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873篇
安全科学   154篇
废物处理   129篇
环保管理   155篇
综合类   1620篇
基础理论   206篇
污染及防治   659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2):959-960
O3/H2O2/UV降解水中邻二氯苯的性能研究,粉煤灰协同H2O2处理酸性黑210^#染料废水的研究,废铁屑修复土壤镉污染初步研究,硫铁矿烧渣制备聚合磷硫酸铁及应用研究,投加煤粉对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及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应用错流式动态-生物反应器(CDMBR)对己内酰胺废水进行了180 d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测定反应器的出水和上清液的水质,并对污泥进行了耗氧呼吸速率测定.结果表明,上清液COD一直保持在100mg/L以下,而出水的则保持在50 mg/L以下,对上清液的COD去除率达50%,而对氮的去除没有贡献.可溶性细胞产物(SMP)在反应器内容易积累,停留足够的时间后能被生物降解.通过投加抑制剂测定耗氧呼吸速率,发现异养菌、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活性由于F/M的降低和SMP积累受到一定的抑制,但不影响系统的处理效率.跨压力、面流速越大,通量衰减得也就越快.  相似文献   
63.
中水已成为热电厂的重要水源,其深度处理是影响电厂水处理系统的关键。为评估双法在电厂深度处理中的潜力与稳定性,考察了山东某热电厂石灰混凝-超滤(UF)-反渗透(RO)系统不同季节的处理效果及污染物去除特征与各工段贡献率。研究表明:双法对浊度、色度、电导、碱度、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95.82%、96.62%、96.73%、98.22%、96.42%和89.13%,在夏季严重污堵的条件下,也可保障产水达标,是一种有效的中水深度处理技术。预处理仅去除某些大分子腐殖酸类有机物、硬度类物质、悬浮物,富里酸类有机物、氮等其他溶解性物质主要由RO去除(去除率均60%),因此,存在结垢和污堵的风险。不同季节污染物浓度变化不显著,但夏季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代谢和繁殖速率较高,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 FI)大于2,生物指数(biological index, BIX)为1.2左右,这是夏季污堵爆发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64.
针对水性涂料使用过程产生的乙二醇乙醚有机废气,通过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考察了进气浓度、停留时间、液体喷淋量以及循环液pH对净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生物反应器降解乙二醇乙醚废气动力学;采用16S rRNA、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运行条件为停留时间10 s,循环液pH 7.60,喷淋密度1.2 m~3·(m~2·h)~(-1);生化降解乙二醇乙醚的最大反应速率为666.67 g·(m~3·h)~(-1);经过2次进气负荷的提高,反应器中的优势菌属发生变化,由30 d的Methyloversatilis、90 d的Methyloversatilis、Pseudomonas变为145 d的Thauera和Flavobacterium。生物反应器能够高效降解乙二醇乙醚有机废气,去除率可达99.6%,本研究为处理水性涂料产生的醇醚类有机废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5.
孙丽华  丁宇  贺宁  段茜  张雅君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0):2377-2384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BPAC)-超滤(UF)组合工艺去除控制二级出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并对ARGs的去除和BPAC缓解污染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直接超滤工艺相比,组合工艺对水中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AtetW)、磺胺类抗性基因(sul Ⅰ、sul Ⅱ)以及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效果均有较大的改善,这主要是由于BPAC对ARGs的吸附降解作用所致;水中16S rDNA、int Ⅰ 1和DOC含量与不同种类ARGs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强化上述指标的去除可有效促进ARGs的削减;在BPAC投加量较低时,组合工艺的比通量较直接UF有所提高,污染状况明显改善;直接UF时,污染状况与滤饼层过滤模型的拟合度最好,而组合工艺的污染状况与标准孔堵塞模型和滤饼层过滤模型拟合度均较好。BPAC-UF组合工艺是一种较好的去除ARGs的工艺。  相似文献   
66.
平整液废水作为碱性含油废水,一直是冶金行业较难处理的废水之一。搭建了一套厌氧动态生物反应器(AnDMBR),通过梯级驯化的方式,处理COD为2 500 mg·L-1左右的平整液废水。经过88 d的启动驯化,在通量为6 L·(m2·h)-1,HRT为2.5 d的条件下,出水稳定在500 mg·L-1左右,甲烷产率约0.151 L·g-1,动态的一个运行周期可以分为成阶段、稳定阶段和堵塞阶段3个阶段。成阶段出水浊度随动态的逐渐形成而下降;而后动态形成,出水浊度稳定,为稳定阶段;最后为堵塞阶段,跨压差激增,出水浊度上升。同时对驯化及稳定运行阶段的污泥进行了微生物菌群分析,在细菌群落中主要的微生物菌群为Clostridia(梭状芽胞杆菌纲)、Bacteroidia(拟杆菌纲)、Anaerolineae(厌氧绳菌纲)、OP8_1和Spirochaetes(螺旋体纲),其中拟杆菌纲是处理平整液废水的优势细菌菌群。在古菌群落中,Methanolinea(甲烷绳菌属)和Methanosaeta(甲烷鬃毛菌属)为主要菌种,随着反应器的长期驯化和运行,甲烷鬃毛菌逐渐成为反应器中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67.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有效处理是页岩气开发急需解决的关键环保问题之一。针对新页HF-1井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经预氧化结合湿式氧化(PO-WAO)工艺处理的出水COD不达标、含盐量高等技术难题,采用蒸馏处理技术对工艺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蒸馏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表明料液温度和冷凝温度对蒸馏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在料液温度、冷凝液温度、真空度、运行时间分别为80℃、8℃、0.090 MPa和6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通量可达1.750 L·(m2·h)-1,出水COD浓度为95.8 mg·L-1,出水水质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排放的要求。蒸馏出水中电导率为63 μS·cm-1,氯化钠的质量浓度为1.168 0 mg·L-1,可有效降低处理后的压裂废液对周围土壤的盐碱化伤害。  相似文献   
68.
为提高光合产氢反应器性能,构建了一种采用沼泽红假单胞菌CQK01接种的光生物产氢-曝气生物反应器(PBR-MABR)耦合系统。实验表明,在序批培养条件下,由于产氢过程中有机酸和氢离子不断积累,使得PBR系统的产氢速率远低于PBR-MABR系统,其产氢速率为0.49 mmol·(L·h)-1;而PBR-MABR、PBR-2MABRs和PBR-3MABRs的产氢速率则分别可达到0.61、0.76和0.85 mmol·(L·h)-1。这主要是由于有机酸被MABR中的透气上生长的生物不断降解所致。有机酸的降解不仅提高了耦合系统内pH值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系中的产物抑制。  相似文献   
69.
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在不同通量下的膜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适当的通量是-生物反应器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根据通量与临界通量的关系选取了5个不同的通量,考察在这些通量条件下新型-生物反应器污染发展特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量的变化会影响污染的发展特性.当通量小于临界通量区时,污染发展具有"2阶段"趋势,并且通量越小"第1阶段"和"第2阶段"的污染发展速率对比越显著.当通量在临界通量区通量内时,首先出现短暂的污染快速增长期,随后污染发展仍呈现"2阶段"现象.当通量大于临界通量区通量时,操作压力(TMP)从开始运行即迅速上涨直至试验结束.  相似文献   
70.
推导了BAF前置反硝化工艺简化动力学模型,揭示了BAF去除有机物与反应速率常数与厚的关系。同时以生物中活性物质与非活性物质增长生物数学模型体系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了BAF最佳厚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