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7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530篇
废物处理   129篇
环保管理   1721篇
综合类   2854篇
基础理论   102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72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宏观     
《中国安防》2015,(Z1):17-21
商务部:中国实际已成资本净输出国商务部网站显示,中国2014年实际使用外资(FDI)约为1196亿美元,增长1.7%;2014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1029亿美元,增长14.1%。虽然从数值上看,此前外界关注的对外投资超过吸引外资的说法并未实现,但2014年两者的差值相较于2013年(274.16亿美元)已缩减至167亿美元,将近64%的幅度。“(对外投资)如果包括我国企业在国(境)外利润再投资和通过第三地的投资,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相似文献   
862.
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推动了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通过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在中国发展方式面临绿色转型的背景下,这一新型金融模式对于中国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该研究利用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交互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系统GMM以及替换变量等稳健性方法检验后仍然成立;在影响维度方面,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的促进效果主要通过提高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实现。而使用深度的影响并不显著。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降低创新主体的交易成本和融资效率激发创新活力,驱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数字金融"赋能"绿色金融提质增效,提升绿色服务效率、降低绿色服务成本以及资金流向监测等功能,推动绿色发展。③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尚未表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特征,但其绿色效应伴随着地区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呈现递减趋势,这一促进效果在空间分布上也展现了包容性增长的普惠特征;同时,更完善的金融监管措施也有助于数字金融发挥其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绿色增长效应,有助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6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绿色技术创新是缓解经济-环境矛盾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非对称创新”理论构建的市场-制度技术三维框架,将其解构为市场化进程、环境规制、政府资助、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五个细分指标,使用定性比较分析(QCA)和必要条件分析(NCA)相结合的方法,从组态视角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区域差异、关键驱动因素和实现路径展开研究。研究表明:①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集聚辐射效应,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自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南、黄河中游、东北、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依次递减,东部、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集聚辐射效应更为显著。②NCA方法表明市场化进程、环境规制、政府资助、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均是实现20%及以上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不充分),其中R&D经费投入、市场化进程和R&D人员投入必要性更为显著。QCA必要条件分析显示,R&D经费投入是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不存在非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QCA必要条件分析结果集是NCA结果的子集,两种方法结论互补互证。③QCA组态分析显示,实现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有两条,分别是技术投入主导下市场驱动型和技术投入主导下自主开放型路径;导致非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有两条,分别是多因素匮乏型和市场局限下资源诅咒型路径。文章丰富了技术创新理论,凸显了非对称创新的中国情境,为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找动力、补短板、发现可实现路径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64.
城市绿色空间生态规划的方法与实践——以扬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绿色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色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管理水平等。城市绿地建设必需实现从传统物理规划走向生态规划的转变。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规划方法,以扬州市为案例,从风景名胜区、河流与湿地、道路与广场、居住区、立体空间绿化、森林公园、都市农业、城郊生态缓冲带、生态功能保育区等方面进行了绿色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865.
汽车制造行业清洁生产分析方法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津丰田汽车项目为例,从生产工艺先进性、能源与资源利用合理性、产品清洁性等方面对汽车制造行业清洁生产进行分析。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内及国际汽车工业涂装漆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说明汽车制造行业实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66.
ThepracticaluseofAzotobacterchroococcumasbiofertilizer hasbeenincreasinglyidentifiedinrecentyears.Oftentheefficacy ofthesebacteriaisassessedonthebasisofcropresponseswithout knowingthesurvival,persistenceandcompetitiveabilityofthein troducedstrain.Inoculat…  相似文献   
867.
Ueda  Y 《产业与环境》1997,19(2):40-44
1994-1995年进行一项覆盖日本制造公司和建筑公司的现场绿色技术调查。本文作者把现场绿色技术定义为由于现场工作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而产生的技术,包括从设备和工艺的改进到使用简单新办法来控制和重新利用废材料,1996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确认了82种现场绿色技术,本文中描述了其中由建筑公司开发的8种,关于这些及其它现场绿色技术的技术信息将在WWW网址http://www.unep.or.jp/g  相似文献   
868.
金华生态城市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态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城市化相统一。金华生态城市建设具有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与精神文化基础。绿色商城的建设与发展是有效解决生态城市发展的生态技术与生态产品的供求问题的有效途径。绿色商城与区域生态产业的有效结合所形成的绿色块状经济模式,是生态城市、乃至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869.
纺织品回收,重复利用和再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ur.  M 《产业与环境》1995,17(3):23-25
与纺织品有关的直接和间接环境影响,可通过重复利用或再制造来延长其有用寿命而降低。用于生产纺织吕的原材料需要根据其环境影响重新考虑。如目前许多国家中所实行的那样,不同类型废物分离再循环可以为扩大现有纺织品回收与再生系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70.
根据我部决定(见本刊1999年第2期第159页)和有关专家推选评定,施济普、赵崇奖、朱华(的论文《衣裳牢山西坡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与物种组成》[2005,11(1):1~7]和魏明宝、崔长征、方呈祥、张甲耀、王海、王亚芬的论文《铜绿假单胞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研究》[2005,11(1):74~77]获本刊2005年第1期优秀论文奖.本刊将授予两篇论文奖金各500元人民币,授予两篇论文的每在作者获奖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