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红  张昱  任立人  杨敏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9):4649-4656
为了比较不同废水中残留抗生素及其相关物质的抑菌活性,利用建立的废水残留效价测定方法优选出抑菌活性强、效价线性范围宽的参照抗生素进行抗生素生产废水效价当量测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作为标准菌株,通过不同抗生素的效价标准曲线从20种抗生素中优选出线性范围宽、抑菌能力强和便宜易得的红霉素作为标准参照抗生素。对土霉素和螺旋霉素2种生产废水的残留效价进行测定,发现用红霉素效价当量与土霉素/螺旋霉素效价当量表征呈显著正相关(p-1,螺旋霉素生产废水1.66 mg·L-1,磺胺甲恶唑生产废水0.56 mg·L-1,6-氨基青霉烷酸生产废水0 mg·L-1),与几种抗生素本身的抑菌能力的排序一致。  相似文献   
12.
13.
红霉素发酵菌湿渣中约含2.5%的锌,经直接烘干后灼烧实验表明,可获得ZnO含量高达87.15%的氧化锌烧渣。烧渣中铅铜镉铁含量远低于同位品的锌焙砂,是生产高纯氧化锌的最佳原料,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丹  马玉龙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4):38-39,59
利用微生物法对红霉素膜浆中的红霉素药物残留量进行测定,红霉素残留量为265.88μg/mL。再通过调节pH值不同对膜浆残留红霉素的降解进一步研究。利用盐酸将膜浆的pH值调到2时,残留红霉素浓度为15.03μg/mL;降解率为94.35%。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抗生素已成为一类备受关注的新型环境污染物。为了探究这类化合物对各类生物的毒性效应,本实验以红霉素(ERY)、恩诺沙星(ENR)、磺胺甲恶唑(SMX)这3种常见的抗生素作为代表,研究其单独作用和两两联合作用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蛋白合成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RY、ENR和SMX对小球藻的96 h-EC50分别为85.7、124.5和1 672.7μg·L~(-1),且3种抗生素两两联合时对小球藻的毒性作用类型均为协同作用。此外,当暴露于环境浓度的抗生素时,无论是单独加药还是联合加药,除ERY处理组的小球藻的蛋白合成被轻微抑制外,其他各处理组的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展现出低剂量刺激效应。对于MDA产量,ENR处理组的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他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故环境浓度下的ENR并没有对小球藻造成明显的氧化损伤,而其他2种抗生素则对小球藻造成了氧化损伤。该研究为低浓度混合抗生素在淡水环境中联合暴露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底泥中红霉素耐受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评估抗生素残留的环境风险,了解长期受低浓度红霉素污染条件下,水体底泥中红霉素耐受菌群结构的变化特点,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长期受低浓度红霉素污染的水体底泥中红霉素耐受菌群结构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培养方法,从底泥中可分离筛选出3株对红霉素有耐受能力的菌株,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土壤芽孢杆菌(Solibacillus silvestris)以及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其中敏感菌蜡样芽孢杆菌经低浓度红霉素诱导对红霉素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进一步构建底泥耐药菌群16S rDNA克隆文库发现,底泥中红霉素耐受菌群可分为三大类群,其中未获培养的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在整个文库中比例最大,占65.06%,其次为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梭菌纲(Clostridia),分别占文库比例33.73%和1.20%.文库中可培养的耐药菌优势类群为芽孢杆菌纲,与传统培养方法得到的结果相一致.上述研究表明,在长期受低浓度红霉素污染的环境中,红霉素耐药菌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潜在性,将可能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应当重视其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中驯化筛选出红霉素高效降解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在温度为30℃,pH为7.0~7.5,红霉素初始投加浓度为30 mg/L时,该降解菌对红霉素的5日降解率可达76.6%。在曝气生物滤池(BAF)中,以生物陶粒和火山岩作为滤料,考察功能降解菌生物强化处理地表水中红霉素药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红霉素降解菌的投加对BAF的挂膜启动时间影响不大。曝气量和水力停留时间对BAF去除红霉素均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曝气量的增大,红霉素的去除率呈现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降低,红霉素去除率逐渐降低。通过稳定运行效果分析可知,投加降解菌的生物陶粒BAF和火山岩滤料BAF对红霉素的去除率比未投加降解菌的BAF分别提高33.9%和40.1%,表明采用生物强化技术提高BAF对红霉素的生物去除效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从除磷过程、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消耗过程、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合成与消耗过程、胞外聚合物(EPS)的总量变化过程及比呼吸速率(SOUR)的变化过程等多个角度出发,系统地研究了高浓度(10 mg·L~(-1))红霉素和土霉素对EBPR系统的短期冲击作用.结果表明,高浓度(10 mg·L~(-1))红霉素和土霉素在24 h之内均能对除磷过程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除磷效率分别下降至63.3%和61.2%.抗生素对VFA的消耗过程并无明显作用,而对PHAs的厌氧合成和好氧消耗过程影响较为显著.同时,高浓度(10 mg·L~(-1))抗生素对EPS中蛋白质(PN)合成量的抑制率在26.7%以上.SOUR变化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抗生素对EBPR系统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抑制显著,在高浓度(10 mg·L~(-1))抗生素反应器中抑制率在16.0%以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土霉素比红霉素对EBPR系统的抑制更为显著,且EBPR系统的好氧过程比厌氧过程更容易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物化回流冲击新工艺处理红霉素高浓度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霉素工业废水COD浓度高,处理困难。通过采用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并采用“物化回流冲击”新工艺,可使出水达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实验表明:该法具有COD去除效果好,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氧化物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用于去除水中红霉素,对铁氧化物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与磁强测定,研究去除红霉素的效果及影响效果的因素,探讨吸附动力学、热力学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铁氧化物为磁性的Fe_3O_4和γ-Fe_2O_3,磁性良好,可从水中通过磁分离回收。磁性铁氧化物修饰后显著提高MWCNTs对红霉素的去除效果,对于红霉素初始浓度为20 mg/L,0.5 g/L磁性的MWCNTs 30 min红霉素去除率达到87.23%。红霉素去除率随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红霉素初始浓度的增大而下降,随p H值的提高而略有增大。吸附过程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是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辅的吸热反应。吸附红霉素的磁性MWCNTs通过微波辐射可实现再生循环使用,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