大到小的规律同Langmuir方程的饱和吸附量一致.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速率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填料对素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从可决系数来看,Elovich型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从释放及其安全性分析,3种填料没有向水体释放,释放的重金属元素非常低,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各填料出水均偏碱性,因此,选择湿地植物时必须具有较强的耐碱性.综合考察得出,红瓦和环保砖可作为处理低浓度含水体的除填料.  相似文献   
835.
陈垚  龙腾锐  周健  刘俊  甘春娟 《环境科学》2009,30(9):2592-2597
针对现有除技术存在的问题,以高盐高榨菜腌制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酸盐生物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形态的转化.结果表明,以3%的盐度(以NaCl计,下同)废水启动反应器,通过两阶段盐度逐步提升法,在进水有机负荷(COD)0.45kg.(m3.d)-1,负荷(PO43--P)5.0 g.(m3.d)-1,DO 6 mg.L-1,水温30℃,且未排泥的条件下,成功构建了超高盐(7%盐度)条件下的酸盐还原系统.通过该酸盐还原系统运行26个周期中,对平衡及污泥中形态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平均每日有41.8 mg.L-1的外源损失,而污泥中共有155 mg的内源通过形态转化以及酸盐还原途径损失,占外源损失量的14.2%,占系统损失总量的12.5%.系统构建过程中污泥的形态主要以Org-P→NaOH85-P→HCl-P→NaOH-P→BD-P→H2O-P途径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836.
浓度50mg/L的实验室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以鸟粪石(MAP)形式回收的最佳摩尔配比,并借助X-衍射(XRD)对不同摩尔配比条件下得到的沉淀物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pH=9.5时,以鸟粪石形式回收的最佳Mg:N:P=4:1.6:1。对沉淀物的XRD分析发现,在pH=9.5,当固定Mg:P=1.6时,N:P=1时沉淀物中基本不含MAP,当N:P=2时,生成的沉淀物中混有少量的副产物Mg(3PO)42,当N:P2时则生成较纯的MAP;当固定N:P=4时,Mg:P=2是生成较纯的MAP的临界值,超过此比例则生成副产物Mg(3PO)42;当反应按照理论配比投加氨氮和镁盐时,所得产物基本不是MAP,而是副产物Mg(3PO)42。故鸟粪石沉淀结晶反应中应尽量提高氨氮配比,并避免投加过量的镁盐,以保证回收产物的纯度。  相似文献   
837.
对黄土高原坝系流域(P)的湿沉降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了降雨-径流过程中各形态的输出变化,探讨了黄土高原坝系流域湿输出分异特征及其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湿季(7、8月)共11场降雨,产生的湿沉降负荷为30.8 kg,湿沉降通量为0.16kg·hm~(-2),干季(9月)共3场降雨,产生的湿沉降负荷为20.51 kg,湿沉降通量为0.11 kg·hm~(-2),干湿季湿沉降负荷呈现出明显差异性;选取3场降雨过程(降雨量从小到大)进行动态分析发现,流域湿沉降负荷分别为3.33、7.51和6.35 kg,相应的本地区湿沉降通量依次为0.02、0.04、0.03 kg·hm~(-2),3场降雨总(TP)的输出负荷为1.5×10-3kg,溶解性总(DTP)的输出负荷为1.24×10~(-3)kg,PO_4~(3-)-P的输出负荷为7×10-4kg,表明该地区湿沉降以可溶性为主.根据单因子评价方法中的标准指数法,发现流域水质不能满足Ⅴ类水质标准,应对流域水体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38.
以天然方解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pH值与不同粒径方解石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设置了不同质量浓度系列溶液,加人1g不同粒径,即小于100目、100~180目、180~325目和325目的方解石,在PH值分别为9.00±0.02、7.00±0.02和6.00±0.02时.研究方解石对的吸附效果,并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方解石对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方解石的粒径越小,对的吸附能力越强,在本实验选取的粒径范围内,325目方解石对酸盐的吸附效果最好;但180~325目方解石对的吸附能力与325目方解石的差别不大,实际应用中,选用180~325目方解石即可取得对的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方解石吸附的重要因素,pH为6时,由于方解石微溶产生的Ca2 与水体中PO3-4结合形成Ca-P化合物,使其吸附效果较好;pH≥7时,通过方解石吸附作用、与碳酸钙共沉作用及以方解石作为结晶核的钙化合物结晶作用去除;pH为9时方解石对PO3-4吸附效果好于pH值为7时.  相似文献   
839.
深圳湾及邻近水域总溶解磷的来源和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0~2012年每月一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中总溶解(TDP)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现场盐度和溶解无机(DIP)实测数据探讨TDP的组成和来源以及DIP和溶解有机(DOP)之间的转化.结果表明,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部沿岸TDP质量浓度分别为(0.26±0.22)和(0.05±0.02)mg/L.研究期间,珠江口东南部沿岸TDP质量浓度的年内和年际变化不大,趋势平稳.在深圳湾,由于受到周边陆源排放的影响,TDP质量浓度在丰水期较低,枯水期较高,且在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从0.24mg/L上升至0.33mg/L, 而在2005~2012年则呈下降趋势,从0.33mg/L下降至0.16mg/L.研究海区中的TDP具有“保守性”,主要来自陆源排放.依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的珠江口东南部沿岸TDP的陆源质量分数约为53.9%,而深圳湾的均大于80%. TDP的赋存形态从河口的以DIP为主逐渐转变至近外海的以DOP为主,可能暗示从河口向海迁移期间,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使DIP转化为DOP的速率大于DOP转化为DIP的速率.  相似文献   
840.
Constructed wetlands have emerged as a viable option for helping to solve a wide range of water quality problems. However, heavy metals adsorbed by substrates would decrease the growth of plants, impair the functions of wetlands and eventually result in a failure of contaminant removal. Typha latifolia L., tolerant to heavy metals,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Pb/Zn mine tailings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is study examined e ects of iron as ferrous sulfate (100 and 500 mg/kg) and lead as lead nitrate (0, 100, 500 and 1000 mg/kg) on phosphorus utiliz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 Wetland plants (T. latifolia) were grown for 8 weeks in rhizobags filled with a paddy soil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amount of iron plaque on the roots and phosphorus adsorbed on the plaque decreased with the amount of lead addition. When the ratio of added iron to lead was 1:1, phosphorus utilized by plants was the maximum. Total amount of phospholipids fatty acids (PLFAs) was 23%–59%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erobic bacteria, and methane oxidizing bacteria was also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but opposite was observed for other bacteria and fungi.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mostly controlled by the addition of ferrous sulfate and lead nitrate in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