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0篇
  免费   811篇
  国内免费   2333篇
安全科学   827篇
废物处理   317篇
环保管理   288篇
综合类   4827篇
基础理论   851篇
污染及防治   1029篇
评价与监测   260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19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51.
TiO2 films were deposit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DC pulse magnetron sputtering system.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s,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 film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orking pressure was the key deposition parameters influencing the TiO2 film phase composition at room temperature,which directly affected its photocatalytic activity.With increasing the working pressure,the target self-bias decreases monotonously.Therefore,low temperature TiO2 phase (anatase) could be deposited with high working pressure.The anatase TiO2 films deposited with 1.4 Pa working pressure displayed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by decomposition of Methyl Orange solution,which the degradation rate reached the maximum (35%) after ir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light for 1 h.  相似文献   
952.
纳米TiO_2/SiO_2复合颗粒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纳米TiO2粒子的光催化性能和可回收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SiO2复合颗粒。利用XRD与比表面积测试仪,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颗粒的比表面积和其中纳米TiO2的粒度与晶型的影响情况,发现纳米TiO2的锐钛矿型转变温度由常规的350℃升高到600~700℃。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的复合颗粒、不同Ti/Si比及其添加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700℃下热处理2h,Ti/Si比为1.5的复合颗粒对100mg/mL的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其最佳使用量仅约为1.5g/L。  相似文献   
953.
CeO_2/Fe_2O_3对高浓度苯酚废水微波诱导的氧化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浓度苯酚废水提出了用复合催化剂CeO2/Fe2O3进行微波诱导催化氧化的降解方法,并与单一催化剂Fe2O3的催化氧化效果进行了比较,对两者的表观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比单一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高15%以上,其主要原因是CeO2/Fe2O3复合物具有很强的催化能力和较高的干电流变活性,有利于电子的迁移和羟基自由基·OH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苯酚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954.
通过利用UASB反应器,考察了COD和亚硫酸盐浓度的比值对烟道气含硫废碱液厌氧消化的影响。实验表明,在HRT为36h,SO3^2-负荷为0.484).56kg/(m3·d),SO3^2-浓度为800mg/L条件下:COD/SO3^2-比值决定了SO3^2-的去除率。当比值为1时,SO3^3-的还原率为53%;当比值为1.5时,SO3^2-原率为68%;比值为2时,SO3^2-的还原率在80%以上;当比值为3时,SO3^2-原率先上升至87%再下降到75%。  相似文献   
955.
改良A~2/O工艺预缺氧池中的脱氮作用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A2/O工艺中预缺氧池有较强的脱氮作用,其脱氮作用占整个系统氮去除率的15.11%。通过对预缺氧池氮元素进行物料平衡,分析和证实改良A2/O预缺氧池中可以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可以有效减少能耗和降低运行成本,这对我国污水厂的改造,提高出水水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56.
对酶工程而言,在反应体系中保持较高的酶的活性和稳定性是取得较高酶催化效率的关键。文章考察了不同参数,即含水量W0、缓冲液的种类、pH和离子强度、AOT浓度和酶浓度对Irpex lacteusdft-1漆酶在AOT/异辛烷反胶束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活性随W0的增大而提高,当W0>35,其活性不再有明显的变化,而其稳定性在较小的W0下较好。酶的最佳反应pH为4.2,但稳定性随pH的升高而增强。在较小表面活性剂浓度下,酶活性和稳定性较高,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提高,酶活性和稳定性下降。不同的缓冲液体系对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影响不同,酶活性随缓冲液离子强度提高先升高而后下降,而酶在较小的离子强度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酶浓度升高其活性提高,但对酶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7.
选用氢氧化钠(NaOH)、一乙醇胺(MEA)、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等4种物质和ω[Ca(OH)2]为5%混合作为吸收剂,对半干式涤气法脱除CO2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雾化器转速、CO2浓度、吸收剂及其浓度变化时对脱碳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合适的反应条件为:t=150℃,φ(CO2)=10%,ω(吸收剂)=10%,雾化器转速n=10×10^3r/min,在此条件下,吸收剂脱碳效果由强到弱为DETA+Ca(OH)2〉NaOH+Ca(OH)2〉TETA+Ca(OH)2〉MEA+Ca(OH)2,相应的最高脱碳率为51%〉48%〉44%〉12%。与传统的湿法相比,半干式涤气法具有方便、经济、能耗低、腐蚀性小、污染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58.
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iO2光催化氧化是一项很有应用前景的高级氧化技术,本文综述了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藻毒素的机理及其改进技术(包括TiO2光催化剂的改良和以TiO2光催化氧化为基础的组合工艺),并对该技术投入实际应用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9.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在逐步上升,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对人类农业生产可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一系列的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未来高CO2浓度下,水稻的生育期会缩短;光合作用有所提高;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含N量降低,P吸收增加;促进了根系生长和土壤呼吸等。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0.
以苯为目标污染物,玻璃弹簧负载型TiO2膜为催化剂,在紫外线照射下,探讨了自制反应器内湿度、苯气体的流速和初始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流速为5L/min时苯的降解效率为74.6%,湿度为30%时苯的降解效率为81.6%,初始浓度为0.158mg/L时苯的降解效率为94%,在这三种情况下苯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