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2篇 |
免费 | 595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30篇 |
废物处理 | 33篇 |
环保管理 | 222篇 |
综合类 | 1081篇 |
基础理论 | 12篇 |
污染及防治 | 18篇 |
评价与监测 | 4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目的为了挖掘大气腐蚀速率与金属化学成分和暴露时间两个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针对数据集特点,提出一种局部保持投影(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和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s)结合的大气腐蚀速率预测模型(LPP-GBDT)。方法采用LPP算法对金属化学成分进行降维处理,得到金属化学成分低维特征,然后引入时间因素,并利用GBDT进行建立预测模型。以青岛海洋大气环境下积累的16年内的腐蚀速率数据进行模型性能验证,结果 LPP-GBDT模型测试集平均绝对误差为1.73μm/a,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6.30%。正交化LPP-GBDT模型测试集平均绝对误差为1.21μm/a,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4.42%。结论与多个典型预测模型相比,LPP-GBDT模型基于暴露时间和化学成分因素实现了大气腐蚀速率较为准确的预测,对特定环境下金属选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2.
953.
为获得核废料储罐与周围环境界面的温湿度信息,以便模拟不同地质处置时期储罐表面的腐蚀环境,通过对一些典型核能利用国家在高放核废料安全处置研究中对储罐表面温度的长期演变计算进行调研,结合不同埋藏模式推测出适于我国的核废料储罐表面温度演变规律。同时根据国内外对核废料储库中缓冲/回填材料饱和度的变化情况推测我国核废料储罐表面环境中膨润土含水量的时间演变趋势。研究表明,储罐表面初始时温度快速升高,至温度峰值后逐渐下降,为安全起见,最高温应设计低于100℃。膨润土的饱和度受到核废料衰变释热及地下水入渗的双重影响,早期以核废料衰变主导,后来受地下水入渗影响显著。一般认为储罐表面膨润土在3年左右含水量明显增加,约10年左右达到饱和。温湿度长期演变预测将为我国核废料储罐表面腐蚀演变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4.
近年来,随着腐蚀研究的不断深入,船舶上一些异常快速的腐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由此发现微生物腐蚀在船舶上的大量存在。与其他工业体系相比,我国船舶系统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在重视程度和机理研究层面存在一定差距,亟待加强机理和防护技术领域研究。针对这个问题,文中系统分析了船舶微生物腐蚀的发生位点与危害、腐蚀微生物群落结构、船舶材料的微生物腐蚀以及防护措施等四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船舶微生物腐蚀研究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以期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55.
956.
介绍了铜及铜合金海水管路、钛合金管路以及不锈钢管路腐蚀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不同材料海水管路的失效特征,进而分析适用于海水管路的腐蚀防护技术,如电化学保护技术、表面处理技术,为海水管路的腐蚀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7.
为提高管道腐蚀退化分析模型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加强管道安全性管理,提出一种通用的基于贝叶斯理论考虑随机效应的逆高斯(IG)过程退化分析方法。根据系统退化随机效应信息,并结合直接处理在线预测数据集的方法,利用贝叶斯方法建立一个简单的IG模型和随机漂移(RD)、随机波动(RV)、随机漂移-波动(RDV)等3个随机效应IG模型。基于相关模型参数产生的后验样本,通过贝叶斯χ2优度检验得到的概率分别为简单IG模型为0.981 3;RD-IG模型为1.00;RV-IG模型为0.925;RDV-IG模型为0.994 7。案例结果表明:RD-IG模型对数据拟合良好,贝叶斯分析方法在实时监测场景下进行退化预测灵活性强;考虑随机效应的退化分析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58.
为解决输油管道易腐蚀,且腐蚀程度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使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PSO)优化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对输油管道内腐蚀速率进行预测。改进的PSO算法提升了自身搜索到全局最优的能力,可为BPNN提供最优初始权值和阈值,从而有效避免BPNN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发生。以某条输油管线为例,分别运用标准的BPNN模型、PSO-BPNN以及改进的PSO-BPNN对该管线内腐蚀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PSO-BPNN的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5.57%,预测精度较BPNN和PSO-BPNN有明显提升。使用改进的PSO-BPNN预测输油管道的腐蚀速率可为管道的检测维修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9.
960.
湿天然气集输管道系统运行时间长,管道腐蚀严重,失效泄漏事故频发,其系统风险评价面临诸多问题,因而研究其腐蚀率预测有重要意义.基于灰色支持向量机(GSVM)方法,综合考虑管道材质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灰色相关分析,并根据结果选取有较高相关度的影响因子作为输入变量,将腐蚀率作为目标输出函数,建立湿天然气集输管道腐蚀预测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比较,发现用该模型计算出的管道腐蚀率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其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吻合程度较高,使预测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