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393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2754篇
基础理论   434篇
污染及防治   616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8 毫秒
841.
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富集污泥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装置。以A2/O厌氧段污泥为种泥,进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菌的富集,并对富集有反硝化聚菌的污泥进行了反硝化聚活性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菌存在于A2/O厌氧段污泥中,反硝化聚菌占总聚菌的比例为23%,该种污泥可作为反硝化聚工艺的种泥;由于常规的聚菌被淘汰聚菌的数量由6.8×107个/mL减少到1.1×103个/mL,但通过选择和富集聚菌总数由1.1×103个/mL增加到8.2×104个/mL,且反硝化聚菌占聚菌总数的比例也由23%提高到94%,酸盐去除率由最初的9.86%上升到95.2%,出水酸盐的浓度为0.79mg/L;通过改变进水中不同酸盐浓度验证体系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42.
生态聚磷石对低浓度景观水的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型填料水化硅酸钙对景观水中低浓度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浓度、投加量对除率的影响,同时采用以水化硅酸钙为填料的滤床,研究其实际低浓度景观水中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初始浓度为0.3mg/L的低浓度模拟水,在投加量为1500mg/L、反应时间为24h时,水化硅酸钙对模拟水中除率达到60%以上,针对浓度为0.50mg/L的实际景观水,投加量为800mg/L时,除率达到65.0%;动态试验中,水力停留时间为60min、初始浓度为0.15~0.3mg/L,运行8d后,过滤床除率保持在44%以上。  相似文献   
843.
实验对恒液位SBR工艺脱氮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缺氧/好氧段,可以有效的实现硝化反硝化脱氮和好氧摄,缺氧时,进水补充的碳源及时满足了反硝化的需求,系统同时还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厌氧段,溶解氧快速降至0mg/L在进水补充的碳源条件下释充分,从而保证后期摄完全,整体高效脱氮除。  相似文献   
844.
在CAST反应器中引入自制悬浮填料,构成了CAS-BT复合反应器,采用人工配制废水,对其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当进水TP为25mg/L左右时,经历了近80d时间的试验运行,TP的去除率高达99%左右,显示出CAS-BT工艺具有很强的除能力。试验发现:原水中含量越高聚微生物数量越多,系统聚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845.
城市污水除磷技术研究——化学强化一级除磷与生物除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使用化学强化一级除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指出了化学絮凝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消耗人类有限资源及环境污染大等缺点,认为该种除方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物除技术因操作方便及二次污染小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介绍生物除技术的微生物学、除效率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取得的部分结果,认为科研工作者应重视该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6.
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安文超  李小明 《环境科学》2008,29(5):1295-1302
研究了南四湖及其主要河流人湖口18个表层沉积物对的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及其吸附等温线,并对湖区沉积物对吸附特征及其理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沉积物,对酸盐的吸附具有一致的特征.在前10h沉积物对酸盐的吸附量基本达到或超过平衡吸附量的80%,并且在0~1.0 h内吸附反应迅速.在本研究条件下,表层沉积物的cEPC的变化范围为0.010~0.157mg·L-1, Qmax的变化范围是86.74~118.32 mg·kg-1, TQmax的变化范围是99.97~281.11 mg·kg-1·cEPC、NAP、m、Qmax和TQmax与Ads-P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Ads-P含量可以作为指导南四湖水体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 m与TQmax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吸附效率不仅体现的是对外来的吸附效率,还应当包含对本身释放的再吸附的效率.对于南四湖沉积物TQmax、NAP和Qmax起到同样的贡献.沉积物的NAP与cEP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总的趋势就是,当上覆水中含量相等时,具有高的NAP的沉积物易于向上覆水体释,反之具有较低NAP的沉积物易从水中吸附.  相似文献   
847.
三峡水库主要支流沉积物的磷吸附/释放特性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以三峡水库主要支流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表层沉积物为对象,通过连续提取法分析4种沉积物的赋存形态,模拟研究了pH和温度对不同沉积物吸附/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表层沉积物赋存形态均以无机为主(占总含量的59.29%~78.82%),其中钙结合态(Ca-P)含量大于铁/铝结合态(Fe/Al-P).上覆水pH值对沉积物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中性条件下释放量最低,酸性条件下由于占优势的Ca-P大量溶解导致释放量大于碱性条件,因此,水体酸化易增加三峡主要支流(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的释放风险.pH值变化亦明显影响沉积物对于的吸附,pH在6~8范围内,4种沉积物对于的吸附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吸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小江大宁寸滩香溪.偏酸性条件(pH6)下过多的H 与固体表面竞争溶解态活性(SRP);偏碱性条件(pH>8)下大量的OH->与SRP竞争沉积物表面的吸附位,故这-pH值范围内(pH<6或pH>8)的吸附量明显减少.在4种沉积物上的吸附为吸热过程,不同温度下(278K、293K、303K)沉积物对P的吸附均符合修正后的Langmuir模型,标准吸附热为18.92~46.63 kJ·mol-1其中,从水体分配到大宁河沉积物中的标准吸附热最大.  相似文献   
848.
全耦合活性污泥模型(FCASM3) Ⅰ:建模机理及数学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培德  王如意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2):2404-2419
在充分分析活性污泥系统中生物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活性污泥系统生物去除营养物质的细观机理模型--全耦合活性污泥模型(Fully Coupled 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3,简称FCASM3).FCASM3将系统中微生物划分为8类菌群,包含31种组分、72个子过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将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微生物进一步细化,充分考虑了系统中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FCASM3引入了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实现了对两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模拟;FCASM3不仅包含聚糖菌的有关生物反应过程,而且还考虑了聚菌(非反硝化聚菌和反硝化聚菌)以及聚糖菌的厌氧维持过程,为直接体现温度对生物反应的影响,FCASM3将温度作为一个变量直接耦合到生物反应速率方程中.  相似文献   
849.
一株源于污泥浓缩池厌氧除磷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浓缩池污泥为细菌分离的种泥,利用传统和现代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相结合手段,分离出一株源于污泥浓缩池的厌氧除功能菌(NA菌),从细菌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三方面确定了所得细菌的分类地位,利用静态厌氧反应对其进行厌氧除特性初探. 结果表明:可将NA菌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同时具有反硝化和厌氧除产生化氢(PH3)的双重功能. 随着培养时间的不断增加,NA菌总数,TP去除率和PH3生成量分别由第7天的1.2×103 mL-1,7.66%和0.124 mg/L上升至第21天的1.7×104 mL-1,11.50%和0.465 mg/L,PH3生成量与TP去除率,NA菌总数之间表现为同步一致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未进行驯化,NA菌的厌氧除产生PH3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850.
吕梁  王兆德  张帅  张志剑 《环境科学》2008,29(7):1884-1889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以猪场废水(粪尿及冲洗水等混合废水)为例,研究传统SBR(A/O模式)与反硝化聚(DNPAO)SBR在脱氮除及有机质降解方面的可行性及其功效.结果发现,采用传统SBR工艺直接处理猪场废水,其处理系统效率较低,处理效果不稳定,出水水质不佳,废水处理后出水TN、TP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89.08%、86.04%和93.88%.而改用反硝化聚SBR,同时配以微动力曝气法,采用废水输入两步法与双循环"厌氧-缺氧/微氧"运行模式,可实现猪场废水TN、TP和BOD5去除率分别高达93.95%、99.26%和99.93%.由于其独特的工艺设计可使处理水NO-3浓度和输出负荷"双低".同时ORP、pH与DO 3项关键参数的动态变化可以间接地揭示微动力曝气SBR技术运行状态及出水水质,但在实际条件下的中试运行成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