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785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129篇
环保管理   155篇
综合类   1602篇
基础理论   204篇
污染及防治   572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认识纳米     
刘静怡 《安全》2014,(3):55-57
正"纳米",是最近几年非常热门的一个概念。我们现在随处可见各种商品贴上"纳米"的标签:"纳米"材料、"纳米"油漆、"纳米"添加剂,不胜枚举。那么,"纳米"究竟是什么呢?1几个相关概念"纳米",其实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也就是说,1米等于1000毫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1微米又等于1000纳米。举个形象的例子,我们说人的卵子直径大约有0.15毫米,也就是等于15万个纳米的长度。  相似文献   
992.
以曝气流量2,4,8,16,64 L/h,内部气速为25,50,100,200,800 m/h对填充粉煤灰加气砼颗粒和沸石颗粒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挂试验,研究气速对整个运行过程中COD和NH3-N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速能够加快生物的附着,但其对生物的作用受填料表面结构影响较小。在填料挂阶段前期,气速对生物附着有显著影响,并受填料表面性质影响,表面结构复杂填料的挂期早于表面均细的填料。气速对NH3-N去除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3.
膜法天然气脱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介绍气体分离及吸收原理的基础上,从材料、系统工艺的组合方面对分离法天然气脱硫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综述了结构,吸收液与材料的匹配性对吸收过程的影响,指出吸收与蒸馏的结合是今后天然气脱硫技术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94.
污泥热解残渣催化市政破膜污泥的热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对污泥热解残渣中金属化合物含量测定和扫描电镜(SEM)对污泥热解残渣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TGA)对印染污泥和市政污泥的热解残渣催化污泥热解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两种污泥热解残渣对污泥热解均有催化作用,且印染污泥热解残渣催化效果优于市政污泥热解残渣;热解残渣中金属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对其催化效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污泥热解残渣中铝、铁、锌化合物在污泥催化热解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高倩  张崇淼  徐慧  王东升  门彬  张大为  罗柯 《环境化学》2019,38(7):1645-1655
探索利用在表面经过混凝预处理,调节-颗粒物作用行为的机制,从而改进超滤的净水效果是本文的研究核心.研究通过将AlCl_3及Al_(13)两种混凝剂形成的絮体以自然沉降的方式预先沉积在超滤表面,考察了对腐殖酸(HA)的去除情况及的净水行为.结果表明,使用Al_(13)混凝剂在表面沉积的絮体能更好的去除HA,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污染,而使用AlCl_3则会加强污染现象.随着Al_(13)混凝剂投加量从0.08 mmol·L~(-1)增加到0.18 mmol·L~(-1)时,对HA的去除率也从26%升高到34%,并在超滤表面形成预沉积层.在较高投加量0.18 mmol·L~(-1)时,Al_(13)混凝剂在表面形成的絮体分形维数(2.45)较AlCl_3(2.29)大,但Al_(13)形成的絮体粒径(300 nm)小于AlCl_3形成的絮体粒径(600 nm),致使在表面形成的沉积层相对致密.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Al_(13)混凝剂较AlCl_3混凝剂具有更高的正电荷,较易吸附负电性的HA分子,因此去除HA效果更好,提高通量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996.
SBAR反应器生物膜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载体吸附法的自固定化方式培养出活性良好的颗粒污泥———悬浮载体生物颗粒,并建立了生物物化特性和生化特性的系统分析方法。试验装置采用SBAR反应器,投加人工配水,裸载体为陶粒(湿视密度1 310 kg/m3、平均粒径0.55 mm)。试验运行了110 d,反应器内最大污泥浓度12.4 g/L,最大附着污泥浓度9.52 g/L。  相似文献   
997.
膜吸收法脱除电厂模拟烟气中的CO2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氨基乙酸钾、一乙醇胺和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液,研究了聚丙烯接触器分离模拟烟气中CO2的技术.分析了气液流速、吸收剂浓度、烟气CO2浓度和吸收液CO2负荷等对传质速率和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mol·L-1MEA在流速0.1m·s-1,烟气流速0.211m·s-1时,CO2传质速率高达7.1mol·(m2·s)-1;1mol·L-1氨基乙酸钾在流速0.05m·s-1,烟气流速0.211m·s-1时,脱除率为93.2%;4mol·L-1氨基乙酸钾在同样条件下脱除率达98%;而且在试验的较广烟气CO2浓度范围内,氨基乙酸钾CO2脱除率保持在90%以上.试验证明吸收法既适合目前最为普遍的PF和NGCC烟道气脱除CO2,也是一种应用广泛、有良好发展前景的CO2分离法.  相似文献   
998.
大庆油田水务公司西水源水厂以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采用臭氧/活性炭+超滤(UF)处理工艺;自2014年投产至2019年底已经运行5年,水厂出水浊度、有机物(CODMn)和菌落总数等水质指标均稳定达标,但超滤污染导致性能变化。为了探究5年运行过程中超滤处理性能演变情况,对出水水质、通量、跨压差和污染层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滤对浊度和微生物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对CODMn平均去除率维持在9%。运行5年过程中,超滤的比通量每年下降2.1%~4.6%,恢复性化学清洗(CIP)对超滤的通量与比通量恢复率分别维持在73%~91%和85%~92%。污染层分析结果表明,超滤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是腐植酸和蛋白质等;无机污染物包括锰、铁、硅、钙和铝等。高价金属元素与有机物形成络合污染物,在污染层中起到支配作用;另外,钙和硅的无机盐垢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污泥等有机废弃物,可以生成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沼气,同时实现废弃物减量化。传统的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存在水力停留时间长,处理水质差,反应器对环境变动敏感,运行不稳定等缺陷。使用有效体积15 L的实验室规模厌氧生物反应器(AnMBR)对初沉污泥与剩余污泥混合的城市污水厂污泥进行高浓度厌氧消化处理。AnMBR通过过滤方式将悬浮固体(SS)截留在反应器内,增强了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并促进有机物的分解。AnMBR反应器在中温35℃,HRT为15 d,有机负荷为4.66 g-COD/(L·d)的条件下进行了为期155 d的长期运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反应器运行稳定,没有出现氨氮抑制和挥发性脂肪酸的积累。沼气收率为0.48 L/g-VS,甲烷平均含量为63.32%。过滤水中COD浓度为0.77 g/L,COD去除率高达98%以上。通过物质衡算,基质总COD的54.38%转化为甲烷,仅有0.6%残留在过滤水中。在保持反应器污泥浓度25 g/L的高浓度条件下,实现了工作模式为4 min抽吸,1 min休息,平均通量9.6 L/(m2·h)的连续稳定运行。通过阻力抵抗值的计算,污染总阻力为11.87×1012/m,其中附着在表面的泥饼层和导致孔闭塞的有机层为污染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长期连续实验的产甲烷情况及过滤效果,验证了AnMBR在有机废弃物减量化和能源回收应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0.
孔哲  吴江  荣超  王添颉  李璐  黄勇  李玉友 《环境工程》2021,39(7):94-100
为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化社会的进程,验证了利用厌氧消化新技术处理城市污水的可行性,在日本仙台市搭建并成功运行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试浸没型一体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实现了在25℃左右的常温条件下对实际城市污水的高效厌氧处理。该中试反应器从2019年5月运行至2020年1月,历时217 d,最短水力停留时间缩短至6 h, COD去除率高达90%以上,BOD5去除率为95%。1 m3城市污水中可回收沼气0.09~0.10 m3,每处理1 g COD可回收沼气约0.25 L,沼气中甲烷平均含量可达到75%。每处理1g COD中有0.19~0.26 g转化为污泥,污泥产率小于传统好氧活性污泥法。研究采用的微滤可实现最大通量为17.75 L/(m2·h),稳定运行最大跨压量可达到23.5 kPa。该中试工程的成功运行再次验证了厌氧消化技术与分离技术结合在低浓度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可能性与实用性,实现了节能减排与生物质能源利用,是一项可持续性发展的革新工艺。研究在大型中试规模实现了厌氧生物反应器的长期稳定运行,也为后续污水处理研究提供了基本运行参数和工程可靠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